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
套用《北京人在纽约》的那句话,
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阿里,因为那里是地狱;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阿里,因为这里是天堂。
阿里,阿里……
身体在地狱,眼睛和心灵在天堂。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一
不知道是怎样的因缘际会,让我那么毅然决然地做出援藏的决定,远离家乡和亲人,远离9岁的儿子,来到了万里之外的西藏阿里。
克服着4500米海拔、缺氧、天气干燥带来的身体不适--头痛、心慌、气喘、掉头发、耳朵和鼻子充血、视力下降……
克服着精神上的孤独,伸手欲抱我可爱的儿子而不得,那是我38岁高龄初产的宝贝儿子,从来没有离开的这样远,这么久……
忘不了,刚到阿里一周,某天晚上晚餐时看到少儿频道的节目,突然想起儿子,情不能自已,泪水奔流,回到宿舍后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从19点哭到凌晨1点,眼睛肿到无法见人……偏偏那晚,阿里广电局和阿里广播电视台的领导先后到宿舍看望,情绪失控的我肿着双眼不停流泪的糗样被他们看到……
二
我后悔了吗?并没有。
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我不想说什么豪言壮语。
既然选择了,就要付出。
是的,刚开始我对于到阿里援藏没有任何想法,因为援藏通知上面很清楚地写着“女主持人,年龄40岁以下”。
阿里,对我来说是很遥远而模糊的地方。看到“阿里”二字,脑海中浮现的除了孔繁森,就是1997年曾在阿里电视台援藏的原我台播音部副主任白岚……
报名时间截止,台里40岁以下女主持人没有人主动报名援藏。因为电视女主持人本来数量就不多,40岁以下的基本上都是业务骨干,大家在各个频道都担负着多档节目,再加上毕竟是万里之外海拔4500米的西藏高原,对身体和精神等等也是极大的考验,有顾虑也很正常。
当我得知台里因此放宽年龄条件时,一个念头忽然产生,我要报名!
是作为一名党员的担当?是对播音主持工作的热爱?是对圣洁高原的向往?是不甘平庸挑战自我?还是……我也说不清楚。总之,一股豪气、一腔热血激励着我报了名。
三
其实,做出援藏的决定,我也经历了剧烈的思想斗争。从4月18日报名,到4月27日出发去西藏,十天的时间却觉得像一两个月那么漫长,内心所经历的煎熬只有自己知道。
最初的“我要去西藏”的激情澎湃过后,各种担心和焦虑使我夜不能寐……体检时“心脏瓣膜轻度关闭不全”的结论让我忧心忡忡。虽然医生说这个年龄出现这个问题很正常,不会有影响,但是自己还是难免有顾虑。在海拔那么高的地方,万一身体不适应心脏出现问题怎么办?
一直以来都是夫妻两人带孩子,老人岁数太大,身体也不好,我去西藏了,老公一个人带孩子能否吃得消?没有我的照顾,孩子的生活、学习会不会受影响?加上儿子一声声追问“妈妈,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你不爱我了吗?”更是让我心痛如绞,怀疑自己是否太自私……
四
去西藏之前的那几天,我每晚辗转反侧,思虑万千,有时甚至会冒出放弃援藏的念头……
刚开始我还不敢跟母亲说援藏的事,没想到,将近80岁的老母亲得知消息却非常支持我。她是一名老党员,一辈子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工作。她说,去西藏支援工作挺光荣的,别辜负组织和领导的信任,好好干!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最终,我克服了来自家庭和自己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诸多问题,作为河北省第五期短期援藏专业人才,与来自全省各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9人(有2人为长期援藏,短期援藏人员中女性4人,2人为第二次短期援藏),跨越千山万水,飞跃山河湖泊,行程近万里,来到西藏。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第一站来到拉萨,这里海拔3600米,比阿里海拔低一些,从平原来到高原的我们初步适应一下。
没想到,刚到拉萨就来了个下马威,除了觉得轻微头疼外,我和另外两个援友还出现了低烧症状(37度),还有人胃不舒服等。来之前就听说在高原感冒容易引发肺水肿,所以,出现低烧着实有些害怕。组织上请来了医生,开了一些感冒药和退烧药,我们都赶紧吃药,睡觉,不敢随意走动。好在,第二天我就退烧了。
在拉萨休整两天。4月30日,第二站到达阿里。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五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和我国的最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边境线长达1116公里,通外道路山口近60条,形成祖国西南边疆的一道天然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这里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脉等山脉汇聚之处,雪山层峦叠嶂;同时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湖泊星罗棋布,素有“千山之祖、万水之源”之称;文化源远流长,是古象雄文明和古格文明的发源地。
阿里地区现辖普兰、札达、噶尔、日土、革吉、改则、措勤7县,面积为3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4万,有藏、汉、蒙、回、维等27个民族,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
