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扼杀了孩子的财富自由》是一本关于财富教育的书。是一本“让家长清晰亲子财富教育路线,让孩子一生财富自由不迷路”的书。
以下是本书第3章的内容及我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缺乏价值观念的孩子会怎样?
开篇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同学,当年清华大学的学子,后来只拿到专科学历,接着去了留学。多年后终于回来了,却落魄不已,一蹶不振。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据说,为了赚钱,他曾在海外走过一些捷径。我想,这跟缺乏价值观念有关。
在传统的财富教育中,价值概念通常是模糊的。
什么是“最好的自己?”如果没有清晰的价值判断,只会让孩子陷入虚幻。
教育的性质不是工业而更像农业。工业是把原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成符合设计的产品。而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什么样的种子,浇什么水,使用什么肥料,需要多少阳光,多少空气,决定了最后产出什么样的作物。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价值衡量体系。
“最好的自己”,应建立在自我价值的认同上。如何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最好的自己?”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设置不同的场景,从不同的维度,让孩子表达。比如,通过成就事件,让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样子”,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从中提炼出关键词,作为价值衡量体系的一个维度。比如,在哥哥第1次一个人骑行6公里去同学家,他很有成就感。可以提炼出的关键词是“勇气”。
“在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有勇气呢?”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继续表达。当自己具有尝试的勇气,沟通的勇气,克服困难的勇气时......就是“最好的自己。”
“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颗梦想的种子。要收获“勇气”这个果实,可以做些什么呢?可以继续探讨。
除了成就事件,我们还可以从榜样人物、生涯幻游等方式,帮助孩子建构价值体系。
在大的价值体系当中,每一个维度,还有小的价值体系。这样,就建构出了一个可衡量的价值体系。
拖延症源于价值感不足
“拖延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个主观价值的问题:没有足够的价值感,而又不得不完成一件事情时,通常会选择逃避式的拖延。缺乏“对自我价值的定位。”懂得了时间的意义和价值,孩子才会珍视每一天的学习时间,意识到拖延磨蹭或者看动画片是在消耗价值-时间的价值,让孩子感受损失时间的痛苦会抵消动画片带来的乐趣。”
2.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价值是生而平等的
我的价值是什么?
除了学习,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甚至不知道价值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的价值如何转化,考不上名校还能如何寻求更大的发展?如何结合自身的价值投入到社会中去?
在P89,作者讲到:一些17岁的孩子,有的组织自己的话剧社,有的旁听北大清华的学科课程,有的在组织志愿者团队利用暑假给贫困地区支教,有的带领同学尝试自己的创业项目,并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一举夺得国际商业大赛奖项,有的甚至通过互联网修完了美国大学的课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自主精神,国际化视野,良好的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坚毅的执行力,都会成为未来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个最重要的是他们显现出来清晰的自我价值,认知对未来的自信以及开放的心态,会令他们在进入社会时脱颖而出。
这一段话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和震撼。
“缺乏财富教育的父母,亏欠孩子的不是贫穷而是深深的无价值感。”
影响一个人财富的不是物质上的丰盈,而是精神的富有。
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科学。这些知识可复制,可推导。另外一种知识跟逻辑的论证没有关系,它是超越的,不能复制,不能推导,仅仅和人对生命的态度有关,这种知识就是人类的信仰,人类的文明,人类的精神理念。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讲,价值观由这种精神层面的知识转化而来及主观的价值判断,而这种弥足珍贵的价值观教育是我们当今教育系统中缺乏的。
“科学”,是现代主义的观点,“信仰”,是后现代的观点。后现代的观点,“真理”并不唯一。
3.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念
价值,简单说就是:对别人有什么用。价值通过交换来实现。
关于平等,书上说到:每个人的本性都是相同的,人虽然有戾气智力方面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别并不影响其行仁义的能力。无论年生家庭的贫富,都应该让孩子理解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念,认可每个人的内在价值都是平等的。让孩子知道后天的财富取决于内在价值的持续提升(比如学习)与交换(参与经济社会生活)。
价值是利他能力的表现,只有极大的满足他人,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价值。“精致的利己”-自私的行为在市场经济下并不明智,因为缺乏利他的价值,而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学会回馈社会,孩子才会有大格局。
4.聪明的家长会这么教
每个人至少在以下方面是平等的:时间,法律,教育,独立的思考。
5.游戏实践
我的时间价值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