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19

作者: 心雨飞扬_007c | 来源:发表于2021-09-14 07:48 被阅读0次

    Dear:

    “低小下”的嘲風先生草堂 微信群上的聊天记录如下,请查收。

    ————— 2021-08-10 —————

    田雪平 08:55

    早安分享~~ 马上就要2岁的儿子喜欢说“不”、“不要”宝宝去洗臭臭吧,不要;宝宝我们去刷牙吧,不要;宝宝妈妈去上厕所,你在这里等妈妈,不要。刚开始宝宝说不的时候我就有点无语,想着怎么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叫他干嘛都高兴的配合,现在怎么这么有个性,如果硬去执行宝宝会哭会闹,会奋力抵抗,然后我思索如何很好的进行下去不发生矛盾呢!于是我把宝宝抱过来拉开纸尿裤给他看(宝宝已经戒纸尿裤,早上拉臭会告我,晚上拉就不会说,我会在晚上洗完澡给他穿一个)告诉他,宝宝你拉臭臭了我们去洗臭臭吧,宝宝马上跟我走去洗手间了[偷笑][偷笑][偷笑]宝宝我们去刷牙吧,不。于是我把我的牙刷给宝宝对他说那宝宝你帮妈妈刷牙好吗?他高兴的拿起牙刷给我刷刷刷,刷完了然后我跟他说现在轮到妈妈给宝宝刷牙了,宝宝高兴的张开嘴,结束[偷笑][偷笑]~宝宝,妈妈去上厕所,你在这等妈妈,不要。于是我换一种说法,宝宝你在这等妈妈,妈妈上完厕所马上过来陪你,宝宝点头[呲牙][呲牙][呲牙]

    Emma 10:34

    今年因为我工作忙,娃跟爸爸单独去了大西北旅行。出发前我跟娃说,爸爸每天都要开很长时间的车 ,他会很容易困,你可能帮助妈妈坚持不睡觉,陪爸爸聊天吗。

    Emma 10:35

    爸爸反馈说娃确实做到了,包括有一天开了8个小时的车,娃全程没有睡觉,一直在跟爸爸聊天,讨论沿路的风景。

    Emma 10:36

    爸爸这次一个人也特别棒,除了打包行李以外其他所有都是一手包办,而且都挖掘了非常多很酷的点。

    Ling 10:45

    也来分享一个。

    昨晚10点多要和孩子睡了,接到朋友电话。朋友都知道我睡的早,所以估计她遇上事儿了,接了电话。

    ️原来是,她可能遇上骗子了,三言两语沟通好,把事情也算讲清楚了,就互道再见了。

    结果孩子听到一些,害怕极了,一直念叨好恐怖好恐怖。其实就是骗点钱的事,我一开始挺惊讶她这反应的。[害羞]想到自己在这年纪时,早和父母分房睡了,但每夜每夜怕死,那种恐惧到现在都历历在目。

    想到这些,我反而不责怪了。给孩子简单说了下朋友的事情,但她困的很又怕的很,连说话声都变了。我就没继续说,抱着她,给她打了个比方:如果我们经常在一座森林里走,时间久了,自然熟门熟路不会怕,即便森林里有大熊有老虎也知道要怎么防;但如果是第一次走进一座森林,也许那里啥可怕的都没有,但确实是会害怕的,因为不了解,就算妈妈也会这样的。

    孩子渐渐睡着了。我不知道她这恐惧能不能消除,但我觉得也没那么重要了:小时候的我的恐惧没有人看见,但孩子的敏感和想象被我看见了,我陪着她走进森林,这在目前就很足够了。

    Ling 10:48

    但是,以此类推下。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我是下意识会去责怪,而不是去理解,不知道如何去理解,甚至会因为误解跳进这个执拗里呢[害羞][捂脸]

    田雪平 11:05

    因为有的时候孩子的注意点跟大人完全不在一个点上

    嘲風先生-北京 11:15

    是大人的注意点跟孩子完全不在一个点上[微笑]

