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断时续,终于在微信读书上看完了严歌苓的小说《无出路咖啡馆》。
付出的代价是眼睛干涩、酸疼。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创作的,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小说里描述的都像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读者在读后也评价说:此小说是半自传体性质的小说。
严歌苓的文字非常的优美,对于美的文字我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而对于作者,简直是把文字玩于股掌之间,文字运用的如行云流水、出神入化、淋漓尽致、挥洒自如。真不亏是大作家。
想我,每每就写那一二百字,总是想破脑袋还想不出一句称心如意的句子来。平常再熟悉不过的字眼,想用它们时,就都跑到爪洼国去了。
这距离还不是一般的十万八千里的远呀。
小说中的“我”是留学芝加哥的一位穷留学生。靠在餐馆打工勉强维持生活。一次偶遇和美国外交官安德烈一见钟情。由于“我”在留学前当过兵,做过战地记者。被美国国防安全部作为安全隐患一次又一次调查询问,以至于丢掉了餐馆的工作,使“我”的留学生活更是雪上添霜。
小说穿插了“我”的母亲殷恬菁的爱情过往。十六岁的殷恬菁就是一个精明的女孩,一个人背着小包袱凭着机敏、聪明跟随路上相遇的刘先生从农村进了大上海,在刘先生和李师长之间两相权衡后,她选择了李师长。
“我”和母亲的故事两者之间的描述穿插的游刃有余,简直是无缝连接。
小说中描述的留学生活应该是八九十年代的,那个时候的中国还不是很富裕,那时候的留学生也差不多是一穷二白的吧。不像现在,国家富裕了,人民的生活也好了,留学也成了一种时尚。好了,对此不了解,不乱评述,以免落人耻笑,成人笑柄。
我是真喜欢这本书的文字的,比如小说中写到:
我们每个人都潜伏着异端和非常的细菌,但诱发这些细菌成长为一种实质的诱因不出现,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可能是谁,或者自己真正是谁。
我不是穷的受不住,而是被人救得受不住了,我一时间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许多人有命可救。
对于生活,别去分析它,去过它。
没有一份真实是绝对的,有时谎言是善良而美好的,正如真实有时相对凶残。
……等等等等
《无出路咖啡馆》,看此书名,似乎与爱情无关,书中描述却处处与爱有关,书中深意,各人领略。
内行人看门道。
我外行人,只能看热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