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诉
这本书真的很短,两个半小时,我一口气就看完了。
距离看完这本书已经有一个下午的时间,剧情还历历在目。即使百般思考,我依旧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的底线可以一降再降。或者说,这些人有底线吗?
东野圭吾的《湖畔》继承了以往的风格,抽丝剥茧般对剧情深入解读,与此同时,他还不忘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从这看来,或许我喜欢东野圭吾,不仅仅是因为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把一个案件写的那么出人意料,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更多的是因为他对人性的解读。通过一个案件,他不仅在经营着一个毫无漏洞的大网,更是借此描述作案动机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扭曲的心理,以及影响着人心理走向的社会大背景。
正如《湖畔》中的父母及孩子,一场看似寻常的家庭之间的聚会,背后却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原因。本来很是平常的小升初考试,却因为家长的过度重视,引发了后面的悲剧。
高阶英里子的死亡看似是被俊介的妻子美菜子所杀,杀人动机亦是十分充分,可是其他几对夫妻的反应却令人不由怀疑,为什么他们宁愿抱着连带的风险也要帮助美菜子,看的时候,我不禁暗自猜想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越来越多的谜团萦绕在我脑海里,我久思不得其解,当剧情慢慢发展,俊介发现他以为的高阶英里子的死亡地点,并非第一案发现场,疑问既出,眼见事实真相再也无法掩盖,腾间等人也不再隐瞒俊介,告诉了他事情真相。
原来,美菜子真的没有杀高阶英里子,杀人者竟然是那些看似童真的孩子。
因为无人知晓究竟是谁动的手,所以为了保护孩子,他们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所有人都参与了处理尸体的过程,以免之后警方问起有人临阵脱逃。
这一点多么像《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为了保护花岗靖子而杀了另一个人的作案动机,为了防止自己临阵脱逃,他们干脆断了自己的一切退路,让自己无路可走,他们保护一个人的决心都太过强烈,强烈到违反道德,违反了做人的基本底线。
他们都如一个疯子一般,疯狂地保护着他们最爱的人,为此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他们的计划实在完美,完美地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断绝了任何一个人想要退缩的可能。
但也正是这样的完美,才会更让人觉得冷酷无情,难以接受。
杀人者是孩子,父母为了保护孩子,掩盖事实真相并将其抛尸,无论是孩子的行为,还是父母的行为,想起来我都觉得全身发冷,胆战心惊。
那个年纪的孩子,本该天真无邪,可是却联手杀了一个人,之后毫无罪恶感;那些父母,以爱之名,为了维护自己的孩子,做着丧尽天良的事情。孩子年纪尚小,三观还没有完整地树立起来,可是这些父母,他们做人的底线还在吗?
我不禁想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话语,以我多年的上学经历来看,我不否认其一定的正确性,进入好初中好高中,考上好大学的可能性才会更大,可是为了进入一个好的初中,真的可以违背做人的底线,丧失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吗?
以爱之名,倒不如说侮辱了“爱”这个美好的字眼。
为了让孩子顺利地进入更好的高中大学,他们从小安排孩子接受精英般的培育,努力考入私立中学,为此,他们甘愿违背公平正义,拿出金钱,甚至孩子们的母亲们献出自己的身体,以换取校方人员泄题的机会,丈夫们即使知道却也毫不在意。
这样的冷漠,不禁让我们瞠目结舌,名为夫妻,却各自保持独立,以单身男女的身份与外人在一起。但是,似乎再冷漠的夫妻,一旦遇见了孩子的问题却会前所未有的团结,并携手合作。我们可以想象,若非后来发生的一系列问题,美菜子终究会为了自己的孩子奉献自己。
或许在感性上,我们可以理解同情他们的行为,可是在理性上看来,这一切都太过荒诞,做与不做之间始终会有着一条底线存在着,人伦道德的底线永远都不能越过。
我想,《湖畔》中父母的底线只是他们的孩子,所谓的人伦道德,早已被他们抛掷脑后。
“尸体要在湖底消失需要好几年,不,大概要花几十年吧。这中间我们肯定都会提心吊胆。就算尸体不见了,我们的灵魂也无法离开这湖畔吧。”
书的最后,俊介和美菜子和好如初,俊介真正地开始了身为一个父亲的人生,他放弃了向警察自首及检举此事,为了孩子,为了家庭。
对此,我不做评判。
但作为一个尚有良知存在的俊介,此后一生都将会生活在被良心谴责的痛苦之中。这或许比牢狱之灾还要更加让人难以接受,更加折磨人的心智。
也算是有报应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