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书法 文化 道 理
铭刻在中国人文化基因当中的汉字及其书写,在我们这个时代,随着知识爆炸,成为了人人可以随手触及的东西,因此得到了特别广泛的发展。
但在今天的很多人眼里,通常书法还是一个技巧的概念,尽管会涉及到阴阳、大小、方圆、浓淡、枯湿、奇正、收放……,这些相反相成的哲理的思辩方法,但本质上技巧的成分始终没有变。还有人总结一下说会笔法就是书法,也不过是更复杂细致一些的技巧。
在此不是反对技巧,因为没有技巧就没有书法这件事。只是始终没有一套合适的学说突破到技巧的层面之上,给书法以更高的视野,从而让我们得以窥见书法的本来面目,进而更好得促进书法的发展。
今试做总纲式的论述:
一,书法与道
第一,书法为什么不能仅局限于技巧呢?因为技巧实际上与知识类同,他们都没有对错的区分,我们不能说制造火箭的知识比制造螺丝钉的知识更正确,我们也不能说把字写整齐的技术会比把字写多变的技术更正确!
因为仅仅是技巧,远远达不到是非对错的层面上去。
那就可以理解,关于当下“美丑之分”的争论,十几年也吵不出个结果来是因为什么!就知识或技巧层面,哪怕吵得再久,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远没有到可以理论对错的层面上来!
第二,我们必须探究书法技巧之上的本质问题,在此本质的层面上,能区分出个是非对错,也就是标准的问题。
那到底需要一个怎么样的层面呢?
中国古圣先贤实际上早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我们称之为“道”,有得道与失道之分,便有了对错!
首先,对“道”需要稍作解释,古人的道与今天的道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把道泛用了,什么茶道、香道、剑道……道没有了本来的高度,我们也便失去了对道的追求。
其次,那道是什么?什么才算有道呢?
道是万事万物所追求的最终的那个价值和意义。
举例来说,我们去探究宇宙的真理,虽然这个真理可能穷尽人类的整个文明史也或许不能获知,但是我们依然有无数的人去探求。而这个宇宙的“真理”,依然包含在“道”的范围之内。因为这个探求的过程,本身就是追求其价值和意义!
今天我们经常说“道理”,实际上我们说的是理不是道。古人是单字表意的,道是道、理是理,道是包含理的。道是万事万物最终的价值和意义,理,纹理也,是万事万物本身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律和方法。
就“书法”这个法字来说,其实它的确在理上,不在道上!所以古人没有书法这个词语,只是用“书”来概括汉字书写的活动。但我们不必计较用词的不同,而应在意的是书法能干什么!
其实书法也只是这万事万物其中的一事,而是比较容易接近于道的那一事,用书法这件事,这个渠道去求道,这个才是书法的意义,或者说是“有道”的书法。
第三,对于我们,关键的是,道到底去哪里寻找呢?否则没有标的,道便还是那个不能操作不能提升的道。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离开一个范畴,就是我们是“人”在做事,永远也离不开一个“人”的范畴。比如同样观察一块石头,一般人就看到了一块石头,石匠看到的是地基或是门梁,雕刻师看到的是石狮或者石凳,画家看到的是岁月的无声与苍寂……离开主观,客观并不成立!离开人,宇宙也并无意义。所以,一切的道,需要在人自身上去追求!
孟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就在人心人性之中,符合人心人性中的良知良能就是正确的,违背人心人性的良知良能就是错误的!
世间万事都由人来做,人做事就有正心和违心之别,做书法也同样会有正心和违心之别。
只是人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心在哪里罢了!朱熹曰:“人有鸡犬放,而知求之,人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但求放心而已矣。”也就是说,人心中的那个良知良能需要去开启才行。
第四,那人心怎么开启呢?这就是真正的做学问。所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学问不同于知识,学问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所以叫“做学问”!知识是“我知道了”;学问是我知道了,而且“做到了”,或者说我做到了所以我知道了。
只是,做学问、讲修心是有次第有步骤的,这个次第步骤《大学》里讲得清楚:“……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这就是做书法这件事的价值所在了,把书法这事“格”了,在点画转折之间,去寻找失去的“己心”。
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自有其艰难困苦。但意义重大!
第五,本来人万事万物皆可寻找己心,那为什么书法独有其地位呢?
因为学问之道,没有不涉及文字的,文字的书写过程,是寻己心也是证自心的最好的渠道!就是说,书法是学知和实践一体的,所谓“艺术中的艺术”,此理便在这里。
第六,很显然的是,如果只是写写画画而不知做学问,或者只是学理论而不实践,都是很难入道的。只是做学问,读书是前提,因为读书可以明智,明智而后才可能去践行。
《论语》记载: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子路说,为什么非要把书读好了,什么都弄会了,才去做官呢?为什么不能边干边学?为什么不能让其他手下的官吏去做事呢?管理好他们就行了呀!孔子说,我最讨厌你这种狡辩之人。
为什么是读书然后为学呢?朱子曰:“人之为学,固是欲得之于心,体之于身。但不读书,则不知心之所得者何事”。
总之,书法这件事,学习的意义,学的目标我们能够明确,才不会在浩如烟海的各种书法理论中迷失!可以说,书法的一切目标是寻找自我,在寻找自我,修养自我的过程中,逐渐接近于道。所以,书法本身是自己的事情,前人常讲“耐得住寂寞”,正是因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