    嘲風先生-北京 11:16

    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Ling 11:19

    妈妈有时候也是需要被看见的,是吧[爱心]这里面就需要队友了。。。而不是把这个依赖寄托在孩子身上

    钱磊 11:20

    前两天带两个娃跑步,看见一个防给骗子银行转账的广告牌,两个孩子一路上一直在问:骗子会骗走我的戒指吗(一个塑料戒指)?骗子会骗走我的水吗?骗子会骗走我的青蛙吗?骗子不会骗走我吧?我长这么漂亮!这两天每天早上起床一直继续这个骗子和强盗的话题。

    嘲風先生-北京 11:44

    对于低龄孩子的教育而言,耐心是父母们要恪守的第一原则[强]

    Ling 11:55

    先生说的是,大多数情况下,眼里盯着接下来要做的事(比如我这次的就是,到点睡觉),脑子里计划的就是完成这个事。。不由自主的要做事态“维稳”,看不见这个突发的价值,更看不见这样一次次草草了事带来的深远影响

    嘲風先生-北京 12:03

    你现在已经意识到了,变化就在不经意间开始了[微笑]

    Ling 12:20

    朋友打电话来,其实就知道会影响睡觉了,但出于理解,权衡,接了电话。

    孩子在这个时节打乱了计划,其实也应当这样想一想

    嘲風先生-北京 12:37

    许多事情的发生往往随机无常,但我们的应对却可以一以贯之[微笑]

    ————— 2021-08-11 —————

    Ling 09:16

    谢谢先生循循善诱。

    所以有那么一种说法,优秀是可以迁移的。因为达到优秀的,不止是表面上看见的事做的成功,而是整个过程中各种好习惯的复合,这又成为了一种潜意识。

    Ling 09:19

    我觉得,孩子拥有更多元的想象。很多话题,我们成人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固化,所以只会单条线去思考那些。

    而孩子可能就天马行空了,这也是有些事情,他们会给予特别不同的反应的原因吧。

    ————— 2021-08-13 —————

    院落—岩 10:24

    如果不是在草堂,目前很有可能不是在焦虑孩子没“班”可上了,就是把自己送去培训了[偷笑]

    甜蜜儿 10:28

    我们要尽量对孩子好一些,让他们在小时候尽量快乐。因为长大以后,他们会遇到很多痛苦,那时候,小时候的快乐就会成为他们最美好的回忆和安慰。

    院落—岩 10:31

    既不用焦虑,又多了那么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顿时好轻松,好快乐[愉快]想想那些时间被填得满满的孩子[擦汗]

    院落—岩 10:31

    自己想做的,做起来就是享受

    Ling 10:34

    公立学校水平差别是有的,有些学校管理,老师,真的一对比就很汗颜。那些家长多少都是靠补习班来聊以慰藉的。

    现在这样减了,我虽不是那一份子,但也替他们心焦,本身就没想明白的路,现在被取缔了,且得乱像一段时期了吧

    嘲風先生-北京 10:38

    哈哈,是啊[偷笑]本来这个暑假草堂有部分活力四射的朋友组织了一季亲子游学,原想完成后与大家分享的。可惜因为疫情的突然变化,临行前无奈取消了。不过相信未来草堂还会有更多务实的探索,最大程度地分享给大家[憨笑]

    嘲風先生-北京 10:43

    在草堂要有过日子的心[偷笑]慢慢来[憨笑]

    橙 10:47

    初章,草堂的伊始。村落和袅娜炊烟已然映入眼帘。[爱心]

    ‘Dear:

    “低小下”的嘲風先生草堂 微信群上的聊天记录如下,请查收。

    ————— 2021-08-13 —————

    院落—岩 10:24

    如果不是在草堂,目前很有可能不是在焦虑孩子没“班”可上了,就是把自己送去培训了[偷笑]

