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科幻小说由作者鹏戈所写,优先发表在作者个人博客19842001.com上,会比在简书上的更新速度更快。
第九章 夜谈(二)
幸存的人类主要分布在一个大陆上,在大战结束后的十年内——那时距今已有八十年了,废土上的幸存者们开始抱团、聚拢,并逐渐向以两个城市为核心的区域迁移,最终形成了两个大的聚落。
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城市,是因为它们是这个大陆上仅存的两座没有被完全摧毁的大城市了。实际上,它们的保存程度还是相当不错的,其中有很多完整的建筑和设施可以利用,甚至可以认为它们是有一定工业基础的。还有一件奇妙的事情是,它们一南一北,分别位于一条纵贯这个大陆的大河的上下两端。
当然,迁徙向这两个城市的人群中,也有一部分是来自其他大陆的人口,他们所以能够成行,是靠了战争所没有耗尽的最后一些远洋运力。据这些人说,其余大陆的破坏程度比这个大陆要糟糕得多,除了他们以外,那些大陆基本没有什么活人了——通过无线电监听,发现那些地区确实处于一片死寂之中,佐证了他们的说法。
由此,世界的图景缩小。整个人类的残存文明就浓缩到了这个大陆的两个定居点之上,他们的人数总计约有五十万人……
“我说尤里卡,这一段就不用讲得那么细了,我最想知道的是,怎么突然在北方那儿就搞起奴隶制了?”好伙计打断了尤里卡的叙述,急切地问道。
“这不正要说到了嘛!”尤里卡站起来,为自己倒了一杯水,同时看到院长正从椅中直起身子,又开始伏案工作了。
他走近看时,原来院长拿着一只铁笔,正在一张蜡纸上刻写着。
这活他从前也帮院长做过:那是将蜡纸铺在一块铁板上,用细尖的铁笔在蜡纸上刻划出文字或图案——笔尖所到之处,纸上的蜡层即被划掉。刻好之后,将蜡纸拿到油印机上,用沾满油墨的滚筒一滚,油墨即透过蜡纸上被刻出的凹陷处印刷到了下方的纸张上。
尤里卡一看那蜡纸上密密麻麻的细小字迹,就知道院长是在为孩子们印制教材了,之所以将字体刻得那么小,是为了节省纸张。桌面上还摊着几张已经刻好的蜡纸,那上面的字体就大多了,不过内容则是一些寻人、招租的启示——这应该是院长所接的私活。尤里卡曾今劝过老人不要做这种费神耗眼的工作,但他也知道劝说是没用的,孤儿院的境况太糟糕了,老人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孩子们就更是连一口饭都吃不上了。
他同时注意到,在刚才那些孩子们所伏案工作的桌面区域中,还搁着另一类东西,看得出来是一些手工蜡烛的半成品,以及相关的工具和原材料,而他知道制成的蜡烛除了自用之外,更多的目的是用于向外界换取食物——这些孩子们也在为孤儿院贡献出属于他们的一份微薄力量呢!
他暗暗叹了一口气,同时不由用手摸索了一下胸前的口袋,确认那张批文依旧安全地呆在里面。幸好还有这个,他这样想着。
他不知道这次出行需要多少时间,一旦他离开,这个孤儿院就几乎完全要靠院长一人来维持了,如果自己长时间未归,不知老人能否撑得住。但不论如何,有了这些特批的物资,老人在一段时期内总能够轻松些的。
他坐到椅子上,一口气喝光了水,又对好伙计讲述起来:
人类文明虽然毁灭,但还留下了两个文明的残片。痛定思痛,两个聚集点的人类开始考察世界,思考未来的走向,他们发现对于自然界而言,所遭受的影响并没有人类社会那么大,顽强的大自然在自愈,生态链日益恢复完整,所以人类还是可以依靠自然生活下去的。
但是想要重拾旧时代的科技,重现当初工业文明所塑造的辉煌,则是再无可能了,这里的原因之一是,在惨烈的战乱中,许多关键性的技术资料都和无数专业人才一起,统统化为了齑粉,这将使得重攀科技树变得极为艰难,所需时间也会漫长无期;原因之二则是因为人类的整个工业基础都完全崩塌,没有工业基础的支持,要实现工业文明就是在建一座空中楼阁。而要重建工业基础,原因之一所说的科技问题就首先阻隔在前,即便这个问题能够解决,人类依旧面临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没有资源!人类已在战争中将绝大多数的宝贵资源都消耗殆尽了,而不论是建造工业文明,还是驱动其自身,都需要海量的资源!
