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绪论(六)

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绪论(六)

作者: 光明中医网校 | 来源:发表于2019-06-04 15:49 被阅读0次
光明中医函数大学教材

 绪论

 第三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疾病的影响

  (1)季节气候对疾病的影响    

       四时气候的变化,是生物(包括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有时也会成为生物生存的不利因素。人类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气候出现异常变化(太过或不及),或人体调节机能低下,而不能对气候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就会发生疾病,或使已发生的疾病出现相应的变化。如季节性多发病,或时令病的出现,就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又如某些宿疾,往往在一定的气候条件,或季节交接之际发作,如痺证、哮喘等。中医运气学说更明确提出某气当令之年,有某病流行的预测。

  (2)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

       大多数疾病,白天减轻,夜晚加重。由于中医学中的天人一体观的指导思想,使中医学不仅在认识人体生理、病理时,考虑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而且在确定治疗原则和选方用药时,同样考虑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变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的概括。因此,证是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变的本质,所以它比症状对疾病的揭示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

  所谓辨证,就是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论,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中医学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也是临床医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治疗经验的综合运用过程。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 是既辨病又辨证。辨正明确,才能抓住病的本质,从而正确的施治。例如感冒病,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邪气和人体正气抗邪能力不同,又可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辨明证属风寒还是风热,才能确定运用辛温或辛凉解表方法,予以恰当治疗。同时可以看出,辨证施治是不同于一般对症治疗的。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由于它能辩证地认识病与证的关系,既可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几种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因此,在临床治疗时,还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如同是感冒病,但由于发病季节不同,则有冬季感冒和暑季感冒之不同,同时其致病邪气也不完全一样,冬季感冒常感于风寒,暑季感冒则常夹有暑湿之邪,因而治法不同,即所谓“同病异治”。又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病虽不同,但均属中气下陷之证,故可采用相同的治法,即所谓“异病同治”。由此可见,中医治病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注重于“证”的区别。相同的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证,治法就不同,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绪论(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fr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