    北地弓 10:26

    @lyan-女孩-9岁确实,原来就是这么每天折腾自己和孩子

    甜蜜儿 10:28

    我们要尽量对孩子好一些,让他们在小时候尽量快乐。因为长大以后,他们会遇到很多痛苦,那时候,小时候的快乐就会成为他们最美好的回忆和安慰。

    Ling 10:31

    我昨天就团了个学而思的课,是纯粹自己玩的,讲植物的。

    院落—岩 10:31

    既不用焦虑,又多了那么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顿时好轻松,好快乐[愉快]想想那些时间被填得满满的孩子[擦汗]

    院落—岩 10:31

    自己想做的,做起来就是享受

    Ling 10:34

    公立学校水平差别是有的,有些学校管理,老师,真的一对比就很汗颜。那些家长多少都是靠补习班来聊以慰藉的。

    现在这样减了,我虽不是那一份子,但也替他们心焦,本身就没想明白的路,现在被取缔了,且得乱像一段时期了吧

    嘲風先生-北京 10:38

    哈哈,是啊[偷笑]本来这个暑假草堂有部分活力四射的朋友组织了一季亲子游学,原想完成后与大家分享的。可惜因为疫情的突然变化,临行前无奈取消了。不过相信未来草堂还会有更多务实的探索,最大程度地分享给大家[憨笑]

    钱磊 13:39

    感恩先生[玫瑰][玫瑰][玫瑰]不但给我们传道解惑,还给了我们建了个草堂,嘈杂的世界里保留了一隅之地。

    院落—随风 16:12

    想起一本书《不老泉》……

    院落—随风 16:28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橙 16:42

    不必钻营技能,一切尽在不言中。[拥抱]

    橙 16:44

    再道一声感谢[合十] 今天先生提出“死有什么好处吗?”我也在同一时空深深思索,先生的一席话另我醍醐灌顶,以及深深的感动中。先生大爱。[合十]

    芒果的夏天 16:49

    生命会终结,身后的回忆会陪伴活着的亲人。我们无法掌控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掌控能给亲人留下什么样的回忆。我希望给家人留下的是温暖的,愉悦的回忆,这份回忆可以支持他在前行路上有力量

    子凌 16:49

    先生一边理性地举重若轻地和茜姐探讨着“生死”话题之余,又感性地分享着物质世界之外精神世界的珍贵和可能性。

    这场没有唯一和标准的探讨本身,就是哲学视角下的启发和缩影,亦是人生智慧的正面含义。

    听完这期,内心获得了平和又澎湃的力量,感谢茜姐带来的话题,感恩先生。

    Ling 16:55

    活着的时候好好活,也是对死的一种态度吧。以前我特别讨厌葬礼,感觉特别假惺惺。甚至许多哭都是假的。就像先生说的,死对死者来说,到底痛苦在哪里呢?其实葬礼就是给生者的慰藉

    院落—岩 16:57

    特别讨厌当着众人的面在墓前跪拜,缅怀和悲伤都应是很私人的事。

    软件专卖 17:01

    感恩先生[玫瑰][玫瑰]以前总会想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啥也没想出来,徒增烦恼伤感,应该努力活好当下,不辜负生命!

    Ling 17:01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落入空想,躺平不做,就是辜负

    茜姐 17:04

    悲伤的情绪无法消除,但可以告诉孩子,“我们虽然终究有一天会离开,但留下了回忆,我们永远都在你的心中,和你在一起”,听到这句话一下子泪目了。

    院落—岩 17:10

    怪不得我们在草堂的日子这么快乐,我们于此间获得了多少精神的力量和内心的平静。喜欢今早先生说的“安之若素”[爱心]

    嘲風先生-北京 17:15

    能够理解我理解的,感受我感受的,令我开心且荣幸[愉快][抱拳]

    Li 宋丽 17:41

    听到我们还有最宝贵的回忆时把我整哭了,正好这几天老是梦到去世已经十几年的父亲。在梦里还和他活着一样,笑容和声音还那么清晰。

    ————— 2021-08-14 —————

    嘲風先生-北京 11:36

    人生,从一个角度来说,其本质就是记忆,也只是记忆[微笑]

