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简书电影文艺调频
垃圾青春电影们,让杜琪峰教你们如何拍爱情文艺片!

垃圾青春电影们,让杜琪峰教你们如何拍爱情文艺片!

作者: 献刀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17:13 被阅读177次

    提到杜琪峰,我们会想到什么?我们会想到《黑社会》,会想到《毒战》,会想到枪炮与血腥,会想到和吴宇森不太一样的暴力美学。不过杜琪峰当年也拍过一部非常知名的“小清新”爱情片,足见杜琪峰这个“杀手”不是那么冷。

    银河映像出品、杜琪峰导演的《向左走向右走》改编自几米的同名畅销漫画。在这部电影里,尽管金城武和梁咏琪国语发音都相当蹩脚,但是出色的叙事节奏完完全全弥补了这一问题,反倒在人物塑造上,他们糟糕的发音使人物平添了几分可爱。在原作漫画里,几米基本上用对称的方式讲述一男一女虽然相隔不远,却始终不得见面的故事。电影沿用了这种对称手法,并且在丰富剧情的过程中把这一手法用到了极致。

    颜值超高 国语超烂

    在故事里男女主角就住在隔壁,他们的卧室只有一墙之隔,只是一个出门向左走,一个出门向右走,因此始终未能碰面。除了一左一右方向不同,两个人的生活几乎是平行复制的。女主角遭遇到了职业危机,自己翻译的真正优质的文学作品不被总编赏识,被强令翻译一本销量更好的鬼故事;同时男主角也遭遇到了职业危机,作为一个音乐家他找不到施展才华的工作机会,面试的时候对方要求他拉小提琴要“性感”、要商业化,这让他无所适从,只能去餐厅拉小提琴糊口。然而餐厅老板也还是一样,要求男主角停止演奏他的“高雅艺术”,要他拉些顾客爱听的流行歌曲。自己坚持的理想在人群中得不到肯定,女主角就去大街上找流浪猫,念诗给它听,男主角就去公园里找鸽子,拉小提琴给它们听。工作上的问题带来了生活中的经济危机,女主角有一个恶狠狠催房租的中老年男房东,男主角也有一个恶狠狠催房租的中老年女房东。男房东气急败坏地说下辈子再也不租房子给搞文学的女人了,女房东恶狠狠地说下辈子再也不租房子给搞音乐的男人了。终于有一天,男女主角在公园里相遇了。两个人一见倾心,机缘巧合下有了进一步互相认识的机会。聊天中他们才发现,原来对方就是小时候曾经暗恋过的某个人,只是当时遗失了联系方式,年深日久后,容貌模样都在记忆里模糊了。他们彼此认出对方的身份,是因为还记得对方当年挂在胸前的学号,男主角叫763092,女主角叫784533。整个影片中,不论男女主角,还是一众配角,他们的名字都几乎没有被提起,观众能知道的只有男女主角的这两个代号。在惊喜相遇后,一场大雨和迎面撞到的房东,让他们临时分开了。回到家后,女主角得了重感冒,男主角也得了重感冒。女主角手上男主角留给她的电话号码被雨淋湿模糊了,男主角手上的号码也是。他们没有对方更多的信息,于是石沉大海,对方变得下落不明,除了知道对方也生活在这座城市,再也没有其它线索。他们各自凭猜想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打,但是都打错了。女主角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男主角也住进了医院。女主角意外受到一个男人的追求,男主角也意外受到了一个女人的追求。病好以后,他们开始受到各自追求者的缠累,与此同时,他们每天不论走到哪,都近在咫尺,但始终都未能相遇。终于有一天,他们各自得到一个国外的工作机会,他们知道一旦离开这个城市,可能就再也不可能预见彼此了,或者像小时候那样,再见就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但在离开前,他们打开电话答录机,却发现对方机缘巧合下留给自己的电话录音,得知了原来不是自己一厢情愿,而是对方也在苦苦地找自己。于是他们像发了疯一样跑到大街上,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喊着对方的学号:“784533”和“763092”,希望奇迹发生。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没能遇见。怏怏地回到家拿行李,离开前的最后一刻,男主角决定最后再试一次电话号码,女主角决定再等等看有没有电话进来。这一次电话真的打对了,但是接通的一刻,一场地震突如其来。这个地震震级很小,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伤,但是它让男女主角卧室相隔的那堵墙坍塌了。他们终于再次看到了彼此,终于明白原来他们一直都靠得这么近,最终紧紧相拥在了一起。

    她叫784533

    除了几米原作给予这个故事的基本设定所带来的张力,这部电影的一个点睛之笔,是加入进来的两首诗。一首是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一见钟情》,一首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

    一见钟情

    他们彼此深信

    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

    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

    但变化无常更为美丽。

    他们素未谋面,所以他们确定   .

