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菩提树下
永嘉禅讲座 ——真妄不二

永嘉禅讲座 ——真妄不二

作者: 月下独卧雪 | 来源:发表于2018-09-03 19:15 被阅读0次

从开始到愚智自异耳这一大段内容,永嘉大师先极其智慧地剖析了真、妄的内涵和起源,真是体,妄是事,凡夫只见事相不见体,全是无眼人。永嘉大师通过详尽的笔触,让我们对素日来根深蒂固的真妄认识开始重新思索,如果能把固有的错误知见抛开,我们就有机会随着大师的指点,将事相与理体统一起来。其实理事本来就是统一的,说统一已成两个,但这是凡夫悟道的必经之路,是我们尝到佛法味道的敲门砖。

  在“夫妙悟通衢,则山河非壅,迷名滞相,则丝毫成隔”之后,永嘉大师又说,然万法本源,由来实相,尘沙惑趣,原是真宗。万法虽然千差万别,但其本源都是实相,凡夫的诸多迷惑,以及六趣分别,也从不离真心半毫,所以说真妄不差,愚智自异耳,真妄并没有丝毫差别,只是因为愚、智的不同自起虚妄的分别罢了。

  以其不知物有无形之畔,渠有穷虚之域故也。物和渠都是事相,物是有大小的,渠是有范围的,因此都是有相的;无形之畔和穷虚之域都是理,理是无形的,穷和虚都是空的意思,畔和域就是限制,也就是说事相都是因无相的理体而成的,离开理体,并无一事可成,但凡夫平常只见事相,不见理体,这就叫迷惑颠倒。比如我们刚开始修行时,会很着相,认为只有打坐、拜忏、诵经才是修行,平常做事情都是生死轮回,这就把事和理硬分开来了,所以修了半天也不见道。因为没有行由通径,没有在通达的理上去修行,而触物冲渠,只在事相上作文章,则终朝域内,那永远也跑不出生死巢穴。

  没有悟道的人见不到理,所以只会在事相上去执着,打坐、参禅、诵经、礼佛忙得不亦乐乎,一不忙了就心里发慌,觉得自己是不是堕落了,这就是只会事相上用功,却忽略了理上的用功,以其不知有有非有之相。无有非无之实故也。第一个有指事相,与无相对,第二个有是存在、包含的意思,也就是他不知道看得见的事相里存在看不见相的体,本无的体也不离非无的事相。“有”里面藏着“无”,“无”也从未离开过“有”,有无无差,不能如此领悟,就会执有滞无,则终归边见。修了半天落在边见上,或者执为实有,或者落于空亡,修行就错掉了。是以学游中道,则实相可期,只有理事不二地去修行,才有希望契入中道实相。

  今之色相纷纭,穷之则非相;音声吼唤,究之则无言。这一段说的就是理体与事相的关系,让我们能通过纷纭差别的色相,看到万法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剖析到底为穷,追寻至深为究,色相、音声指代一切万法,任何有相追究到底都是非相。

  比如书,到底有没有书呢?明明是纸嘛,书只是个空壳,属于书的实质并不存在,只有书的名称,它的内容其实是纸,所以书的本质是空的;再追究一步,纸也是其它东西组成的,并不是有个真实的自己,只是有个名字叫纸,它的实质内容却是木浆,所以纸也是空的……如此追究下去,一切有相的万事万物全是空的,外表好像是真实的,而内在的实质却是空,如果不空,有个真实不虚的书存在,何必再由纸去组成呢?我们人也一样,真有一个张三吗?如果真有张三,为什么还要父母去生养呢?为什么他还会死呢?所以迷之则谓有形声,悟之则知其阒寂。凡夫总以为形象和声音是真实的,其实悟了以后,就明白有相的真相是无相,有相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

