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作者: 至道学宫专栏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15:45 被阅读0次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七十章解读。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大事,不过两件,治国和用兵。在老子看来,对于有道的圣人,无论是治国还是用兵,都十分容易。治大国,就如同烹小鲜。打胜仗,就像拿石头砸鸡蛋。

        这个道,其实是很容易的。用此道而应万物,措万事,都十分的容易。都如同拿石头砸鸡蛋那样。所以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治国如同烹小鱼,打仗如同用石头砸鸡蛋,说的那么轻巧,是违反他们常识和理智的。在他们看来,这两件事,都是无比困难的,不可能这么容易。

        于是,他们不信,他们不服。是以,天下莫能知。

        他们不仅不信不服,而且还走上了相反的一条路。把治国和用兵,都弄的乱七八糟,国家昏乱,战事溃败。有大道而不行,偏向穷途末路走,这叫天下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这些王侯,在治国用兵上面,都是怎么搞砸的呢。他们一开始,一定是觉得自己特别有智慧,国家应该这么这么治,打仗应该这么这么打,而后来却都搞砸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子认为,他们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有智慧”。

        天地无言以成天道,天为道之宗。道为虚之宗,虚为机之宗,机为变之宗,变为应之宗,应为善之宗,善为胜之宗。

        人而有言而成人道,人为言之宗。言为知之宗,知为智之宗,智为愚之宗,愚为穷之宗,穷为殆之宗,殆为败之宗。

        开天之道,言无言,事无事。开人之道,则言有宗,事有君。天道开则通,人道开则穷。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夫唯无知,人道既去,天道来复。

        是以不我知,天道既复,人道不开。

        只有明白,道不可达于知。才能不以言求道,不以知缘道,不以信行道。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知我者希,世上之人,无不想得道,又鲜有人得道。为什么呢,以人之道,谋天之道,求之俞厚,失之愈多。

      则我者贵,去人而复天,方能合于道。合于道则无不应,无不通,无不顺,无不成,无不克,无不胜。不以人用天,而以天用天,故能执一而遵道贵德。不以人用天下,而以天用天下,方成天下至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被褐怀玉,与和光同尘,上善若水一样,都被市井鄙俚之徒解读的庸常化了,认为都是世俗保身之道。被褐怀玉,往往被解释为,有宝贝东西得赶紧藏起来,千万别给人看见了,以免妒忌我的人来害我。

        不论是和光同尘,还是被褐怀玉,它们说指的都是针对有道的圣人而言。老子所说的圣人,指的是精通天伦者,纯于天道者,而非世俗之人。在上古时期,这样的人,要么是帝王,要么是帝王的老师。所以,道德经的有些思想,不能想当然的随便套用。

        比如说,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是真的被褐怀玉,估计连投个简历都没人收,连个工作都找不到。对于寻常人来说,要保身不难,虚心实腹,积德用善就行,一个人正气充体,行于圆止于方,恶事自然会少;反过来,阴邪淫僻之气炽盛,则凶事无穷。

        被褐怀玉,和光同尘,上善若水,这些都不是平常人用来保身自存的,而是古之圣人用以取天下之道。

        褐,外以人之道,应人之道,入其俗而合其俗。玉,内以天之道,事天之道。入其天而合其天。被褐而怀玉,是谓外化而内不化。夫唯内不化,故以定万化。

附:《道德经》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至道学宫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

https://mp.weixin.qq.com/s/kc1XkZ8XJFR41lPvuPQRjQ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pb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