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才高名微,无人赏识。
以小松自喻,托物讽喻,意有所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自从孔子发出这样的感叹后,
松柏坚毅之性常被比之君子德行、操守、风骨,
松柏因之喻为君子。
晋人左思《咏史诗》有句: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以松喻有才华的士人。
杜荀鹤的小松也是此意。
毛刺刺的小松苗埋没在深密的野草中,
也不知它长了多久,
现在才突然发觉它已经高出了蓬乱的草丛。
当它还在微小时,
谁也没看出它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栋梁,
直到它才得顶天立地了,
才承认这是棵栋梁之才。
刺头这个词语用得有特点,
小既是小松树苗外在形状的实写,
也是双关小松的品性。
小刺头质性坚硬,
不是一折即断随风倒伏的野草。
小刺头在深草里蛰伏,
成长的非常缓慢,
栋梁之才的培养本来就无法急功近利。
野草一岁一枯荣,
松树这种植物,
五六年也只长几厘米,
说“十年树木”都不算准确呢。
然而,
问题也出现在这里,
好些年,才比蓬草稍稍高一点,
庸碌的时人哪里有敏锐的眼光,
根本不识货呀。
不识货,自然不会理会,
甚至还会践踏,
小松苗才出蓬草,
还是弱小时期,
可能因为时人的不识,
没有援引,没有帮助,
受到冷遇、摧残,
成长的更加缓慢甚至夭折。
诗人不就是一棵时人不识艰难挣扎的凌云木么?
最后一句诗是诗人的激愤语,也是自勉语。
小松的本质就是凌云直上,
它还要继续生长,
我也要继续治学、拼搏,
一定要长成参天大树,
让那些目光短浅的时人看看,
让他们最后必得承认我是栋梁之才。
这小诗特别适合今天有梦想的年轻人读一读,
少抱怨,少怀疑,
有自信,坚持下去,
只要是真正的凌云木,
一定能找到自己生长的天地,
一定会让大家看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