美文网首页读书
都在开发产品,谁来开发人性?77岁清华教授柳冠中:做设计,必须拿

都在开发产品,谁来开发人性?77岁清华教授柳冠中:做设计,必须拿

作者: 斗服脑 | 来源:发表于2023-12-21 11:12 被阅读0次

柳冠中老师

很多圈外人听说他,是因为他振聋发聩的观点

和两年前关于红点的言论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是清华美院的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他的学生,多是国内一线大牌企业的设计领头人

前两周,在上海见到柳老

他坦言太艰难,设计行业乱象丛生

仅靠他一人频频发声,是不够的

作为设计媒体的我们,莫名心痛

希望能将柳老的真知灼见,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


设计到底为了什么? 

设计,不是爆品 


中国设计存在什么问题?

 有钱,就真的成功了吗?

设计不是小聪明,不是灵机一动,而是在机制上的事前干预。

让设计出来的产品可制造、流通、使用、回收。

设计绝不只是一个技能,而是一种思想方式。

内核不仅仅是工作技能,工作对象的表面,而是带有决定因素的“物”和现象的本质。

很多设计师和老百姓,还不明白工业设计到底是什么。


中国的未来

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忙着做牌,没人做品 

现在都忙着做品牌。忙着制造消费奇迹和神话。

品牌是什么?品牌的目标是什么?不是效益。

我们都在做牌,没有做品。

在做广告,搞宣传,赚快钱。互相残杀,而恰恰没有做成行业的品。

每个企业做品得花多少钱?大家能记住那么多品牌吗?

为什么三个口写“品”?品味、品德、品性。

有节制,适可而止,才能品鉴人生。

日本一家螺钉厂,上到飞机,下到塑料玩具的小螺钉,就这一家做。

他们提倡隐形冠军。

而工业化的思想,就是大家都甘做分工,合在一起成为行业、产业、国家的品,不是企业产业链。

而我们这些观念都没学到,只学看得见的东西。

向别人学习,没错。可是我们中国已有的,没好好挖掘。

中国人自己的呢?没有志气吗?

别只是头脑风暴一下午,胡说八道一整天,强迫自己发神经。

没有研究本质,只凭巧劲和灵感。中国有5000年文明积淀的东西,我们没吃透。

 中国的设计未来是什么?

海尔的总经理张瑞敏是个了不起企业家。

我十多年前跟他对话,他就说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给他搞设计,它的市场遍及全国、全世界。

看着很自信的张总,我就问了一句话:“张总,再过50年你还做冰箱、洗衣机、空调吗?”

到底是大企业家,一下就明白了。

马上说,现在海尔最大的困惑是,拿不出颠覆性的产品,未来难道还是冰箱、洗衣机吗?

五十年前没有,五十年后肯定也不是。那什么是中国的产业,拿出答案了吗?

我们只是做的多,做的便宜了。

未来是什么,需要我们去思考。

如何做中国方案?

要研究世界,研究中国。

中国设计有自己的认识论,可我们丢掉了。

衣、食、住、行、用、交流, 这个初心是永恒的。

可我们不研究,只研究物和占有。

不研究外因,不审时度势,就会被淘汰。

大家讲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条腿。

还有另一条腿,必须迈出去,不迈,就要摔倒。

那就是文化遗产活化。

活化是什么?是找新的土壤,扎根、开花、结果。

这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不能只沉浸在元素中。

我们必须清醒,否则中国就是发达国家的农家乐和博物馆了。

未来在向我们挑战。

书店还是卖书吗?餐厅只是喂饱肚子吗?理发店还是整发型吗?都会发生变化。

中国有句话,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中国的认识论。

用眼睛看到的山是山,但设计师想的应是,山是怎么形成的?结构是什么?

弄明白以后,天下任何一个地方的山,他能一下子看到它的背后,它的成因。

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这才是14亿人的未来、75亿的世界人走的路。

绝对不是现在的发财路,绝对不是现在经济发展的方向。

我们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

这样14亿人都能生活得很好,不会造成两极分化。

这样就不会占用西方的生存资源,也不会与他们为敌,他们也不会这么卡我们,这是我们的设计思维逻辑。

艺术家是见自己的,科学家是见天地的,而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见众生。

如果这样的话,我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

柳老师的见解让我们重新思考

如何做中国人需要的设计?

当生活方式、设计教育、设计标准

越来越西方化

都在开发产品,谁来开发人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设计师应传承什么?

 有钱,就真的成功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在开发产品,谁来开发人性?77岁清华教授柳冠中:做设计,必须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nx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