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这兄弟

作者: 二羽_ba63 | 来源:发表于2018-05-01 22:50 被阅读8次

    孔方这兄弟,令人爱恨交织

    顺着上一篇日记简单谈谈对孔方这兄弟的认识,关于“经济”本身,已经写到了第四篇,如果今后有幸从事的STS方面的工作,那么经济问题虽说是副业,却本身就是和社会历史发展紧密相关的,它们一同构成了整个社会演化系统并赋予了理性世界的人们整体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如果说真有什么潘多拉魔盒,那么放出来最邪恶的一个魔鬼就是“经济”了,它远古、顽固、强大,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却又善用手段,常常对人们笑容可掬,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靠它、利用它又几乎完全受控于它。

    而其一旦掌握了人类的弱点,尤其是贪婪,那么就在人类世界迅速滋生蔓延,什么战争、贫穷、贪污、腐败、社会不公等等不过是这个最大的魔鬼的副产品罢了。

    除了生存所需和人性制约的一面,世界的物质性,也决定了我们还没办法挑选更好的替代模式,我坚持认为,经济的本质就是对有限资源的无限占有,贫富差距就是其在现世的负面投射;我们都知道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们的欲望无限,那么势必产生人世间最大的矛盾,事实可见这一切。

    说简单点,谁都知道按需分配好,可没法实现,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和苏联模式包括我们的大跃进都是直接违背历史规律和人性发展水平的,逻辑主义者早就预料到他们的失败。

    所以,今天的一切经济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不能被人作为的,何谓作为?就是制度、就是方法!以人为去制裁、约束人的行为,以制度对抗人性的弱点,比如法律,就是最明显的人为方式,罪恶既然存在,那么必须作为,否则社会缺少稳定器,颠簸的前进无法维持——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辩证地走过来的。

    制度的优略当然也就决定了一个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的状态,这里的制度其实与政治制度不完全是一回事,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面对的都是同样的人性弱点、同样的资源匮乏和大多数同样的社会问题,相信已经没有人再简单地认为“中国的就是好的或者坏的,美国的就是坏的或好的”了罢。

    我们处在一种人择模式——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引用现代马哲观点),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必须经历的,在这个法制人制都相当地不纯粹的社会阶段,经济魔法的特殊性就一览无遗了,简单地说就是财富,或者说对资源占有的非公平性、非理性性和非法性膨胀,而社会政治的发展要求宽恕这些原始积累的原罪,于是,中国社会一个很大的前途未卜的问题就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贫富差距,且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且效应扩展至再分配领域和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领域,甚至包括受教育权,这就直接激化了社会矛盾,比如仇富心理。

    关于经济的本质、经济与人性、经济与政治、经济与社会四个方面的问题,我在自己的《小财富论》里已分别浅析,今天只闲聊一下财富现实的利弊,不是自古就有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也有“千金难买”“情意无价”等等对立的人生观嘛,也来插两句,呵呵。

    首先把问题简化一些,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吧,呵呵,其实很显然,这没什么好争论的,凡事有利有弊呗,且各人情况不同,想法也不同,不妨来扫描一下社会的家庭的一些得失现象好了。

    一般人在第一意识层面都倾向于觉得钱多一些好,在我看来如果不这么想甚至可以说就不正常,呵呵,这是人的物理性和人性欲望(我写过一篇《人与欲搏》,人的一生要跟无数欲望搏斗)规定的。先认同这一点,只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嘿嘿,似乎不全然如此呢,且往下看:

    一、归纳一下有钱的“坏处”哈:

    1、首先不得不去看是怎么“有钱”的,相信很多人都感叹过“这世道……”,呵呵,从经验上来说,我国此时此刻的所谓富人绝大多数都有原罪,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期的漏洞!那些漏洞还将长期存在,也为许多人所看到,所以新富裕阶层仍在产生,如通过走私、垄断行业、权利化(后面将要详细谈)、灰色收入、暴利行为、投机行为。人们已经见惯不惊。