    嘲風先生-北京 19:07

    我们对人生的有些觉察,难免悲凉,却也提前释放了遭遇之时的些许哀伤。

    ————— 2021-08-17 —————

    Ling 12:19

    儿童哲学启蒙,先生在这个暑假提到频次还挺高的。我之前看过马修斯的儿童哲学三部曲。书看完一知半解为主。[害羞] 上一期对话中,先生有谈到:他这里指的哲学不是一门学科,一个知识科目。我理解就是区别于客观世界的思考方式吧。怎么去看待自己的生活,等等的。

    Ling 12:23

    这样的“哲学”更接地气。期待下午的对话。

    Ling 12:25

    从孩子出生,我就开始注意找学校,思考换“跑道”成长等——主要意识到自己经历过的这种教育方式有缺陷。很多事,也都是以“素质教育”这个尺子在衡量。现在回过头看,其实标榜“素质教育”的教育,是在以“脱颖而出”做目标的。 只是用另外一种办法,替代了应试教育的老办法,目标其实都是要孩子“成为人上人“之类的。

    因心 17:00

    俯谈屎尿屁,仰视人生死[强][强]

    茜姐 17:03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无;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愿和草堂的每一位同学一起“勤而行之”。[拥抱][玫瑰]

    玉兰 17:05

    多读书,读实体书,少追剧!少刷手机!多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丰富自己和孩子的内心![偷笑]

    草堂的院落—sophia 17:16

    作为一个以“阅读型”接收信息的人,也习惯了自己琢磨实践,却在草堂尝试通过聆听方式接收信息,发现很不一样的收获。对比阅读,先生的对话体验差异:沟通传递过程中,除了信息知识层面,更不一样的是情绪状态和触动感受。

    嘲風先生-北京 17:23

    人生复杂表象下的本质其实很简单,我们难以把握的原因是我们自己太复杂。

    孩子比成人更简单更纯粹,更能揭示出人生的本初价值,所以,多和孩子在一起,多向孩子学习,少砍伐他(她)成为我们讨厌的自己的模样[微笑]

    院落—随风 17:35

    我有一个比较苦恼的事情,不知小伙伴们是否也有同感: 似乎也读过一些书,很多道理好像都明白,可是面对生活还是很迷茫……

    院落—随风 17:36

    为什么会不容易幸福,为何会常常陷入自己的世界里,为何会没有开阔的视野……

    院落—随风 17:53

    嗯,这是很奇特的感觉:比如先生上期谈到人生的意义不是什么:它一定不是你在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件事,如果你的思考让你陷入迷茫幻灭。但很奇怪的是,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而这些思维似乎不完全受自己控制……

    院落—随风 18:11

    这是我略举一例,其它很多亦如此,很是奇妙。好像理性、道理在山顶,而感性、内心却在山脚……

    虎虎 18:18

    理智在天堂,经验在地狱,肉身在现实[破涕为笑][破涕为笑]

    院落—随风 18:25

    是呀,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两面。二元对立适用生活的方方面面。[玫瑰]

    Ling 18:27

    想了,要去做做。即使看上去还不成熟的方向,如果不做更发现不了问题

    院落—随风 18:30

    或许思维和内心也是要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实践

    嘲風先生-北京 19:34

    看时的明白是语言文字意义上的明白,不一定是可以在实践层面外化操作的明白,前者是认知理性,后者是实践理性,二者常常无法统一,也才有了知行合一的思考与修炼。

    嘲風先生-北京 19:38

    要得太多,尤其是对物质世界要得太多,自然常有欲求不满之感,今天的对话谈到了。也要思考的是“幸福”究竟是什么?

