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夜自习,当我在班里转悠时,发现有个学生正在拿着一本《人类简史》津津有味地阅读。
我本欲说点什么,但欲言又止。回到家,思来想去,觉得有必要聊聊这个话题:高三的孩子需要阅读什么类型的课外书?
我自己是阅读的受益者,业余时间我也非常喜欢读书,我也非常鼓励我的学生博览群书。有的学生知道我喜爱阅读,就会让我向他推荐书单,每遇到这种事情,我会干脆利落地拒绝。不是因为我小气,是因为我认为阅读是一件特别私人化的事情。每个人成长背景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知识储备不同,阅读需求不同,对于同一本书,每个人读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视若珍宝的书也许别人读上去会觉得味同嚼蜡。我相信一个人只要真心喜爱阅读并且坚持阅读下去,某一天必然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地图。
《人类简史》绝对值得一读,高一高二的学生读这种书非常好,但对于高三的学生,读这类书性价比真的不高。
高中三年,高三最为关键,也是最苦的时期,每天做不完的试卷,考不完的试,上不完的课,每个人都绷紧一根弦,不敢有丝毫懈怠,紧张的复习时间挤占了本就有限的阅读时间,所以,对于时间捉襟见肘的高三的孩子来说,读书应该成为一件特别“功利”化的事情。
高三的孩子最怕遭遇这几类问题:1.生病。2.无目标。3.努力却效率低下。4.遭遇浮躁,焦虑,抑郁等等之类的心理问题。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1.工具书。
这里的工具书并不是以前我们所认为的字典等工具书,时代已经赋予了工具书更加广阔的内涵,这里所指的工具书指那些拿来就可以用来指导生活实践的书,比如精力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效率管理,正念疗法,积极心理学等方面的书。不要觉得这类书是让大人看的,年龄越小越需要看这类书。若思维的底层逻辑都没建立好,再看其它书只能是沙上建塔。要相信,你遭遇的任何问题,前人都已经遭遇过,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类书,把它当医生一样去治疗好你的“病”就行。
我从高二开始,每天早读去了让学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个小本本列今日计划,把一天自己能掌控的碎片化时间都计划一下该做些什么。但至今为止,班里顶多只有1/3的学生养成了这个习惯,其它同学我不检查就不列,仿佛是为我写计划似的。
这种措施其实是时间管理类的工具书都会提到的经典做法,先把要做的所有事情放在“收集箱”内,然后再根据时间长短去分配不同的任务。但因为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看过时间管理类相关书籍,不懂得里边的原理和具体做法,所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事情并且实施下去特别难。
工具书有个特点,读看完之后必须实操才有意义,否则就等于白读了。而且还得反馈,复盘,总结,再去实操,再去反馈。。。如此循环往复进行下去才会收获巨大,这是个特别漫长曲折的过程,不是老师在学校指导一两下子就能彻底掌握的。
2.短而精的杂志。
除此工具书之外,高三是一场漫长而寂寞的旅行,在无边无尽的考试中,一些短而精的杂志可以作为高压学习和生活的调剂,它们就像一块可口的夹心巧克力,耗费时间不多,却可以给我们内心提供持久而充足的能量。我读高中时,《读者》和《青年文摘》都是很不错的杂志,每次饭后或睡前,读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或看一些漫画或幽默故事,让我开心,启迪我的心灵,赐予我力量,像我生命中的一泓清泉。现在我已经远离纸质杂志阅读好久好久了,不清楚市面上有什么比较优质的杂志,学校周边的书店是杂志的聚集地,闲暇时间可以去“寻宝”。
如果有的同学实在耐不住寂寞,就是想读一些“闲书”或大部头的书怎么办?我建议可以放在周末阅读。平时学习累了,可以读一些小而美的薄点的“闲书”。别告我你找不到这类书,那你怎么找到《人类简史》的?适合此时的自己比“畅销”两个字更重要。
另外,也可以利用吃饭,洗澡,坐公交等碎片化时间听电子书,听电子书主要可以解决我们阅读中“博”的问题,哪怕只get到了其中一个点,对于高三的孩子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 我们要为孩子打造一个丰富,多方位,立体的阅读环境。
尽管我不喜欢给别人列书单,但禅宗有句话大意是:道不可道,然近道之道不可不道。今天随便写了点关于“阅读”这件事情我的看法,一家之言,难免有失偏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买东西都要在心中掂量一番追求性价比呢,高三的学生对时间更要精打细算,合理分配,在有限的时间阅读性价比高的书籍才是上上之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