    但这些路子的总口子是在缩小,除了政府法制作为外,更主要的还是内部力量的竞合,涉及到系统混沌原理,是一个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说具体点,比如已经在我国形成了许多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不会允许新的阶层来分化自己的巨大蛋糕,从资源占有角度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主要资源并将之作为“吸收器”源源不断地吸取中下收入阶层手中越来越微薄的资源,并形成控制机器(请想一想房地产投资业与百姓的住房问题就可清楚看到),如渗入政治领域,享有新的控制资源的特权,这部机器,你可以将之与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所深恶痛绝的“剥削”联系对比。

    所以,改革的命运如何,实在难料。穷则变,变则通,如果我们找不到社会的稳定器,那么不是改革,就会是革命。

    2、财富的第二条主要来源就是坐享上辈成果,显然,这与第一条基本相关的,上辈的财富多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形成的。而这一渠道的存在又导致了下面将要提到的一些有意思的问题,甚至是比较令人深思的问题。

    3、牺牲闲暇。不用解释了,也可以说是为了财富而必须付出的,有其积极的一面,更有其悲哀的一面。人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仅仅为了财富而牺牲闲暇,无疑是可悲的。有人可以为此丧命,有人在捡回一条命之后方感悟人生原来并不仅仅是觥筹交错,有人劳累而死却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更有意义的一些东西。

    4、花天酒地损伤身体。同上。

    5、赌博,倾家,好赌之徒不一定很有钱,但有钱之人常有好赌。

    6、个人感情的敏锐度降低,即在尔虞我诈的一生中逐渐消磨了少年时的许多善良的本性。所以我很敬佩那些既拥有个人财富,又能行义举的富者,可惜,中国的慈善业实际很落后。

    7、贪污腐败等等导致深陷囹圄,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前赴后继,实在是人类历史的一大奇观,亦可见经济这一魔鬼对于人类弱小的心灵抵抗,就好比是一只魔戒,而人类的贪婪就像是咕噜,看似瘦弱,却无时无刻不想得到魔戒,一旦得逞,立刻张牙舞爪、独霸一切。

    8、在以上基础上,感情世界一塌糊涂,看看中央十二台的节目,会让你感觉这似乎是必然的,呵呵,太多了,丈夫在外包一个,妻子不甘示弱也找一个,乌烟瘴气,婚姻破裂乃至情杀。

    如果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就是因为上述闲暇丧失、尔虞我诈、亲情淡泊、习惯享受等等的必然产物吧,而也实在没有理由怀疑女人有钱会更好:)

    其实啊,说到这里很明显了,上述的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即使你没有很多钱你也会想去如此,只不过财富的增长让你有了更多的机会更高的条件去享受那一切,而原本的身心当然要符合系统论的信息交换作用的调调了,呵呵。

    感觉没说透,实际上财富的增长对个人幸福的效应是一个边际曲线,递增然而会有拐点,相信社会学家已经做过大量调查。

    9、专门单独说:富人子女所受的影响。在这一点上,集中体现了财富的双刃剑效应。

    一方面,子女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比如择校、专长学习,比如出国留学热,但这就引申出一个极为深刻和庞大的话题:我国社会公共资源公平性丧失的苗头,令人震惊!也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根本的受教育等社会公共权利也同财富权利相挂钩,形成财富与贫穷的世代相传,急速刺激社会阶级的分化,举例子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普通工农的子弟读书几乎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阶层是流动的(以前写过《论阶层的流动性》)而现在在整个家庭生存成本的压力之下,受教育已经成为一件艰难的事,更何况那些改革开放后产生的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家庭?

