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写了一段文章之后,我发现了一个现象:
1.我的文章多数都写的很长,而且是不由自主的很长。
2.长文章阅读量比较低。
例如:
我觉得这两篇文章串起了许多重要的资料,书籍,和当代名家的思考,标题也新颖,但读者并不多。
为什么我的长文章阅读量低?
长文章给读者带来的负担太大(某些精彩的故事除外),以至于读者没有耐心看完。
我想起了去亲戚家吃饭的场景。饭菜很好吃,但是如果主人太热情,总是向你的碗里盘里加菜,这时候,吃饭就不是乐趣而是负担了。
临别送点水果,几个橙子还可以,但要是让你拎两个西瓜,那就是负担了。
文章也是一样的。你太想把一些东西告诉读者,可是这些并不是他们希望在一篇文章里得到的,或者以这种方式得到的。
所以就一个主题而言,你想表达的,和读者想要GET到的之间有差别。
必须在其中找交集,剔除掉冗余的东西。
但哪些内容是冗余的呢?
这让我想到,我的文章为什么写的那么长。
文章为什么写的那么很长?
两个原因:
1,希望论证严密,每个部分都想说的很清楚。
比如最近写了一篇文章:
文章里提到二八定律,写文章的时候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二八定律,唯恐读者不明白。写完发布之后,感觉到其实完全没必要。一方面,许多读者都已经知道了。另一方面,即便不知道,也不需要说的很详细。因为,如果说的很详细,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引跑题了。反而没有精力关注你最想表达的观点——二八定律用3遍就会发现成功道路上只剩下0.8%的人了。在读者抵达你的核心之前,文章已经把他们的耐心和注意力都消耗掉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了严密而提供大量的资料,就是把读者当傻子了。
这就是国产电影和美国大片的差别。
很久之前,最初看港产片很过瘾,原因就是,它的许多镜头切换让人觉得诧异,但是稍微想一下就能在大脑中补上那些省略掉的镜头。反而会哈哈大笑。
而美国大片,节奏紧凑,一个一个精彩的镜头,其间没什么废话。也是通过观众的想象力补上省略的镜头。
国产电影就不同,总觉得啰嗦。当然故事情节不行,深度不够,是更严重的硬伤。
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你把读者当聪明人还是当傻瓜。
在这一点上,某些科幻大片,例如《星际穿越》、《黑客帝国》、《盗梦空间》、《地心引力》等等,就更突出了。
让你文章间简洁,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没有多少读者对影片涉及知识的了解是充分的。电影也不去啰里啰嗦的去交代这些知识。
但正是这样,却引人思考。震撼的同时,启发人。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设计吗?
2.写作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认识,希望把新的认识也突出出来。
写作能激发人的思考,将人对事物的认识引向深入,或者变得丰富。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处理的不好,就显得杂乱。
比如还是在:为什么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二八法则用3遍,当时就震惊了
这篇文章中,发现了如何把碎片化的阅读资料转换成一篇文章。
但是如此设计,文章就变成多个点了。
这意味着,你要把两个点带给读者。可能效果是,两个都没有说清楚,读者每个点都没有get到。
将文章变得清爽
做了上面的反思之后,马上得出一个结论:一篇文章一个点,无论汇聚、递进、还是发散,但核心就是一个。
然后写了一篇文章别让阅读成为时间杀手,一次表达等于9次阅读
这篇文章一个下午得到了4个喜欢,比之前的长文都多。
文章标题包括两个内容:阅读如何成为杀手,以及表达为何等于9次阅读。
前者对碎片化阅读换个角度看,因为遗忘率高,读了之后想不起来心理纠结,没有有效转化为自己的,所以这种阅读反而成了杀手。
表达为什么等于9次阅读?首先学习金字塔一张图就能论证,其次举自己最近写作过程的收获为例,这种收获是阅读无法带来的,只能通过写作才能完成深入快速的迭代,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甚至由经验而来的智慧。
虽然看上去是两个内容,但核心只有一个:写作能够把阅读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甚至智慧。
结论:一个,就一个
文章需要设计,核心就是一个。
长文可以写,但是一定要剧情紧凑,一环扣一环,或者有个大大的精彩的故事。
我是核聚,人生核聚变的核聚。
我的微信公众号,也是:核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