  如是则真谛不乖于事理,即事理之体元真;妙智不异于了知,即了知之性元智。然而妙旨绝言,假文言以诠旨;真宗非相,假名相以标宗。真谛与事理不二、妙智与了知不二、妙旨与文言不二、真宗与名相不二,前者为体,后者为用;前者为空,后者为有;前者为理,后者为事。理以事显,事因理成,这就是佛法讲的缘起性空的道理,缘起和性空不一不异,不能分开,分开就错了。

  譬夫象非雪山,假雪山而类象,此但取其能类耳,岂以雪山而为象耶?今之法非常而执有,有假非有以破常;性非断而执无,假非无而破断。类夫净非水灰,假水灰而洗净者,此但取其能洗耳,岂以水灰而为净耶?永嘉大师又用比喻来说明佛法设立空、有名相的原因,说空是为了破掉常见,说有是为了破掉断见,并非真有个空,真有个有。水灰就是古时的草木灰,为碱性,如同洗衣粉,古人用它洗衣服,并不是因为水灰干净,而是因为它能除去污垢,才利用它来洗衣服,如果我们洗干净了污垢,却把水灰留在衣服上,那衣服照样不干净。所以若有若无言既非,非有非无亦何是?说若有若无、非有非无全是错,因为中道不偏,假二边而辨正;断常非是,寄无有以明非。说空说有都是为了指示中道,中道亦不可得,何况空有呢?

  信知妙达玄源者,非常情之所测也。信解了这个道理,而通达了玄妙的万法之源,这是凡夫俗子无法了解的了。为什么呢?夫妄非愚出,真不智生。妄不是因为愚痴而来,真也不是智慧所生。达妄名真,迷真曰妄。通达了万法的虚妄之相就是真,迷失了万法本空的实相就是妄。岂有妄随愚变,真逐智回?哪有妄随着愚痴变化出来,真跟随智慧而回归的道理呢?真妄不差,愚智自异耳。因为真妄同源,本来不一不异,只是因为有愚痴和智慧的分别,才会出现真妄之说。

相关文章

  • 永嘉禅讲座 ——真妄不二

    从开始到愚智自异耳这一大段内容,永嘉大师先极其智慧地剖析了真、妄的内涵和起源,真是体,妄是事,凡夫只见事相不见体,...

  • 一悟(53) 离妄.忍辱.菩提

    一悟三则。 * 离妄 真妄本空, 不着真妄。 了妄即真, 离妄即佛; 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 ** 忍辱 忍辱第一...

  • 日偈同养上品莲(6)

    放下万缘一身轻,一念不生万境融; 灵明寂照耀古今,生死涅槃皆假名。 ——明哲长老 禅即是心心即禅,禅心不二是真禅;...

  • 《大手印实修心髓》读书笔记:察真妄

    阅读内容:《大手印实修心髓》明心性品之:察真妄 【察真妄。察,观察、辨别。真,即真心。妄,即妄心。】 【真心是我们...

  • 反思:如何看待禅净关系?

    佛法自传入中国以来,在整体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莫如禅净二宗。 禅净皆是佛法真味,究竟圆融不二。八万四千法门究竟平等,无...

  • 雪漠《真心》1.2.1 妄心是真心的同胞兄弟

    二、察真妄 心可分真妄,真心本清净。 妄心如波浪,真心如海平。 妄心如云翳,真心似天空。 诸妄息止处,真心显现时...

  • 读《真心》笔记 二

    察真妄 “心可分真妄,真心本清净。妄心如波浪,真心如海平。妄心如云翳,真心似天空。诸妄息止处,真心显现时。空寂而炯...

  • 无题

    八识之心,实为一心; 四智不二,亦是一心; 八识四智,同是此心; 真心转境,妄心境转; 一真法界,不离本心; 境随...

  • 六祖坛经(自序品)1-1

    自序品 缘 起 为什么选择《六祖坛经》作为永嘉禅中级班的教材呢?永嘉大师早年修学天台教法,由止观入门,颇有心得,于...

  • 楞严 一偈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 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 不实如空花 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嘉禅讲座 ——真妄不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mi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