    富人的子女还可以在生活无忧的前提下开始自己的事业之路,对于他们来说不存在第一桶金的艰难。

    最有社会意义的一点,在于富人的子女,在将来可以比别人更有能力帮助他人,然而这需要的前提将会受到下面同样来自财富的威胁。

    另一方面,富者的子女生来锦绣,可能造成不谙民生,娇生惯养,耳濡目染造成情感人格上的自私、自我、冷淡等缺点,如果这样,当然也就谈不上“帮助他人”。这也与古代就有“贵族不出三代”“穷家孩子早当家”的说法,以及历史上开创事业者多出自寒门吻合。

    前面提到的家庭问题,也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影响。

    当然,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富裕家庭中成长的杰出人物也数不胜数,这应该是个好事,毕竟从受教育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平均素质比较高,从占有资源的角度来说,他们执掌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权利的几乎也比平民多得多,我们当然希望如柏拉图所预言的那样,智者执政。

    介绍一个科学怪人,英国的卡文迪许,贵族出身,终身未娶,一生沉醉在实验室中,硕果累累,后人在剑桥设卡文迪许实验室,培养了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

    看,金钱就是这样通过“欲望”来悬在人们头颅之上的,一方面它满足我们的欲望,让我们去做很多事,实现很多心愿,另一方面又能助长我们的欲望,甚至没有止境,欲火棼身。

    引用国外一句谚语吧,Money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bad master.

    前面说到了我国社会“权钱挂钩”问题的突出化,不妨考察国有银行业可知一二。

    中国的国有银行很特殊,具有机关和企业二重性,在初级阶段法制、诚信等低水平监控下存在严重的内部分配不公和效益流失,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分配问题的一个侧面的缩影。尤其体现在权力自动地与财富挂钩,这一偏离立国原则、改革精神和和谐社会要求的问题。

    国有银行担负着经济建设的重要的角色,它本身就具有不可或缺的隐形“权力”,它不是政府部门,却比许多政府部门有更实际的左右权(是否联想到早期资本主义金融集团向政治领域渗透的现象,呵呵,其实差得还比较远),另一方面特殊政治结构下,银行领导亦是属地化政治利益集团的一分子,受制受利于大环境和小集团。

    于是,各种权钱交易被“合法化”,各种系统内改革和经营行为自发地倾向于既得利益集团,因为规则本就是由少数人制定。之于在于前者的具体方式,最明显的就是信贷回扣等等,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城市建设主管部门与银行管理层之间的三方博弈甚为典型,众多情形咱老百姓也听说多了,不细聊。

    之于系统内部,我们见的多的是,一方面基层员工用大量劳动(必然包含了剩余劳动价值,也包括了非必要劳动时间,去考察一下银行底层员工的生存状态即可知)为银行赚取利润,却不得不为改革的成本埋单,另一方面对于巨额的亏损或坏帐,几乎没有一个领导为其负责,名曰“集体现象”。

    所以,在国有银行内部,两极分化是极为严重的,一些数据大家可以上网查,据我综合推估那也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员工怨声载道,可悲的是以革命起家的工会组织在自己的制度下不仅不能真正当家作主甚至连罢工游行这样的本能手段也退化的几乎一干二净,所以抱怨归抱怨,工作还得好好干,人们利用有限资源创造的财富还是得高度地源源不断地向上集中,最后能够归结为国家的那部分通过再分配形式再次自上而下地不公平的瓜分,员工得到的不过是仅够维持生活的一部分(考虑到改革开放后老百姓承担的医疗、住房、教育成本已经不堪重负。)

    权力意味着财富,权力等同获得财富的手段,听起来似乎迎合了世俗心理,然而理智的人都会看到问题所在,说简单点,这不是一个健康社会的规范内容,也不是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初衷所在啊。

    大家可以简单对比一下西方比较成熟的公务员制度,是不是更体现了一种“服务”的概念?或者说更好地诠释了无论从事怎样的工作,都不过是也必须是一种合理合法地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这一职业本意?当然,没有绝对优秀的制度,只是多看看多想想有助于我们实践而已。

