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

作者: 苏瑾七 | 来源:发表于2018-07-10 17:15 被阅读49次

    文|苏瑾七

    在事业上,她是成功职场女性、女强人的代表。不论是在美国总统的府邸、还是在申奥成功的会场,无论是身为集团主席、还是妻母身份,她都堪称典范,无可挑剔。她的人生将中国知性女人的完美演绎的淋漓尽致。


    ~ 1 ~

    原生家庭

    杨澜1968年3月出生在北京。父亲杨鑫楠,原籍北京,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母亲是上海人。杨澜刚出生时,父亲正在阿尔巴尼亚作外援专家,一直到杨澜长到4岁时,他才回国。出生后不久,杨澜就被母亲送到上海的外婆家寄养。外婆住在上海城隍庙附近的侯家路,一条窄窄的小巷。在外婆身边,杨澜一天天的长大。一直到10岁时,杨澜才被父母接回北京。

    ~ 2 ~

    父母的言传身教

     

    单纯和睦的家庭氛围

    杨澜家在北京没有多少亲戚,爸妈也很少出去应酬,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父母对她的教育也更多地放在了生活教育上。只要在家,每天晚上爸爸都会给她讲故事,然后告诉她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从这些故事中,杨澜知道一个人对家庭、对社会要有的责任感,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做人要讲礼貌、有修养,要与人为善等等。

     

     

    开放的教育观念

    杨澜说不成功的父母希望孩子能成功,因为孩子身上有父母的梦想,孩子是父母圆梦的最后希望;反过来,成功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辛苦,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一个相对和谐、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生活环境里,幸福、安稳地度过一生。

    她的父母教育观是后者,虽然可能在别人看来自己的父母并不一定很成功。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开放的教育观念,杨澜从小的生活就轻松、惬意,没有学习的压力,也没有父母望子成龙的威逼利诱。

     

     

    早当家的历练

    人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而杨澜的父母虽然家庭生活很充裕,但在观念上却很早就放手给女儿做个小管家。

    妈妈的身体不是很好,上小学时,她只是简单地帮妈妈擦桌子、洗碗筷……干些简单的家务活,但是上了中学之后,爸妈开始把她当成大人一样看待。爸爸出差不在家的时候,洗床单、买菜、做饭,甚至是换煤气这样的体力活,都成了她需要操持的一部分。

    如果说上小学时,爸妈是在心理上像对待朋友一样把杨澜当成大人的话,那么等上了中学,他们就实实在在地让她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了。

    为了培养杨澜的决断力,每次家里有事的时候,爸妈都要询问她的意见,给她充分的发言权。有时候爸爸不在家,她就开始“独断专行”地任意行使权利。比如,妈妈身体不好,需要买什么菜,炖什么汤,家里需要添置什么物件等,都由她说了算。

    在那个年代,给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发言权和决策权的家庭并不多,但她的爸妈却毫不犹豫地给了她为整个家庭拿主意的权利,使她养成了多聆听别人的意见,但最后一定要自己拿主意的性格。虽然是独生子女,但她却早早积累了持家理财、决断家事的经验。

     

     

    公共利益为大的价值观培养

    杨澜的家中后院有个小花园,她经常去观察、研究植物,并探求他们的价值。杨澜通过观察,发现蓖麻这种不起眼的植物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她想如果在花园里全种上蓖麻,到了秋天就可以把蓖麻籽拿去卖掉,有了钱就可以买漂亮的铅笔和铅笔盒了。爸爸听后哈哈大笑,说:“你这个想法确实好,很有经济头脑啊。”

    于是她要求说:“那,就让我把咱家后面的花园变成蓖麻种植园吧。”这回,爸爸没有笑,而是告诉她说:“澜澜,花园是大家的,花园里的花草各有作用,它们一起美化了环境,让大家心情愉悦。如果你全种上蓖麻,你想晚上大家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美丽的花园吗?”杨澜不出声。但心里悄悄留下了这样一粒种子——做任何事,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这是做人的根本。

     

    ~ 3 ~

    关于学习

    学习英语

    小学三年级,学校开了英语课,也许是遗传基因起了作用,也许是住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缘故,杨澜很喜欢英语课。爸爸对她说:“要想学好英语,必须掌握好英语发音,多加练习。”于是,每天早上,她都早起半个小时,读英语的音标、单词和短句,每篇英语课文她都倒背如流。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她的英语成绩和发音是全班同学中最好和最标准的。在英语学习上尝到了甜头,很有成就感,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她来说似乎就不困难了。

     

    文娱活动

    父母对她的学业没有过高的要求,他们只希望她快乐。所以,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妈妈鼓励她多参加文艺活动。每当学校组织演出,她总是积极报名参加,这极大地锻炼了她的台前感觉,当她后来走在摄影机前的时候,就感觉小时候的经历真是太重要了,好像昨天在学校的演出就是今天的实习课一样。

    ~ 4 ~

    成长经历

    1980年至1986年杨澜就读于北京工业学院附属中学(现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系,获英美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1990年,杨澜22岁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女主持人,并于1994年荣获中国首届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1994年,她放弃主持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修国际传媒。

    1996年5月,杨澜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学硕士学位。

    1996年夏,杨澜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数次获得普利策奖的制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制作导演了《2000年那一班》两小时纪录片,在哥伦比亚电视网晚7点黄金档向全美播出,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的先河,获评论界好评。

     

    ~ 5 ~

    关于英语

     

     

    大学专业的选择

    杨澜考大学时并没有想好自己要学什么。开始她想去学电影导演,但父亲并不愿她去从事艺术。杨澜对社会学、历史学也感兴趣,想去学历史。但父亲问她:你毕业后,打算去做什么工作?

