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国学古风专题栏古风有情
什么?这是咏雪诗?我念过小学你别骗我

什么?这是咏雪诗?我念过小学你别骗我

作者: 皇氏三墳 | 来源:发表于2017-07-22 23:58 被阅读107次

    中唐时代,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见大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读罢,顿时大怒,下令缉拿作诗人。左右将其平日喜作这类诗的张打油抓了来。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大官未急于治罪,而是令张再作诗一首。

    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张于是便以此为题,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喊娘的喊娘(原诗“哭娘的哭娘,”我认为不妥,有所改动)。”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连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终于破例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闻名。后来人们常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不求平仄对仗的诗作,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这首《咏雪》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在后人看来算得上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同时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打油诗,创造起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打油诗流传开来。

    清代有个新娘,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这真是强人所难,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其中奥妙,自己体会(~ ̄(OO) ̄)ブ。

    打油诗拙中见巧,俗中藏雅,那亦庄亦谐的语言,机趣横生的意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往往令人过目难忘。一次,苏东坡遇到两个“不通”的秀才辨认文庙上的字,一个说是“文朝”,一个说是“丈庙”,争执不休。

    这时又来了两个“不通”的秀才,一个建议:“还是查查字曲(典)吧。”另一个更“不通”的秀才则说:“何不问问苏东皮(坡)先生?”苏东坡闻此,戏为打油道:“文朝丈庙两相疑,当路争论众更奇;白字先生查字曲,最后问我苏东皮。”讽刺了不学无术而又好为人师的腐儒,屡读错字丢人现眼的情形。

    我们传统文化不单单是那些生涩难懂,拗口无趣的文章,像打油诗这样生动有趣的事例数不胜数,读书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名句写不出来,“举头望明月,低头耍流氓,”你可以试试呀。写的多了,自然就会了,正所谓,读遍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练,多看,不单单是为我们的文化传承有所贡献,对于个人,道德水平,基本素养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当然,要正经的深入了解咱们的传统文化,还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读圣人书,大道至简。

    这篇文章若是激发了你对咱们传统经典的兴趣,或者你觉得有那么点意思,那么我就心满意足,谢天谢地了。

    皇氏三坟,布道天下,虽千夫指,义不容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这是咏雪诗?我念过小学你别骗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gr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