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的河北省总人口为7400多万。阿里面积将近河北省的2倍,人口却只占河北省总人口的0.15%,两相对比,可知阿里是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六
我和来自保定、秦皇岛、霸州广电的3位援友对口分配到阿里地区广电局下属的阿里广播电视台和农村电影管理中心。
阿里地区新闻出版广电局下辖地区广播电视台、地区调频广播转播台、农村电影管理中心、地区新华书店等4个事业单位。
阿里广播电视台成立于1983年,目前仅有综合频道一个频道,以“新闻立台、专题强台、制度建台、创新兴台”为战略目标,共开辟《阿里新闻》(汉、藏)《对话阿里》《阿里大讲堂》《鸟瞰阿里》《清风阿里》《天气预报》《跟我学》(藏汉双语)《今天,我朗读》《藏西我家》等10档栏目。
这些栏目受到了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喜爱,在藏西边境地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打牢了阿里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的基础。
阿里台目前在编人员34人,加上长期援藏人员、公益性人员、志愿者和聘用人员等总计46人,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是阻碍阿里台健康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
阿里地区广电局和阿里广播电视台求贤若渴,爱惜人才,对援藏人员厚爱有加,给我们四个人安排的宿舍是台里最新的楼房,家具、电视等也都是新买的。局台领导们和台办公室主任经常过来嘘寒问暖,送水果、牛奶等食品,有什么问题都及时解决。
七
阿里地区天气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基本没有夏季。有人调侃说,阿里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冬季最低气温-41度,夏季昼夜温差大,全年平均气温0度。
5月的阿里,阳光那么充沛,紫外线那么强烈,却又那么寒冷。穿的是羽绒服、毛衣、冲锋衣、厚大衣等,室内没有暖气,电暖器、电褥子、厚被子、毛毯纷纷上阵,一个都不能少。
这儿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高反陪伴,偏头痛如影随形,感觉如同孙悟空带着紧箍咒,心跳经常在100以上,血氧含量70多到80,手指甲、嘴唇都是紫的。每天早中晚吸氧成为比吃饭还重要的事情。
物价贵,买点东西吃个饭都要比内地贵好几倍;天气干燥,每天要开加湿器,拖地、往地上泼水,敷面膜也是每天的功课;即使有防晒霜、帽子、眼镜、口罩等重重防护,两颊依然晒出了高原红;而每晚对亲人的思念,更是一点点啃噬着心灵……
八
高原地区最怕感冒,因为会引发肺水肿等,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感冒绝非小病,这里的人都说可不敢感冒。我们也被千叮咛万嘱咐,一个月之内一定不要洗澡、洗头。
来自秦皇岛台的援友杨洋刚来没几天,就因为洗头着凉导致感冒,发烧、咳嗽几天后引发了轻度肺水肿,在阿里人民医院住院十几天,进行输液、高压氧舱等治疗。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到医院看望时,他泪水横流,我也忍不住泪湿眼眶。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最怕的就是生病,尤其是在高原……所幸治疗及时,痊愈出院。
在他住院期间,阿里广电局和广播电视台的领导、同事都非常关心,常常前去看望。台里人手很紧,依然克服困难安排了陪护人员。还有来自河北的短期、长期援藏的援友们也都纷纷到医院看望,切身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感动得他常常泪流满面……
这件事也让我们更加警醒,在高原洗头、洗澡切不可等闲视之。室内没有暖气,洗澡一定要到条件好些的洗浴中心,虽然花费较多,但可以避免着凉感冒。
九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尤其是我的偏头痛终于消失,简直如释重负。工作、生活逐渐进入正轨。
我在播音部,担任播音员主持人;保定台胡勃,分在新闻部,每天扛着摄像机奔波于新闻现场;秦皇岛台杨洋,分在专题部,经常联系各单位,撰写专题节目稿件,负责节目现场摄录工作;霸州台刘洪涛,分在局属的农村电影管理中心,武可上房装“大锅”,文可提笔写材料,还能调灯光、调音响等。
短期援藏的援友们大都集中在阿里地委、行署所在的噶尔县狮泉河镇,分别在地区人民医院、安监局、林业局、交通局、城管局、食药监局等单位工作,还有几位援友去了日土和札达县医院。
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付出和奉献着,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有些单位因工作需要经常下乡,需开车经过崎岖危险的盘山路。
生活方面,单位有食堂,每周一至周五提供一日三餐,早午晚餐费分别是3、10、6元,比在外面吃还是要实惠得多。大师傅是四川人,饭菜偏辣,我们有点不太适应,经过反映后,现在午餐四个菜中至少有一两个是不辣的。
饮用水方面,我们刚开始是从超市购买纯净水,之后是买当地的大桶纯净水,15元一桶,买十赠一,比超市的水要便宜。
平时停水、停电时有发生,需要提前存水。而在县里工作的援友,有的因为条件所限,没有自来水管,需要每天去提水,也因此练就了铁臂的“少林神功”。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十
随着时间推移,我慢慢喜欢上了这个缺氧干燥但却异常纯净的狮泉河镇。这里的人淳朴单纯,这里的援友热情有爱,这里的蓝天白云格外干净,这里的狮泉河碧绿如玉奔流不息,这里的棕头鸥身影矫健,这里的揽月亭登高望远风景迷人……