    前天看到一位网友就行长级别的年收入问题发的帖子,其反问到如果按照银行内的级别收入挂钩,那么国家领导人岂不是要收入天文数字?呵呵,有趣。

    瞎说到此,都是皮毛肤浅的杂乱之谈,也没有涉及方法等系统的问题,只是就是论事,想到哪说到哪罢了哈。不过今后不会停止对经济社会问题的关注,就如同不会忘记关注一塌糊涂的国家队亚洲杯比赛一样,嘿嘿:)

    其实,在上面的问题之中,有一个让人很不快的原则性谬论,也是很多人,包括作为受害者的老百姓都不一定能准确表达的,我是在公司工作时逐渐感受到的,再关注这些年的社会发展莫不是如此,即,我们的社会发展意识,在有意无意地为贫富差距推波助澜(历史惯性原理),或者说我们的施政者在设计种种制度时在迎合既得利益集团,说俗点就是让富人过得更好,让富人安心投资,可是人与社会的最大矛盾就是前面说过的资源有限性和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富人愈富,那么对于现在的系统环境来说,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了吧。

    结合到公司领域的分配制度,大家就明白了,各种分配制度的制定都贯穿了让管理层更加得利的思想,如果说当权者为了自身利益当然要求如此,那么具体制定这些制度的实施者们,比如我们这些省分公司的业务主管们也在这样做着,要么根本没有去想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去做,要么不会去想也不敢去想,想了也白想倒是真的,呵呵。

    实际上,还有更深层的意识因素,因为对比于分公司的员工和一线的员工来说,我们这些坐办公室的虽然分得的蛋糕与管理层相比微不足道,但毕竟还是能尝到奶油甜味的,而一无所有的只能是那些……

     此外,千百年来,系统内的人们习惯了等级分配制度,缺乏足够的逆向思维,陈胜吴广的一吼才会那么动人心魄啊!

    当然还没说清楚,职务高意味着责任重,获得更多的分配是天经地义的,上面也不可能是针对这一块批评。而是要看到,除了权利带来的灰色收入,以及对权力的监督缺失、未完成权力所赋予的责任时没有受到相应的惩戒这三大先天不足外,我指的是工资外收入,比如福利。

    福利,顾名思义,是出于对人的保障的公平性补助,可味道变得很厉害。我们制定分配制度的精神偏颇几乎让所有福利也随职务搞起了等级制度,比如领导的公积金基数可以是员工的十倍!然而,这个世界上真正需要那些钱来买房的是普通员工,而非已经拥有高额收入和不止一套房产的领导们(房屋闲置,或可以再出售出租,从而延续了资源不公平占有的链条),这就是显失公允!

    推展开来,社会资源占有制度的不公如出一辙,社会公共资源和再分配领域抽风似的跟风,花费巨资为富人修筑设施,贵族学校,娱乐休闲场所……不胜枚举,这加剧了社会矛盾,也与人权和立法、改革的本意违背。

    所以说按需分配那样美好,那样令人向往又无可奈何,按劳分配也压根没能纯粹实施。

    这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价值标准和社会风气形成其实是同一实质的话题。

    不过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这些弊端,在努力做一些宛转性工作,其实也正常,建设一个国家一种制度本就是漫长而艰辛的历史工作(远比一个人活着累,呵呵),好坏得失都只能由后人总结,付出代价是在所难免的。

    哥本哈根学派物理学家海森伯的著名原理“测不准原理”和玻尔的“人择原理”,启示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话“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原来是可能具有物质性基础的呢!

