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一词的由来是 利福德·盖尔茨 提出的,他在爪哇岛生活时,岛上还是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着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
简单说就是一块地投入再多人力,物力都无法再提高产量了。
如果从这个层面来说,内卷是一个贬义词,因为在付出的前提下,生产力没有提高。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呢!既然现有条件无法带来更大的突破,尝试着去打破思维的固有壁垒,未尝就没有新的进步途径呀!
人类文明从刀耕火种一路走来,操作工具的变迁可谓是日新月异,正是这些看似不可能的变迁才成就了当代文明。如果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内卷一词的实质意义可能还要向前追溯。
活体印刷术没有被毕昇发明以前,每印一本书后,都要重新雕刻排版,费时又费力;电灯被爱迪生发明以前,尽管夜晚不黑暗,但看不清晰却是不争的事实;飞机被莱特兄弟发明以前,再快也不能超过飞的速度;袁隆平院士的水稻如果不改良成功,世界还有多少人在闹饥荒。
倘若没有这些改变,内卷是不是也会提前上演了呢?
如今各个行业的内卷,让大家有了紧迫感,有了惶恐不安,开始惊慌失措。尤其是在大家最为关注的教育层面,内卷可谓是呼啸而来。举一个身边的案例来说:我市往年中考录取分数线为440分左右(满分为560分),整市超过五百分的学生不超过30人,今年录取分数线骤然提升为470分,过500分以上的学生有1000人之多。这一数据的呈现,顿时让家长和学生倒吸一口凉气。
我们在惊叹之余,是不是也应该欣喜于这样的变化呢!孩子们对知识的汲取更主动了,对成功的渴望更强烈了,他们自然也就变得更加优秀了呀!
对于他们来说,几年后的高考也是如此,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更是如此。唯一不变的是:走在前列的孩子将会找到更加优秀的资源,更好地拥抱美丽的明天。而国家的强大和腾飞,更是在这一系列的优化过程中变得更加现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样会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没有所谓的内卷,就没有从内而外变化的诱因。毕竟,谁愿意再回到那个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