    院落—随风 23:11

    我想很多道理或许就是别人经历后的思考,而我在读时看似明白,实则并非真的了悟。而每个人是多么不同,不同的经历、性格、心理……真正明白的,必是引起共鸣的,那也必然是已经经历后的反思。而迷茫之处还是得去不断地走路,不断地反思,生活复杂又迷人,慢慢地走下去吧……修炼的路还很长很长吧……

    院落—随风 23:15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或许真正成为曲中人时方知曲中意,而之前是无法真正参透的……

    院落—随风 23:24

    我仔细想了想,是要得太多吗?特别对于物质世界要得太多,就我自己而言似乎不是。当然对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是认可的。并为此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打造它。我理解的物质世界是能给别人带来更多快乐和幸福的。这个世界没有贫穷,没有饥寒,没有战争,没有阿富汗的普通百姓的流离失所……而人们在追求物质世界时是否会影响他的幸福,要看如何追求和最终的去向何处……

    院落—随风 23:35

    好好思考了一下:“幸福”究竟是什么? 很奇妙,当我真正问自己,你幸福吗?似乎不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而我再问自己,过去的生活有哪些记忆让你觉得幸福,可以想到的也很多很多……第一次收到孩子爸送的花,我们一起在大雪天散步,堆雪人,孩子长出第一颗小牙,在母亲节悄悄给妈妈送花,春天的花开,夏天的大雨倾盆,秋天的银杏一片金黄,冬天的雪花❄️ ……似乎幸福都在一个个瞬间,它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有时无处寻觅,有时却突然而至……

    ————— 2021-08-18 —————

    Jackie 黄 00:03

    这是否跟小时候的教育父母老师永远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育有关?永远都不够好。永远都可以有进步的空间?导致长大后也是这种思维永远严以律己?当然看别人的眼光也会要求比较高(或不自知的要求高从而不满足)?跟整个大环境和年代有关?

    院落—随风 05:22

    问得好[强]答案似乎同样很多,却又似乎没有答案……因为我抛出的任何问题,你都可以说,你可以不这样看,你换一个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或许就不一样了?所以直观的感觉是真实的吗?还是理性思考后的感悟才是对的?

    Ling 06:44

    随风想的比较深入。我就是抛砖引玉哈[害羞]我觉得,直观的感受,理性的思考,都对都不对,这俩是互相影响互相缠绕的。

    就像先生之前提过的,教育是爱和人性。

    Ling 06:48

    不知道什么该怎么做,但可以选择不做“错的事情”。[玫瑰]

    Jackie 黄 07:11

    很多时候是不是说说容易?真的在里面的人其实很挣扎。感觉“白天不懂夜的黑”。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容易,自己做起来难啊。

    浩可儿 07:51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浩可儿 07:52

    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陷入这种状态?

    Ling 07:55

    也许,偷懒,躺着,是人性呢?趋利避害…等等

    虎虎 08:07

    我个人觉得是我们的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不一致导致的矛盾。生活中经验导致鸡娃,理性思维让我接受孩子的现状。[破涕为笑]我们在经验和理性间找到平衡教孩子才有"度"吧。

    YY 08:45

    人性本来就带着居多弱点。其实也是两面的,就是得此失彼,就看是否自己放得下.可是很多人都难放下,也是放不下自己的内在感受吧

    婉程 10:32

    人生很多事,

    就像智齿。

    最佳的解决方式,

    是拔掉。

    而不是,忍受。

    没什么是本来就应该属于你的,

    所以,

    失去时稍微难过一下就好,

    遗憾是常态。

    色彩,淡淡的就好,

    深了会褪色;

    生活,简单就好,

    复杂了会变质。

    锅锅 10:39

    先生早上好。

    有件事想请您指点一下。

    我娃前天在院子里把他的一个朋友撞了。他两都骑自行车, 大人不在场,不知道怎么撞的。我怀疑是我娃骑得太快了可能。

    他朋友是个女娃,两个膝盖擦破了,脸上也擦破了一点(轻微),其它还好。

    我们商量带娃去医院检查一下,但对方家长说不用了,买了一些碘伏处理了一下。

    在家里,我没有提到这件事,想着他会不会主动和我说。但是没有。

    昨天我娃在院子里见到他朋友和他妈妈,娃和他朋友都很不自然。

    昨天一整天都没有骑自行车(他很喜欢上个月新买的自行车,每天出门都要骑车)。

    昨晚睡觉时,躺在床上想和他谈一下。问他能谈一下前天的事吗,他说不想谈、太罗索。

    我的疑问是:

    为什么他不会主动说起这事?是因为平时生活中大人”权威”对他的影响,还是因为他不够信任我们?