    彼此并无瓜葛。

    但是,自街道、楼梯、大堂,传来的话语——

    他们也许擦肩而过,一百万次了吧?

    我想问他们是否记得——

    在旋转门面对面那一刹?

    或者在人群中喃喃道出的“对不起”?

    或是在电话的另一端道出的“打错了”?   .

    但是,我早已知道答案。   .

    是的,他们并不记得。

    他们会很讶异   .

    原来缘分已经戏弄他们多年。

    时机尚未成熟

    变成他们的命运,

    缘分将他们推近、驱离,

    阻挡他们的去路,

    忍住笑声,   .

    然后,闪到一旁。

    有一些迹象和信号存在,

    即使他们尚无法解读。

    也许在三年前

    或者就在上个星期二

    有某片叶子飘舞于肩与肩之间?

    有东西掉了又捡了起来?

    天晓得,也许是那个消失于童年灌木丛中的球?

    还有事前已被触摸层层覆盖的门把和门铃。

    检查完毕后并排放置的手提箱。

    有一晚,也许同样的梦,

    到了早晨变得模糊。

    每个开始

    毕竟都只是续篇,

    而充满情节的书本

    总是从一半开始看起。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在影片中,男女主角无疑是一见钟情的。但是他们各自的追求者的情感又如何呢?追求女主角的男医生和追求男主角的外卖小妹也认为自己对对方是一见钟情的。所有人都宣称自己一见钟情了,辨别真伪的依据在哪里?

    也许上面这两首诗会是一个不错的回答。尤其在辛波斯卡这首诗里,诗人给出了一个神秘的解释。两个人的一见钟情,并不仅仅是初见时的那种好感,而是在尚未见面之时,早就有一种冥冥中的预定,这种预定使他们不论在哪里,做什么,虽然看似互不相干,却又彼此紧密相连,所以虽然他们尚未谋面,他们其实已经擦肩而过一百万次了,也早已梦见过对方无数次了(只是醒来时梦变得模糊了)。最终某种瞬间迸发的热情终于将他们推到了彼此面前,此时的情感就不再是出于对对方的欣赏,而是一瞬间确认了过去发生的无数的事情,那些琐碎的事件和情感,在此刻都恰如其分地与对方连接到了一起,并在心里得到了一个理由充分的解释。因此如果说他们彼此之间的故事是一本充满情节的书,那么他们的初次相遇其实已经是书的一半了。在这“一半”之前,“缘分”早已经戏弄他们多年,将他们推近又驱离。在李之仪的词中,这种张力同样明显:明明两个人共饮长江水,但是却始终不得相见,长江水既成为了他们私人之间密码箱般共同的深刻的生命经验,又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捉弄他们情感的顽童,成了怨恨的对象,越是因为共饮长江水而情感加深,就越是怨恨它恶作剧般的阻隔。

    但是辛波斯卡说:“时机尚未成熟。”在相遇时刻来临前,他们必须继续等待。因此比一见钟情更加耐人寻味的,就是当一个人感知到他的情感归属的时候,他辛苦探求寻觅和守候等待的过程。

    像很多现在城市中的年轻人一样,男女主角在这座城市里一个朋友都没有,只是他们似乎是在遇见彼此之后,才开始经历孤独。在找不到对方的时候,他们说,自己“就像一个人不见了自己的影子”。所以这里给孤独的定义,与热闹冷清无关,而是一种残缺,是人在失去某个重要对象的时候,自己的人格也变得不完整。但“命运”还要“摆布”他们一阵子,不但让他们相距很近却碰不到面,而且还使他们借旁人之手发现了彼此咫尺天涯的事实,加剧失散的痛苦。要一直等到他们把各种方法尝试过后,山穷水尽之时,才为他们在“偶然”事件中打开出路。

