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孩子专业阅读公益行4
亲爱的伙伴欢迎,来到“新孩子专业阅读公益行”,我们都知道要阅读一本书«阅读搭建精神天梯--新阅读教育论纲»,今天我们要邀请的嘉宾是新阅读的负责人李西西老师。李西西老师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在一起工作了很多年,也认识了更多年。只是在工作之中,大家都知道,如果你站在台前,大众知道的会多一些,而站在幕后的你大众知道的就会更少。而李西西老师是一一直在幕后作工作的老师。所以,这一次新阅读的工作把他推到台前,我觉得介绍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介绍他自己能够为别人带去什么,所以在今天介绍他的时候什么也不用介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认为他带了新阅读的什么。听完了之后,我相信大家也就知道他本人了。
李西西«改变从阅读开始»
大家好,我是李西西。非常高兴我们有机会相遇,希望今天的交流能够让我们一起走的更远。
今天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第一,新阅读的缘起,就是介绍朱永新老师创办新阅读前前后后推动阅读31年的经历;第二,团队的研究成果,这是介绍朱老师带领我们所做的新阅读工作;第三,超维阅读的思考,这是我个人对阅读的一些思考;第四,我们的计划,介绍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希望我们能够有缘一起同行。下面,我就正式开始今天的讲座。
一、新阅读的缘起
朱永新老师是“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但很少有人知道朱老师对阅读的思考、研究和推广比发起“新教育实验”早的多。早在1993年,朱老师在苏州大学担任教务处处长时,就推出“苏州大学学生必读书计划”,直到7年后的2000年朱老师才发起了“新教育实验”,朱老师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关注,也正是从阅读开始。在1995年,朱老师邀请、组织全国的专家学者开始共同研制中小学生和教师阅读书目,此后朱老师在担任苏州市副市长后,在他的倡导和主持下,2006年9月“第一届苏州阅读节”拉开了帷幕,开展了100多项活动;次年,第二届苏州阅读又如期主办,两届阅读同样是以“阅读让苏州更美丽”为主题,1999年朱老师走进湖塘桥小学开展讲座,指导教师、学生开展阅读,这就是新教育实验的萌芽,湖塘桥小学也由此成为新教育的井冈山。
2000年,朱老师出版«我的教育理想»,记录了对阅读的思考,这也是新教育实验的起点;2002年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成为第一所挂牌的新教育实验学校,此时宣布的新教育第一大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2003年两会,后担任«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主编的王珺找到朱老师采访,推出了一篇专访,文章标题是«最理想的学校图书馆什么样?--朱永新推出“书香校园”概念»;2010年9月,朱老师在北京正式发起成立新阅读研究所,组建专职团队,当时应朱老师的邀请,我加入了这个团队,成为新阅读的第一批专职工作人员,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和团队成员一直由朱老师亲自指导投入开展各项工作。
朱老师曾提出新教育的四大精神: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三、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四句话可能只是文字游戏,但我是亲眼看见朱老师就是这样一直坚持工作的,因此这也成为了我们团队同伴们的目标。2011年8月30日,朱老师带他的第一本阅读专著«我的阅读观»一书的后记中深情地写道:“随着新教育实验的不断深入,实验项目的不断拓展,参与新教育的教师与学生的增加,我越来越清晰的发现如果新教育真正能把阅读这件事抓住,真正能让教师和学生热爱阅读,我就能说无愧此生了。我这一生要全力以赴推动阅读。”朱老师是怎么说的现在就是怎样做的。他独创了一整套阅读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推广方式,已经成为一套基本完整的体系,这就是新阅读的基石,这就是新阅读一路走来的历程,也是我们今天能够相遇的缘起。
说明:本文根据课程实时转换,不当之处,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