    我们希望他遇到这种事情能正面面对,能给我们打电话,如何引导他正确认识这件事?

    谢谢你。

    Ling 10:54

    可能这件事(毕竟都受伤了)对孩子内心触动蛮大的,怀疑是不是自己做坏事了?或者纯粹被这件事吓到了。孩子有些也许还没想清楚,也许 也暂时理不清楚。。。 咱自己先放下评价: 我怀疑是我娃骑得太快了可能。问问那天骑车摔了疼吗?除了摔了那些,和朋友玩的咋样?

    Ling 10:55

    先生和你对话里有给了一个方法:经常问问孩子 你觉得呢?你怎么看呢?

    其实我也在尝试用这样的方法。但我发现,如果这种设问,其实自己内心是带着指向的,是已经挖了坑让孩子跳的,那就不是:你觉得呢?你怎么看呢?

    锅锅 11:01

    其实我有些担心,因为毕竟是个女娃。

    如果是几年前,我可能把他吼一顿,现在不会了[捂脸]

    Ling 11:04

    [坏笑]咱们先不去做自己认为错的事情吧

    锅锅 11:05

    有同感,先生给的“锦囊妙计”还是需要灵活应用、把握[呲牙]

    Ling 11:05

    下意识的认为自家孩子做了啥错事?

    Ling 11:06

    抛开评价,先了解一下当天的情况吧。 孩子不愿意谈,会不会是感受到了你们对她的评价?

    Ling 11:08

    :我看你们一直关系挺好的,前天摔了后, 两个人都没怎么玩了。我不知道你们俩怎么了,有点替你们担心,能和爸爸说说看吗?那天你们一起玩的怎么样?

    嘲風先生-北京 11:10

    我们接受过的许多教育其实是不够严谨与考究的,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这个颇具时代政治需要的教义为例,遍观历史却发现每一个时代的社会腐败恰是始于物质极大丰富的阶段,这至少说明该“知识”有欠周致,价值选择有所片面。事实上,马克思晚年自己都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便可见一斑。

    以此进而想到,是否我们内心之中的许多拧巴正是部分来自于我们接受过的一些拧巴的教育呢?以标记错误的尺子去丈量世界,怎能不困惑。

    因此,我们必须尽量保有独立思考与自我审视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保持学习。

    说到学习,纵然狭义的学习也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知识的获取与学习本身的调试完善,前者尽人皆知,后者却少有重视。打个比方说比较容易理解:前者是买书来看,后者是对所有看来的内容进行综合质疑、审辨、整理、平衡、扬弃并以此不断调整优化买书决策与看书方式的过程——我们总把着眼点放在书架上有多少书,却往往忽视它们是否都应该存在,忽视还欠缺哪些?忽视它们摆放得是否整齐而合乎逻辑而便于检索,并非多多就一定益善。

    知识的学习容易,而针对学习本身的学习却是困难但具有决定意义的,这对我们与孩子同样适用,对广义的学习同样适用[微笑]

    嘲風先生-北京 11:12

    谁说理性思维就一定要你接受孩子的现状了[偷笑]不鸡不躺分明有第三种选择[微笑]

    嘲風先生-北京 11:18

    同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我大儿子身上过,但这种具体问题每个人的处理都极具且必然个性化。我们只能把握应对的原则,而难以全然借鉴他人的具体操作。我的做法很“世俗”的而不通达的[偷笑]

    橙 12:39

    先生并不是说这件事必须一定要严厉管教[偷笑] 而是因为“你最了解他”,所以你能明白“怎样去教育他”。

    锅锅 13:02

    我只看到先生落款写着“世俗”、“不通达”[呲牙]。

    橙 13:07

    于是你的脑海里就划等号到揍一顿?哈哈哈哈 我的意思是——先生足够了解自家孩子,所以即便揍一顿也够皮实,长点记性也好。但孩子不会心里受伤。因为孩子的性格底色已经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

