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前一个春天的中午,有位女人离开了她的度假屋,独自穿过繁密的林子,一步步来到河岸边。她把帽子和手杖放在地上,在衣服口袋里装上重重的石块,然后,让自己沉入河中,鞋子被湍急的水流冲掉,没有任何人人看到。
她就是维吉尼亚·伍尔芙。我们都知道伍尔芙在英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不仅是西方现代文学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写出了《达洛维夫人》、《灯塔》以及《海浪》等等脍炙人口的小说,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和评论家。但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却是在与精神疾病作斗争,以至于不得不住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这与她特殊的大家庭和婚姻状况都脱不开关系。也许,这也是她最后选择用投河的方式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她在自杀前给丈夫的字条中写道:“是你给了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你总是对我那么耐心,那么好。我确信,即使身边失去了一切,我还拥有你的善良。我再也不能拖累你的生活了,但我确信,没有哪两个人能像我们这样曾经拥有幸福……”
读信在影片《时时刻刻》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了买花这件小事。伍尔芙在书的开篇写达洛维夫人自己去买花,劳拉被丈夫照顾着所有的生活起居,自己无法也无需去买花,只有克拉丽萨,纽约现代版的达洛维夫人能说,我要自己去买花。后来伍尔芙离家出走想去伦敦未遂,劳拉抛弃两个孩子去异乡做了想要的工作,达洛维夫人没能真正举办派对。放着平静舒适的日子不过非要出逃,是不是这些女人非要作死?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都是精神领域的自我放逐者,她们游离于不同的时代,以自己的方式固执地抗拒现实,像萧红出走北平,三毛流浪沙漠,张爱玲奔赴香港。影片中她们一次次地重逢和轮回,终于在某一个节点汇合,成为感情的内核。
三人的买花克拉丽萨深爱她的朋友理查德,一个才华横溢,却因艾滋病而濒死的诗人。这一天她为了他的颁奖典礼细心筹备派对,可是理查德厌倦现实的生活,最终在她面前从窗口一跃而下,为自己解脱。克拉丽萨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被人理解,既愤怒又无助。直到劳拉的出现,原来她就是理查德的母亲,多年前抛弃家庭独自而去的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注定永远不会被儿子所原谅。“如果,我能说我很后悔就好了,那就比较好过。”劳拉说。我们选择面对自己的时候,都是需要勇气的。伍尔芙所写《自己的房间》一书,开创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河,她说:“一个女性要想创作小说,必须有钱和自己的房间。”这对现代人的启示丝毫不亚于在当时引起轰动。
可是后悔已经没意义了有人批评伍尔芙的作品,只描写英国中上层的知识阶层,缺乏普世性和深度,与普通读者毫无关联。私认为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合作建造起一样东西,成品不是像砖瓦一样堆砌起来的字符,而是在字里行间你我的所感所想。她的小说主张淡化情节,更注重细微的心理描写,运用内心独白和意识流手法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散文更是不讲理论,只是把自己的感受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言简意赅地告诉读者。在《飞蛾之死》中,一只出没在白天的飞蛾无法分享到九月中旬清晨的很多欢乐,作者对他的渺小感到怜悯和惋惜,后来看到他濒死时的从容镇定,却由衷感到敬畏。生活本身就是无休止的挣扎和不可避免的死亡。理解生,就不会抑郁、苦闷、胆怯、冷漠、畏首畏尾,理解死,就不会冲动、任性、焦躁、苛求、自我折磨。也许这就是我们企图在纷繁的物质表现下所寻找的吧。
凋谢的生命她存在过文末留一句伍尔芙书中我比较喜欢的话给大家:
我希望你们可以尽己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挣到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鱼线深深沉入这条溪流中去。
五一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