    唠叨了半天,听橘子的该回去看书,对了,还没说多少财富(钱)才适宜了,答案是没有答案,呵呵,当然了,每个人的欲望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情况也不同,姑且套句俗话来说“够用就好”,不是吗:)

    不过,我个人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是金钱换不来的,哪些?想想就知道。可以用什么去换取?可以是真诚、信任、人格、能力、法律、智慧、机遇……

    记得前不久看成都台还是湖南卫视的栏目,说有一次嘉宾问现场参与者有关财富与爱情的问题,算是个小试验吧,大概是若有另一个男人出嫁换取你的女友你会怎样,报价由低到高,开始那些男人都一口否定,说爱情是无价的、不可能把心爱的人交给别人等等,随着报价上升,一些人开始动摇了,直至1000万,在场的男人只剩下一个还在坚持不同意,其余的都答应了,说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他们,连同一些女人都奇怪地看那个唯一的男人……

    最后,男嘉宾说一番简单而深刻的话,让在场的男人都很惭愧,或者说至少若有所思吧,可惜我记不到具体内容了,呵呵,好像他也没有直接回答什么,只是让我去思考价值、真情等等真正于我们的意义。

    说实话,我不想隐瞒,我为那些男人而可悲。

    我不是一个过分清高的人,也不是很顽固不化。

    但有些东西,在你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清醒的判断,什么样的为人,什么样的心,我想我不会也至今没有改变过。

    十八岁的时候,我就开玩笑地对亲人说,即使一个女孩身价百万千万乃至更多(不同的数字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你不爱她,你也不会因为钱而点头接受她,呵呵,也不会实际发生,我还没那么吃香:)反之,我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了钱而出卖自己的感情。(哦,忘了说了,前面那个试验中好象还有女人的反应也同样令人深思,在高价面前她们相当多地选择了背叛,或者其它理由而离开,这对于那些执着的男人来说,不啻是最痛苦的一刀吧)

    有些东西,比如我眼中的爱情,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这本身就不适用同一个度量衡。

    如果我有钱了做些什么?嘿嘿,也是一个假设性问题,可以肆无忌惮地盘算:)假设我一生拥有了5000万,那么我首先可以让爱人子女亲人生活无忧,生病得到有效治疗,其次自己可以专著于自己喜欢的研究,著书育人,还有必要的休闲,我指的主要是游离山水。

    即便这样,你也就能花1000万吧?其余那4000万我可以妥善规划,给于最需要的人,假如救治一个重病患者需要20万,那么我一生可以救助20个人,或者帮助更多一时遇到难关的人,当然,需要有妥善的方式,安全,隐身。

    这样,似乎接近了佛教里一种自我修行的方式,也似乎契合了论语里的“修己安人”的思想,无论如何,如果真的能那样,我会感到无上的满足,无法言表,远远超过那1000万给你带来的生命意义的完善。

    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这样想并且这样做呢?在我们这个国度,超过5000万家产的人又有多少,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每个人都受制于自己的欲望罢了。

    我,也只能是想,而不知是否有机会实现。

    小时候,我的理想是治理天下(别笑,嘿嘿),后来,我明白自己可能无法实现

    于是我懂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我身,是怎样的可贵情怀……

    在网吧写这样的文字实在不是很惬意,呵呵,回家啦。

    我想起去年冬天人民南路的夜雨,因为过于流连于天府之心书城的墨香,不知黑之将之,被困在公交站台,

    呵呵,那里有一对盲眼的老人夫妇,拉着二胡,在夜雨中分外苍凉……

    我掏出口袋中所有的零钱,和一张十圆,轻轻地搁在地上的凉碗中……

    过了一会,不知为何,回首忘去,和我做着同样事的人们越来越多,有穿着时髦的妇人,有女学生,也有情侣……

    远远站在一角的我,看在心里,竟也有温暖涌上心头,很好

    我掏出手机,给远在陆川的小羽发了条短信,恋人带来了更多的温暖,

    笑一笑,带着温暖,走进雨幕……

    清楚地记得,那时,橘子在和妹妹们吃着云吞,那时一种南方的小吃……

    谨以此文纪念两天后的大概此时,那也许是此生最值得纪念的时刻之一

    可惜的是,街头骗子的增多,让帮助别人也不再那么坦然……

    2006年11月25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方这兄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of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