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绪论(一)

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绪论(一)

作者: 光明中医网校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16:43 被阅读0次
    光明中医函数大学教材

      绪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显著发展,学术思想也出现了活跃的局面。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就基本成书于这一时期。《内经》一书,主要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创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难经》是在《内经》之后出现的有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成书于汉以前。《难经》和《内经》一样,都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不同时代的医家的集体创作。《难经》一书,内容也十分丰富,它包括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是对《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代表这一时期医学发展水平的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运用《内经》《难经》所阐述的基本理论于临床实际的经验总结,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之作。

      汉以后的医家在《内经》《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发展了祖国医学。

      晋朝王叔和《脉经》关于脉诊的论述,是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发展。皇普谧的《针灸甲乙经》,基本确立了针灸医学的理论和临床体系。

      隋朝巢元方等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第一步关于病因病机及症候学的专书。

      宋朝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发展了《内经》的病因学说,明确提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致病说。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发展了脏腑证治学说。

      金元时期的百家争鸣,流派纷争的活跃局面,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为代表的著名医家,即“金元四大家”

      明清时期中医学的突出发展是温病学说的形成。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至清代,中医学基本上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临床各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绪论(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gh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