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播学领域,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作为一种形式出现后,它不是静态的、空洞的、消极的,而是通过对信息、知识、内容的反作用,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甚至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因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媒介这种形式本身要比它所传达的信息更加重要。
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以前我们看电视新闻,一条狗咬了人,我们最多就是在邻里间讨论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网友们不仅收到信息,还会分享,甚至可以分析出这是谁家的狗,咬了什么样的人,人和狗最后怎样了,狗为什么偏偏咬他......
狗咬人,这是一个信息,若没有媒介,这个信息可能根本不会得到传播。此时各位可以观察到,互联网作为媒介,不仅仅传播了狗咬人这个信息,同时还衍生出大量其他信息。在此之前,传播的主体是移动的人,现在则是虚拟网络,人的作用反而被弱化了。
从这个概念要引出的话题是互联网的“去精英化”和“意见领袖不死”。在网络流行以前,信息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大多数缺少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而现在,人们获取信息渠道变得多样化,每个人都能获取海量的信息。普通人也能成为信息源,去传播新闻八卦。去精英化,去中心化,似乎成了互联网某些人士最喜闻乐见的现象。
但我们要注意到一个事实,无论哪种媒介,都无法消灭信息的不对称,依然有大量的人,无法分辨信息的真伪,即便信息是既定存在的,但如何运用已知信息获得更高的效率,这给一大批人提供了更宽的路。我的理解是,互联网并不能完全做到去精英化,去中心化,而是在制造更多新的传播节点。传播者不再是金字塔尖的那些人,普通人也可以担当这个角色,但他们也相对是某个圈子的中心结点,对信息敏感度比周围的人都高,更善于利用信息和人们的心理。
豆瓣的豆瓣红人,微博的草根大号,都属于传播的中心结点。互联网所说的去“精英化”,也许只是精英的概念更宽泛了而已。
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