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老师/家长养成笔记》随笔清风不识字
【217】 《透过佛法看世界》笔记(一)

【217】 《透过佛法看世界》笔记(一)

作者: nini123锦绣山川 | 来源:发表于2019-05-10 08:21 被阅读3次

    我是若平,这是我的每日一篇文章,今天是第217篇。 *^_^*

    【217】 《透过佛法看世界》笔记(一)

    在这个技术和生活形态巨变的时代,人们的烦恼也更剧烈,甚至由于困惑和矛盾,陷入抑郁症的阴影。作者希阿荣博堪布以这些烦恼、迷惘为契入点,从佛法的视角,引领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本书的作者希阿荣博堪布是樊登老师特别敬仰的大师,他能够用幽默、生活化的语言把佛法阐述的特别清晰生动。

    樊登老师说:第一次看希阿荣博堪布写的《次第花开》的时候那种冲击力到现在还记得。每看一次,就安静善良很久。

    这本书是问答体,无论您的宗教信仰为何,关注心灵建设的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

    樊登老师提炼的和每个人都有关系的14个问答,今天分享1-3。

    问题1:

    如果请您用几句话向人们介绍佛教,您会如何介绍?

    在我看来,佛教的一大特点是有教无类,有求必应。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陀便教以八万四千法门。佛法的要义可以归结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诸恶莫作”是小乘一切戒律的基础,其精髓在于不伤害;“众善奉行”是大乘所有修行的核心,关键是饶益众生;“自净其意”指拥有三轮体空的见解和证悟。三轮体空就是无论作恶、行善,都是依缘而起,是各种条件具足后显现的相,这其中没有独立恒一的施者、受者和行为。一切都是因缘的聚合与消散。

    自净其意,不著有无。以此清净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我理解的佛教最为根本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问题2:

    我们究竟是从佛那里找寻到内心的力量,还是在寻求庇佑,诉求各自的欲望?

    关键是你想从佛法中得到什么?

    人们的出发点大致有三类:

    希望生活安稳快乐、事业发达、家庭幸福;

    希望从根本上摆脱人生的烦恼痛苦,实现心灵的自由解脱;

    希望获得圆满的智慧,以更好地帮助众生。

    要做到第一类,你需要诚心正意、断恶行善。佛教的人天乘便是教大家如何在世俗社会中立己的。

    对于第二种人,佛教的声缘乘中有很多指导和帮助,让你放弃世俗社会的财富和享受,专注于对治自身的烦恼,寻求个人解脱。

    第三种人需要努力断除自身的烦恼和执着,并具备深广的智慧和善巧,才能够真正如愿的帮助其他众生。这种智慧和善巧在佛教的菩萨乘中有广泛的指导。

    从佛法中能得到什么,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发心,然后就看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把佛法落实到自己身上了。

    问题3:

    佛祖拥有过很多所以才能放下,我什么都没有得到,如何放下?

    放下,是对已有的不贪恋,对没有的不希求。拥有不是放下的前提,同样是拥有不多,有人能安贫乐道,有人连一根针也放不下;放下也不是拥有的必然结果,一些人有了能放下,一些人有了更放不下。佛陀的事迹告诉我们,即使拥有世人追求的一切,也并不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

    “得到”主要靠的是福报,“放下”需要的是智慧。

    你也可以自己研读或者听这本书。

    【217】 《透过佛法看世界》笔记(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17】 《透过佛法看世界》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xo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