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起因
2018年初,我在微信公众号上遇见了“三公子”。在拜读了她的许多篇文章后,脑袋中开始飘起了很多思绪。那时还不知写作到底有什么好处,只是莫名其妙地激起了写作的兴趣,也可以说是自媒体跟风吧,于是我开始在豆瓣记录。
02 变化
刚开始并不知道要写什么,主题五花八门。培养了一个月的微习惯后,我刻意调慢了速度,一天一篇改为一周2-3篇,陆陆续续积累了100+短文。感受到的变化是,思绪比以前更清晰,学习能力变强了,但并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时间、管理好精力。
11月初,在亟需改善口语表达之际,我加入了行动营。在社群的22天里,由于之前有一定的基础,每天能够较轻松地完成写作任务。最明显的变化是,成文思路越来越快了。
03 初心
前几天,看到连长写了一篇关于写作这件事的文章。文中提到,自自媒体兴起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风写文,妄图分得一杯羹。也有人说,现在这个行业已经到了繁荣期,再想要从中挤出一条路,可能会很难。那么,于我呢?我很早就过滤掉写作赚钱这个想法,一来觉得这本就不是我的主业,二是写作之路必定充满荆棘。
昨天,我完成了营里的主题文章写作--我的2018年成就事件和2019年计划,并发给连长看。她提醒我,对目标可以进一步完善。这一举动,让我对“目标”的看法发生了180°大转弯:原来目标并不是简简单单地罗列,而是每一个目标都可以再进行细分,直到可以遵照执行。
一个大的目标好写,但是要细分到季度、到月度、到每周、到每日,这着实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但是我还是逼迫自己首先要做最难的事,于是开始耐着性子,坐下来写......写着写着,一些七七八八的想法汇拢而来,写出来了一个半成品。入睡之前,我又有了一些想法,并试着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随后的几天,我有什么想法都会往上添加,慢慢地,这个藤蔓越来越茂密,而我的日计划也呼之欲出。那一刻,我高兴极了。
所以,我写作的初心,应该是为了逼迫自己去思考哪些不敢轻易触碰的难题,去激发自己更深入地思考。
04 方法
既然要坚持将写作这个行为进行下去,那也是要讲究一些方法,才能事半功陪。微信公众号晓多目标管理站《我是如何做到自律》一文中,介绍了一个写作较为成功的案例:写作前,先用一周时间分析各大公众号,选择感兴趣的体裁,找到定位。第二周,研究文章结构,拆解文章,边拆解,边积累素材。开始写作时,再用一周去搭框架,修改定稿.......所以,要将写作当成目标一样去拆解分析,直到成周计划、日计划......
说在最后,人对无法掌控的事情总会产生恐惧感,而按照计划去做,能减少因恐慌带来的迷茫和不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