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根据联合国《2018年世界城镇化展望》报告,目前世界上有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到2050年,这一比例预计将增加到68%,也就是全球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既然城市这么重要,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应该很高的社会地位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曾几何时,“规划鬼话,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等规划无用论相当流行。最近几年,规划的地位提高了,但城市规划师却有成了很多问题的背锅侠。
为什么会这样了?读完国外新出版的一本书《上游:在问题发生之前解决问题》(Upstream: The Quest to Solve Problems Before They Happen),你就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上游
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希思(Dan Heath),著名的“希思兄弟”中的弟弟。希思兄弟有几本书在国内外均很畅销,比如《行为设计学》、《瞬变:让改变轻松起来的9个方法》、《决断力: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选择》,《让创意更有黏性:创意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
这本书的书名“上游”来源于一个典故:有两个人在河边发现一个在水里挣扎的孩子,他们就赶紧把他救了上来,谁知道他们前脚刚上岸,河里有飘来一个孩子,他们赶紧再去救......结果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飘过来,于是,其中一个人就说,我不要在这里救孩子了,我要去上游看看谁在往河里扔孩子。用中国人的话,在下游救孩子是治标,去上游找问题是治本。城市规划用的就是上游思维,我们更多的是从源头找原因,然后提出改善措施。这也正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太贴合我们实际了。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从上游思维存在的3个困难、上游思维的7个解题思路。
1、上游思维存在的3个困难
(1)下游问题显而易见,上游问题比较模糊
(2)下游问题责任明确,上游问题责任不清
(3)下游问题通常紧急,上游问题常常是“重要而不紧急”
这几个问题大家应该都很好理解
2、上游思维的7个解题思路
前面3个思路,我以前的文章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
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20874175/notes/66634431
(1)系统解决
(2)多专业联合
(3)寻找支点
(4)提前预警
这些年,国内多次发生桥梁、路面坍塌等恶性事故,其实很多的问题是逐步演化而来的,如果能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提前监测预警,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就是很好的上游思维。比如,重庆市的桥梁特别多,一些也进入了病害多发期,有关部门就希望通过植入传感器,监测桥梁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和治理。
(5)不忘初心
有时候我们走得太远,常常忘了为何而出发。这些年很多方面强调量化考核,而量化指标可能是偏离初心的。
这一点我的体会非常深,我们前两年承担了苏南某市的规划。从收集的指标看,很多指标都远远超出了国家标准,但走访调研的时候却发现老百姓还是不满意。比如人均公园绿地的指标挺高,但因为大的公园都在外围,市民利用不便捷,所以不满意。从上游思维上看,指标可能是让人民满意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所以总书记反复强调规划要让人民满意。
(6)反馈
在上游做事,从实施到产生效果,链条非常长,所以要注重反馈的作用,形成反馈机制。提出新的方案可以可以先试点,再观测试点结果,进行总结和优化,之后再逐步推广。
(7)体现上游思维的价值
在上游做事,因为见效慢,所以价值很难体现。就拿这些年我国的院士评选,位于下游的工程类专家就比较容易当选,而城市规划师却相当困难。
总书记说 “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如果规划师都不能社会很好的认可,想要做出好的规划,那难度是否太大。
总结
城市规划师就是一群在上游做事的人,和其他在上游做事的人一样,被社会充分认可还是比较难,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就像单位领导反复强调的,我们要时刻牢记规划师的社会责任,要有大局意识。此外,作为在上游做事的人,更要掌握上游做事的7个技能。
当然可喜的是领导们越来越重视规划的作用了,城市规划师要齐心协力做出让人民满意的规划方案,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