    我理解先生更倾向于向你解释:这种具体事例怎么对待,各家都有各家的方法,太过个性化,不便照搬。

    那么换言之,你家孩子如果比较敏感呢?只是打个比方啊。你是群里优秀奶爸,一定懂的啊[偷笑]

    橙 13:16

    当然,如果爸爸有“那就揍一顿吧,我忍很久了”类似这样的心理活动,我觉得也是很正常的[呲牙]

    养育孩子的尺度,自己把握最合适。——当然在不违法前提下啊~又,任何事物都有其正面意义。所以,我不劝打,也不劝不打。顺势而为就好。

    锅锅 13:17

    那时他应该能自己解决问题了吧,打他也打不过了[偷笑]

    虎虎 13:18

    如果打了心情会好,顺便打打。打了心疼又后悔么出手慢点。[破涕为笑][破涕为笑]

    锅锅 13:18

    对先生的话理解地到位[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王凌飞 13:20

    打完孩子大概率会后悔,所以还是尽量慢点,找个比打更好的办法

    橙 13:22

    实在忍不住出手前,先用同样的力道打自己感受一哈[机智]

    锅锅 13:23

    再借先生的原话:在了解并理解地基础上 施加你的教育。

    Lisa Gao 14:12

    虽然先生说:“具体问题每个人的处理都极具且必然个性化。”但是既然是交流,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你为什么介意他不主动说起这件事情?如何定义正面面对?我们的引导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对这件事我们潜意识的理解是不是这样的:

    不主动提起 - - 孩子做的不对,他害怕我们的批评

    而孩子的理由可能有:

    忘记了 -- 双方家长应该没有当孩子面协商如何处理孩子受伤的事宜,事发当时对方家长可能对孩子说过“没事的,是她自己不小心......”之类的话。这件事情对孩子而言就过去了。

    孩子觉得没有必要说 - - 就像我们不会和孩子分享我们工作的所有的点滴一样,孩子也没有和我们倾吐一天生活流程的欲望。

    所以,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件事情大致经过的前提下,如何让孩子愿意分享,是我们的责任,而不是孩子的。

    锅锅 14:44

    因为事情关系到别人孩子的安全问题,所以这种事情我希望他能主动和我说。但想起来好象没有和他说过安全问题一定要向我们主动沟通。

    我描述的正面面对,大概意思是指在他遇到这件事主动联系我们。

    对这件事我们潜意识的理解大概就是如你说的那样吧。

    如何让孩子愿意分享,确实是我们的责任呢。

    Ling 14:59

    为啥朋友圈或者其他的,大家一般都发好的,成功的事情分享呢??

    就像,我们和父母之间,一般是报喜不报忧。

    并不是忧不存在,而是,我们不信任/害怕暴露脆弱等等。。。

    为啥孩子不愿意分享呢?

    Lisa Gao 15:33

    因为事情关系到别人孩子的安全问题,所以这种事情我希望他能主动和我说。

    -- 我们大人很容易按照受伤程度来判断是非对错,潜意识里会偏袒(生理上)受伤严重的一方。退一步来说,如果受伤更重的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呢?我们会不会心安一些?我们大人根据生活几十年习得的经验做出的判断,孩子是不知道的。每一次事件的发生,就是我们和孩子交流的新起点。

    我理解的正面面对 -- 孩子有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没有负担地向我们求助。孩子没有和你说,不代表他没有积极地处理这件事情。也许我们和孩子对这件事情地处理结果有不同地理解,对什么时候需要“主动联系”也有不同地理解。

    芒果的夏天 23:07

    如果前方有一条我曾经跌得面目全非的路,

    而你执意想要去,

    我希望我爱你的方式不是拉住你告诉你不能去,

    而是给你准备好最耐穿的鞋,备好雨伞。

    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地很滑,

    第五条街道有小偷,

    告诉你,去吧,

    回来家里有饭。

    ————转自网络。

    谢谢作者

    院落—随风 23:19

    感恩先生的耐心引导和启发[合十]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议题,我想我自己的理解或许是有偏颇的。我理解的“经济基础”仅仅是基础,但它不等同于“物质的极大丰富”。它是一个艺术、文化、人们自由探索精神世界的基本物质保障,基本的安全保证。我想它是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也许不是,它一定有明显的时代历史的背景,也将随时间的推移需要赋予新的解读和意义。

    我亦在思考是否因为物质的过于丰富从而带来人们精神世界的贫乏和危机?还是因为商业的过度发达影响了人们相对比较物质的评价体系?