    《向左走向右走》被一些人诟病的地方是它的剧情不够现实,人物非常脸谱化。但倘若能够明白这部电影本质上是一个童话故事,以上的批评就不存在了。正是因为抽离了人物的复杂性,拿掉了生活的琐碎和情欲纠缠,这个故事才得以专注地展现人物内在的某些重要情感,而不至于在过分追求相片式的现实中迷失了焦点。故事当中男女主人公和我们很多人一样,经历理想在现实中的挫折,经历经济上的危机。但他们保持了某种天真和负隅顽抗的精神。出版社总编不懂辛波斯卡的诗,女主角就去把诗念给流浪猫听,音乐公司不懂小提琴,男主角就去拉小提琴给鸽子听。直到交不起房租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生活之哀。相反,他们活得很有方向感,他们热爱自己所追求的艺术,他们也深爱着彼此,找寻着彼此。他们在追寻自己所爱之事之人时,也有伤心难过,却从来没有灰心丧胆,倒是那“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显得心无旁骛。

    也正是影片中展现出来的这种气质,让我发现它的一个可爱之处在于,即便你不是为了一段爱情,也可以全心投入去欣赏这个故事。正如过去有儒生把《诗经》里的爱情诗当作是文人对君王的渴慕,同样,《向左走向右走》是一部可以将你的爱情之外的其余情感代入的影片。男女主角辛苦寻觅着的对方,也可以是你在生活中辛苦寻觅的理想、学业、工作,或者像米兰昆德拉说的,是别处的生活。

    不过话说回来,最美好的、最让人情感炽热的,还是对一个有位格的对象的寻觅。这也是为什么往往讲一个爱情故事最容易打动人。不管你年龄多大了,不管你在生活中还相不相信爱情这种中彩票一样的小概率鬼故事,但只要你坐在那里,开始欣赏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你还是会被打动。这源于人心中某种挥之不去的深沉的情感,它也许会因为糟糕的“现实”而被压抑,却终究不可能被彻底泯灭,正如人性本身不可能被泯灭一样。CS路易斯说到这种情感时,说我们之所以总是会有对爱情的渴望,或者乡愁,甚至爱国主义,其实是因为我们有一种更深的乡愁,我们在渴慕一个更完美的值得被爱之人。那个更深的乡愁就是对伊甸园或者天国的乡愁,那个完美之人就是造物主。路易斯说我们很多时候不是欲望太大,而是欲望太小,所以我们只爱世上那些短暂易逝的、残缺的东西,却没有更大的欲望去爱那永恒的主宰。而所有的爱情、乡愁、爱国主义,如同影子一样投射着我们内在对造物主的需求。

    在影片中,男女主角在面对各自追求者时完全无动于衷,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爱的究竟是谁,我们也觉得那两个追求者有些讨厌,是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完全不能和主角相提并论,却非要纠缠不休。但无论是出版社编辑、音乐公司老板、餐厅老板,还是房东、追求者,他们都代表着现实,代表着迫近到眼前的生存空间,他们统统以丑陋的姿态来到男女主人公的面前,与此同时又流露出合作的意向,男女主人公只要稍微妥协,就可以换来这个世界的拥抱,落入到相对容易的生活。好在作为电影角色他们持守了自己的情感。尽管他们总是找不到对方,但是他们却早已在内心当中隐秘地获取了无数个关于对方的消息、确信,“有一些迹象和信号存在,即使他们尚无法解读。”即使他们尚且无法解读,他们依然可以因着这些迹象和信号而等待下去。他们选择了更丰盛的情感,也就选择了更艰难的寻觅,他们选择了不掉进那种必然而失真的生活中,也就选择了必须用确信来应对生活中的变幻无常,直至看到变幻无常背后更为美丽的意义。

    电影往往给人美好的假想与结局,不像现实那么让人丧气。可是现实之上有更高的现实,所以我们总是需要有童话。或许可以这样说:王子和公主一定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否则我们就吃吃喝喝、得过且过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垃圾青春电影们,让杜琪峰教你们如何拍爱情文艺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eu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