虽然远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云端,但是有4G网络,天涯咫尺;
虽然物价很贵,但是想买什么基本上都有;
虽然值新闻配音班需要中午加班,而且由于缺氧经常会觉得气短,配一条稍长的片子需要歇好几气,但是听到自己的声音在《阿里新闻》中播出会有莫名的兴奋;
虽然主持节目时,缺少了化妆造型师的帮助,需要自己动手化妆做发型,但是坐在主持台上和嘉宾对话,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虽然每天的活动范围很小,基本上是以阿里电视台为圆心,方圆200米以内,但前有广场,后有狮泉河,上有永远变幻不定的白云和永远湛蓝的天空,下有各种小石头(院内施工修路,每天跋涉在砂石路上,捡拾各种自以为“奇特”的石头成为一个乐趣),也自有一些小乐趣。
虽然除了上班之外,也没有什么娱乐,闲暇时间比较多,但这恰好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看节目,写写文章,提升自己兼修身养性。
虽然远在西藏,远离亲人,但是与援友和同事们相处融洽,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这份情谊弥足珍贵。同在广播电视台援藏的另外三位援友(都是比我小的弟弟们),楼上楼下互相关照,周末食堂没饭,就出去吃,大家轮流请客。短期、长期援藏的援友们也时常相约聚会聊天,一起包饺子吃饭,聊解思乡之情。
《阿里新闻》的两位年轻主播是去年从河北引进的专业人才,对阿里情况比较熟悉,尤其是对阿里的各类特色饭馆如数家珍,经常推荐给我们,或者请我们吃饭。他们青春活泼、健康阳光的状态和对职业的热爱也深深感染着我们……
十一
阿里台因为专业人员较少,每个人基本上都是身兼数职,台长、副台长都要亲自上阵在一线干活。
台长刘东升是河北省第八期长期援藏干部,除了做管理,还兼任播音员主持人,也经常配音、出镜。
副台长晋美多吉、员尔莉、扎西伦珠、益西,写稿子、拍摄、制作片头、策划节目等等都是常态。他们都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业务型领导,很平易近人,和同事们相处时亲切随意,风趣幽默。
办公室索郎主任更是能文能武,非常干练,不仅写材料是一把好手,各种行政事务、大事小情也都处理的井井有条、非常到位。
主播小辛、小吴身兼多职,除了主持《阿里新闻》以及《清风阿里》《对话阿里》等专题节目、各类晚会和大型活动外,还兼任新闻记者、微信公众号负责人,经常扛着摄像机出入在新闻现场,并及时更新微信公号内容。
台里其他同仁同样如此,负责后期制作的也经常在演播室进行摄录工作,司机和行政人员也时不时充当拎架子、举话筒的角色---大家份内份外的活儿都积极去做,从不计较。
置身于这样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集体中,你会被深深感染,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丝毫没有陌生感。
十二
我们是短期援藏,今年4月底到西藏,10月底就将结束援藏回河北了。而同在阿里的河北省长期援藏干部,一期援藏就是三年,即使是寒冷的冬季依然驻守在阿里。
现在阿里的是河北省第八期长期援藏干部,共有52人。
他们中有一些人是连续两期、甚至三期援藏,在阿里一待就是六年、九年……
粗算一下,八期的总人数大约是400多人,加上短期100多人,河北省在阿里援藏的就有500多人。
如果不来阿里,我不会知道河北省还有这么多人,曾经和正在雪域高原上默默工作和奉献着,克服着高原生活的种种困难,忍受着孤独寂寞,咀嚼着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苦楚……然而他们并没有牢骚和抱怨,而是在忘我的工作中寻找个人价值,在相互关怀中寻找温暖,在平凡的生活细节中寻找乐趣。
长期身处高原对心脏、肾脏等器官都会有一些影响,很容易出现精神抑郁症状,寿命缩短等。援藏干部真的是用生命在付出!即使付出健康的代价,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在阿里战斗着,奉献着,为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比这些长期援藏干部的付出,我们短期援藏人员的付出真是不值一提。
十三
援藏一个多月了,回想起来,刚开始那十几天是最难熬的,无论对身体和精神上都是一种磨砺。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它会抚慰我们的心灵。
我时常想,到今年十月底离开这里时,我一定会想念阿里的。苦也好、乐也好、悲也好、喜也好,在雪域高原的这份特殊经历,和这里每一个人的相遇相识,一定会长长久久地储存和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去年在阿里援藏的张家口台主持人萱萱,一直对阿里念念不忘,魂牵梦绕,心心念念着重返阿里,故地重游,看看阿里的新变化。
同样是去年在阿里援藏的保定台的某记者,回家乡一年了,每天发微信时,早晨要发一条:早安,阿里!晚上发一条:晚安,阿里!……
我们的援藏还在继续,一切都刚刚开始。
剩下的120多天不知道还会发生哪些事,遇到哪些人。
一切过去的都会变成美好的回忆。
我期待,我感恩,我珍惜在阿里援藏的每一天和遇到的每一个人。
用心工作,用心对待每一个人,用心体会和感受这里的每时每刻……
天上阿里
云端阿里
阿里,阿里,阿里……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 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阿里,阿里…… ――我的援藏随笔
也许,
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
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
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
我一生的道路。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