    我想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是人追求幸福和自身价值的一个体验和过程?它与对精神的追求必然是矛盾的吗?对于丰盈的内心世界的构建是一个阻碍吗?或许只在于度的把握。在我的理想状态里,对二者的追求并不矛盾,反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院落—随风 23:33

    这些想法可能太片面和幼稚[害羞],而且表达的很不严谨。很多时候有一些想法闪现,却很难形成文字。另,我理解先生希望我举一反三,真正发现问题所在,关于学习和独立思考,都太受启发,太感谢了[抱拳][抱拳][玫瑰][玫瑰]我继续加油[加油]

    ————— 2021-08-19 —————

    嘲風先生-北京 00:26

    某个事件发生,孩子的应对行为是相当长周期其所受教育的综合体现,我们不能自以为是地觉得他应该怎样,而应当根据自己平素对孩子的教育去验证他会怎样,或反思是自己怎样的教育导致他如此的行为。

    教育中没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德性总有建构,操行必有因果。

    嘲風先生-北京 00:28

    孩子很愿意分享,不过对象与方式有他自己的选择[微笑]

    Jackie 黄 00:33

    锅锅 我和你一样曾经觉得姐姐很难说话。很多事情问她也没有个所以然。不像妹妹吧哒吧哒就说个不停。我检讨了自己的行为或者说去判断她对错好坏。我们放松一点也许他们也会放松一点。不然父母和子女跟老师和学生无差别。他不愿意聊暂时先放下。找机会再聊。他七岁了已经知道对错。看你对这件事重视的程度他也一定感受到你的想法。即使你和声细语他也会有压力。对孩子来说这算是一件大事了。给他时间消化一下先。毕竟才两天时间

    嘲風先生-北京 00:35

    我想表达的和你所理解的有点偏差,都怪我语言太晦涩了[偷笑][抱拳]不过你独立的省思很有意义[强]

    钱磊 10:25

    我可不可以说一下我的理解。不论是追求物质,还是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保持一个自我审视的视角。知道自己现在在做追求物质的动作,追求物质的目的。就像搭建一个沙堡,我知道自己正在搭建它,并且要把它搭建好。这个过程我是有一个外在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学习知识也是,不是狂塞一堆知识进来,而是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这些知识如何取舍,整合,从侠义的学习到广义的学习,再到对于学习本身的学习。像先生上节课说的,“我想吃饭”的例子一样,是一层层的向外抽离去省察。

    嘲風先生-北京 13:31

    正面意义是:幸好不是自己,幸好可以获得警醒与启发,幸好还有改变的机会。

    嘲風先生-北京 13:35

    引以为戒的是:为了避免孩子受到戕害的措施却又成为了戕害的一部分——关于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考试。

    浩可儿 13:41

    不知心理健康纳入考试能起到什么作用?加入应试心理就更健康了?

    好奇佬 13:42

    懂政治的人做教育,懂教育的人不为政,都是悲剧

    满满妈 13:43

    幸好遇见先生,幸好当初从大群毫不犹豫一溜小跑的跟随先生来到草堂,深深的感谢您一直以来所做的一切,借用小精豆悠悠的那句话,您就是在拯救世界呀[流泪]

    嘲風先生-北京 13:45

    尽管祈祷不再发生,但还是会有孩子用“自我结束”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合十]

    唐信 13:56

    孩子放松了担心成绩下滑,约束紧了怕孩子受不了,度真的不好把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10--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oq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