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时,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这一篇首先我们不要钻牛角尖,说:如果父母让我干坏事怎么办?我也要听话吗?不听就是不孝?如果是这样钻牛角尖,我们学什么都没有办法沟通。
《论语》里面孔夫子告诉我们,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我们侍奉父母要学会“几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当然也有过失的时候,当这个过失刚刚萌芽,很微细的时候,为人子就应该有这种警觉性,立即能够察觉,立即能够向父母劝谏。不要等到父母酿成大祸了,形成大过了,这个时候悔之已晚。所以“事父母几谏”这本身也是孝顺。
“见志不从”,如果父母不听从我们的劝谏,他比较顽固,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不能够纳谏,这时候怎么办?“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我们还是要保持对父母尊敬的心,绝不能够看不起父母,更不能够肆意地来讥讽、毁谤、嘲笑父母,要保持自己劝谏的初衷,继续找机会再进谏。
孝可以分三个等次:第一最普通的孝,就是管好父母的吃穿,让父母不缺吃少穿,让父母不为金钱发愁,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这只是最普通的孝而已。第二个孝叫做和颜悦色,你真的孝顺父母,除了吃穿之外,还要做饭和颜悦色,要让父母开心,随父母的心,顺父母的意,这太难了,因为父母是最爱我们人,无论我们怎么父母都不会离开我们,所以我们更难做到随心、顺气、如意。第三个是上等的孝,就是事业有成,光宗耀祖。《孝经》中讲立身之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父母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父母因为你功成名就,被别人尊重这是大孝。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过世之后孝道的延续,父母过世了,你还能按照父母生前的意愿去做,这样的人就是真孝顺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嘴巴上,讲究的是一个人的真诚、诚恳,心一定要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