有人对此做出总结,认为从某个角度来看,引导人类走向毁灭的,不就是对工业的过渡依赖以及对于科技的盲目追崇吗?即便资源没有被完全耗尽,人类还能够重新走回老路,又怎么能够保证不会再一次被这条路引向自毁呢?
于是,就有一种全新的思路,开始在南北两个聚居点中传播——当时,两地还是有密切的联系的,最起码,电台通讯还是很频繁。那个思路的主旨是,人类应该遵循一种不那么急功近利的低科技路线,在与自然和谐相容的前提下开始重建文明——一种主要依赖农业和绿色能源,不再如同妖魔一样贪食资源的新文明。
新的人类将从两个聚居点开始,从南北两个方向沿着河道拓展新的文明,直到在河流中部“会师”,然后再以大河为中轴,逐渐将新的文明向两翼扩散开去,直至重新遍布整个大陆,最后再次掌握整个星球。
遗憾的是,这种思路虽然在南方聚居点中广为传播,快速形成共识,但在北方却不大有市场。而更让南方人吃惊的是,没过多久,另一种文明的思路就在北方流行起来,并迅速站稳了脚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此即奴隶制,确切地说,是由自然人类来奴役克隆人奴隶的一种文明形式。
于是,南北双方便形成了旗帜鲜明的阵营,开始了一场或反对或拥护奴隶制的大论战……
“等等!”好伙计又一次打断了尤里卡,“你这里讲述的是奴隶制兴起的过程,但却没有讲到它兴起的原因——而这才是我感兴趣的部分。你能不能告诉我,奴隶制是由什么人提出的,又是什么原因使其能够在北方快速占领市场的?”
尤里卡一想,自己是按照以前院长所讲授的内容复述的,院长并没有讲到这个问题,而他也一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便老老实实承认道:“这我还确实不知道,老师,请您来解释吧?”
“孩子们,这个问题,我也不懂。”院长答道。说话间,笔下一滑,在蜡纸上刻错了个字,他便拿起蜡纸来,小心地在烛苗上方烤着,使有错字的地方融化,接着又补充道:“那个时候,我才差不多五六岁的样子,自然不会去关心这类问题,等长大后,去问大人,也同样没有人明白,而那时候南北已经隔绝多时,就更不可能去问北方人了。”
“那么,这就是笔糊涂账了,尤里卡,你到了北方,可要记得问一问这是怎么回事啊。”
尤里卡心想,说不定北方人也未必知道,就算知道也未必会回答吧。但他还是答应了好伙计,然后说:“关于那场大论战的内容,你应该也有所了解,我们说我们的,他们说他们的……大概就是那些观点,反正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这里就不重复了。”
他接着便讲到了之后的事。
既然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再如何激烈的论战也迟早要结束。而论战一旦结束,北方聚居点则已经是事实上的奴隶制了,他们宣布自己为“蓄奴邦”,南方聚居点则采取了旗帜鲜明的反对立场,将自己命名为“废奴邦”,并立刻宣布与北方决裂。南北双方也就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相互隔绝,不但封锁住边界,禁绝人物来往,就连电台之间也不再呼叫。
当然了,不论在哪个阵营之中,都是存在异见分子的,这些人被对方阵营的理念吸引,就趁着隔绝正式实施之前投奔向自己所向往的地方。只不过,令“废奴邦”人们生气的是,据民间私下统计,他们投奔到“蓄奴邦”的人数居然多于对方投奔过来的人数——虽然从北方顺流而下到南方来是更容易办到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