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聊聊关于深陷诱惑的策略问题。
拿游戏来说,我在游戏里累积了很多的资源,排名也在内心相对满意的靠前位置。但是已经慢慢陷入游戏玩我的境地:隐约的压迫感与我自己要强的性能让我不想错过任何资源获取的机会,我开始配合游戏来重新制定自己的作息,哪怕这种生活规律有点牺牲健康的代价。
大多时候,生活的压迫并没有那么显而易见,因此当这种诱惑的机制蒙蔽内心远见的时候,当下行乐变成了首要重要的事情。
不管处于任何场景,认清当下形式都是最为首要的事情。拿游戏来说,原来的初衷仅仅是愉悦自己,而不是资源的累积,不是和其他人比较什么。但慢慢地就变成了除现实外寻找自身价值的寄托。认清这种价值转变,尤其是兴趣点的转变非常的重要。
有了这一层认知之后,知道自己目前处于哪种心理后。以“除现实外寻找自身价值的寄托”为例,认真思考一下这个游戏的本质是什么?是商业行为!一旦游戏的收入无法满足支出,很快就会停服。因此小游戏的生命周期并不长,主要还是用来收割大哥。而一旦停服,曾经所有的一切都会化为笑话。想清楚这一层的认知便很难再将自己置于“价值寄托”这个点上。
但大部分人并不是那么脱离这种价值寄托,因为惯性。可以通过简单任务来作为这种惯性的缓冲。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点:游戏是不缺娱乐性的,市面上大多游戏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用其新奇的策略和画面,以及及其友好的引导来让你感受到快乐。这种非稀缺性的特点就意味着你没必要妥协于游戏的规则之下。
当是登录游戏感觉跟不上大环境的进度,觉得不再有趣时,那只需换一个就好。(从游戏策略角度来说他更多时候要的是日活,也就是你哪怕每天登录一下什么都不做都可以),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游戏都有签到活动。
总之上述这一切的心理分析都是想将你从“被迫”变为“主动”。从而分清主次。如此才能做到需要的时候玩,不想玩的时候就不玩,资源什么的无所谓,游戏多的是,总有一款适合你。
若是想与之恩断义绝该怎么办?
从能量守恒的思路来看,对于多巴胺的需求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最佳土壤当然是自己的事业,但如果难以挂钩,也可以选择可以累积型的,如运动类,技能类。
游戏也可以累积,比如从设计,攻略等方面来剖析这款游戏。若是非游戏的,而目前陷入游戏,也可以通过慢慢减少游戏的量,以及开辟其他的兴趣点,从而慢慢做迁移。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轨迹,但我们可以把控当下自己的轨迹能尽可能地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