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仍是充满生机,山河,依然俊秀。武宣东乡下莲塘村,一片生机盎然。站在民国中将刘炳宇祖屋大院里,放眼远方,看到威武的群山,山上有几个山头,就像几个身材挺拔的将军,昂首挺胸。冥冥之中,这是一块注定要有人站出来,为家,为国有担当的将才出生之地。
将军去哪了据历史记载,刘氏祖居此地,从高祖刘宗楷始居至今,记266年,自清代至民国就生息了8位将军。刘季三,清振威将军;刘德汉,清记民提督;刘志仁,刘宗楷,刘孟三,刘日耀,刘有麟等为清武功将军。刘炳宇,民国中将,中山先生的爱将。
仔细看那群山,是那么厚重,那么伟岸,让人肃穆。同时,你会瞬间充满力量。稍息之余,在思考,山外,到底是什么样子,有股走出此山外,意要一展身手的冲动。自古,大山走出大英雄。因为大山,既练就山中人强健的体魄,又让人培养了胸怀若谷的气概,继而胸怀世界。
看着那100多年前,拴马用的栓马石(石块中间钻孔,而后把石头嵌在墙里)。这墙可不是一般的土墙,它修造方法就象秦始皇帝修长城的工艺。古代人是无水泥可用的,现在用的硅酸盐水泥是19世纪发明的。那么,古人是咋造的墙呢?考古发现说明,商代以前,人们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拌上草的黄泥浆。从周代开始,黄泥浆被逐步用石灰取代。到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开始流行由石灰,粘土和沙子组成的“三合土”做材料。这三种东西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就会互相黏合在一起,干燥后,坚固耐用。三合土,既可当粘合剂,连接砖和砖(长城的造法),又能夯实直接造城墙,其配方在几千年一直源用。我仿佛听到哒哒马蹄声,将军在操练士兵。士兵们,冲啊,杀啊的呐喊,响彻云霄。
将军去哪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将军第的房子,坐北朝南,端端正正,养育刘家,200年来,子子孙孙,连绵不断。这更象一个民族的轨迹,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厚德载物。人在干,天在看。一代代将军,为民谋福,为国分忧,使得子孙平安幸福。将军们,走了,但精神仍在,灵魂也在。血脉,留在这里发扬光大。此民族之幸。
将军去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