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内卷”和“躺平”这一双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对这两个词有什么自己的理解?你做过什么“内卷”或者“躺平”的事情吗?你的生活状态是这两种的哪一种,还是介于中间呢?文体不限,字数不限,随心分享。
……………………………………………………
本周的主题作业难度飙升,“简书你我他(她)”小群里,大家直呼无从下手,我自己,一样五十步笑百步,内卷、躺平这两个词,身边人经常在提,当然我也不例外,可偏偏天天萦绕耳边,看似很简单的两个词,要真的理解起来,不亚于文言文翻译了,甚至更难。
凭着自己的“咬文嚼字”,想要读懂内卷、躺平,似乎是不太可能了,于是乎我也开始问度娘,听专业人士解说,几番作战,依然懵懵懂懂,似懂非懂。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内卷不一定是坏事,躺平一样可以当英雄。
第一次接触内卷一词,是2021年春季学期,一次家长会上,A领导在会上提到了内卷,作为年轻人很惭愧,我居然不知道内卷是什么意思,带着好奇心了解才知道,内卷是当下网络兴起的热词,那时我对“内卷”一词的认识很肤浅,单纯以为,内卷是人们在有限资源下,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竞争,最后花了很多无用功,还浪费了资源,甚至行成内耗。
后来,在得到app中,我学习了王志刚老师的年度报告课程,其中,“个人定位:为什么内卷不是时代的错”一讲的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内卷”。
王志刚老师说,“内卷背后的竞争不是这个时代才出现的,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淘汰,淘汰的人越多,竞争门槛就会提高,所以会“卷”起来”。
这不就恰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现象吗?看看我们生活的社会,大学生、研究生一抓一大把,各行各业应聘要求越来越高,你不“卷”,你就会被淘汰。
就拿教育行业来说,我生活的地方,是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城市,可就在这个小城市里,即便是县城,只要是高中学校,招聘简章中,大多数学历要求都是研究生起;县城、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学历要求,动不动也是免师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卷”,我们怎么够的着门槛呢?
“卷”起来,是可以,但要行之有方。
“内卷”的背后,体现的是“竞争”,竞争也有良性竞争、恶性竞争之分;罗马只有一个,如果通向罗马的路只有一条,走的人多了,难免拥挤,甚至相互残害。
但一条道太拥堵,我们就换条道出发,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或许换一条道,就是金光大道也不是没可能。
要走出新道路,就需要你有效的“卷”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精进自己,提升自我,甚至,你还可以多在几条道上“卷”,毕竟技多不压身,如果你精力足够,时间富余,再把这些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擅长、喜欢的领域,用心“卷”,有效的“卷”,相信早晚你会“卷”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聊完了“内卷”,我们再来看看“躺平”。
“躺平”一词,字面意思指的是不做任何动作,没有任何反应,也有不努力的意思,反正就是准备好做咸鱼了。
可在这个连小孩做家务都要内卷的大环境下,多数人口中的躺平,往往意味深长,至少,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就拿我一个同事来说,她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工作有五六年了,虽然年纪轻轻,在教育上却也是大有作为;据和她一起考入我们学校的同事说,她一进校,就一鸣惊人,不仅带的班级成绩在市里名列前茅,各种教学类比赛的奖项也拿到手软。
去年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异常的低调,工作上不像以前那么拼了,邀约朋友闲逛的时间也屈指可数,后来在同事们的闲聊中得知,她已经选择躺平了,奔不动了,觉得差不多了,那么一个要强的人,真的就此躺平了吗?对于这种道听途说,我也是半信半疑。
直到一次,我们外出教研,和她谈起近况才得知,她在默默考研,她说自己很喜欢上海这个城市,现在的工作稳定,她想到更远的地方挑战一下自己,她想站的更高一些,去看更多的风景。
“我就说嘛,你怎么可能选择躺平”,我话音未落,她连忙说道,我是选择了躺平,但我想到峰顶去躺平,现在躺着不踏实,到峰顶躺,那才是有水准的躺平。
你看,这就是现在年轻人口罩中的“躺平”,先努力,到达峰顶后再选择躺平,这样的躺平,何尝不是英雄一般的存在。
可能你会说,你这样的同事,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选择躺平的人,是真的自我放弃了。
知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说“人是渴望自己能活出一种意义感的。但我们不想要别人塞给我们的意义感。“躺平”呼声的背后,是想要被理解的信号,是渴望被允许的呼声,也是寻找生活多样性的努力”。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很多人选择躺平,是想在被允许的情况下,自愿选择做更多自己认为有意义,有兴趣的事;这些人,很多嘴上说着躺平,内心对生活抱有很多的期待,他们想借“躺平”之名,获得自主性,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生活,用舒适的姿态,做生活的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