    经过许多的犹豫和彷徨之后,父亲最终帮她做了一个决定。他说:你还是去学英语吧。中国正在改革开放,正在逐渐与世界融合。无论将来在哪个领域,英语都会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且等到你再成熟一点之后,还可以有进一步选择的自由。这样,当时她就选择了去北外学英语。

    外语对于杨澜来说,后来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让她得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甚至是让她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初入职场的英语助力

    说到英语,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杨澜在考《正大综艺》时,虽然她既不是广院,也不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但却占了一个便宜。就是当时制片方要找一个懂点英语的主持人。经过了七轮的竞争,到进入最后一轮决赛时,就剩下杨澜和另外一个女孩子了。

    要求她们在门口准备五分钟,准备用英语介绍自己和讲讲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若干年后,当时的制片人,也就是对杨澜有知遇之恩的辛少英导演与别人谈起那段往事。说:当时杨澜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的就是,虽然当时每个女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得到那个主持人的位置,而且每个人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准备,但我路过时,发现杨澜还在辅导另外那个女孩子的英文。所以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很特别。

    杨澜回忆说,其实当时我很自信,心想,我是学英语出身,别人在英语上有些地方没搞清楚,我就帮她准备几句。

    所以这些年来回头看看,杨澜非常感谢父亲当年为她作出的这个决定。因此英语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个工具。利用它,不仅可以做采访,搜集更多的资料,更让杨澜进入一种文化的比较,对于不同世界的一种比较。

    ~ 6 ~

    情感婚姻

     

    青涩初恋-18岁不懂爱情

    杨澜在18岁进入大学,在那之前她毫无恋爱经验。她曾在关于对父母的回忆中提到,年少时,父母就给她定下了严苛的禁令:不管是参加多么热闹的聚会,都要在晚上九点前回家。这条规则曾一度让她心理紧张,甚至说神经兮兮,一到晚上就要不停看表。   

    大学时,杨澜的宿舍里住有5个女生,这5个女生都是在中学时期受到各自学校精心呵护的宝贝,都是带着青春期的遗憾走进外国语学院校园的。于是,恋爱的功课,就在他们进入大学一年级的业余时间里,分别给他们5个人上了一课。不同的是,杨澜的课上的最晚,结束的时间却最早。就像启明星的短暂一样,只是提醒着人们,天要亮了。  

    杨澜说:“那时候,同宿舍的4个女生都分别接到了情书,我还记得当第一封情书飞进我们宿舍的时候,大家出去撮了一顿,因为心里高兴。后来陆续地又来了第二封,第三封。这样姐妹们陆续地开始出去约会了,只有我没有接到情书,搞的我那时候特别自卑。”

    就是因为这事,后来杨澜还写了封信给自己中学的班主任。杨澜心中的疑惑就是,为什么她们都有了恋爱的经历,而我没有呢?难道我比别人差吗? 您认为我是不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从来没有男孩子给我写情书?善解人意的班主任很快就回了信,她在信里对杨澜说,“你挺好的,不用着急,情感上的事情还是顺其自然。你会遇到一个让你用一生来等待的人。” 

    就这样,杨澜开始了等待。后来有一个男生给杨澜写了第一封情书,杨澜就开始进入了爱情的角色。其实,那时候杨澜还什么都不懂。

     

    第一任丈夫

    1990年大学毕业没多久,杨澜嫁给了自己的校友,他也是杨澜爸爸带的一个研究生,名叫张一兵。这段感情的成功在于张一兵锲而不舍的追求,不过婚后不久,杨澜就离开央视前往美国进修,并与他和和气气的分了手。

    杨澜回忆说:你需要什么样的男人,什么样的生活,初恋是想不清楚的。

     

    与吴征的美满婚姻

    1994年杨澜来到纽约不久,在靳羽西家中的一次宴会上,认识了在美国发展的吴征,当时吴征在美国从事的是国际电视和国际广告的发行工作。共同的兴趣爱好,又同为上海老乡,使得杨澜和吴征很快成了好朋友。在此后的继续交往中,他们发现两个人在好多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杨澜眼中,吴征是一个有才华、有魄力、富有责任敢的男子汉,而在吴征看来,杨澜是一个温柔、善良、又有进取心的女人。于是吴征决定把杨澜作为他感情的归宿。 

    1995年,杨澜与吴征结婚。1996年,杨澜在美国生下儿子;2000年,杨澜在上海又喜得一个六斤多重的女儿,圆了她想要“美国儿子中国女儿”的妈妈梦。两人圆满的婚姻一直被传为佳话。

     

    杨澜的婚姻、爱情观

    在美国读书的日子里,杨澜碰到的吴征,其实长相方面眼睛很小,体重有200多斤,身高却只有一米六多。当时的吴征还有个美国前妻,离婚了。

    杨澜和吴征经常被人调侃,也不被看好。但如今已经过去20年,他们不但结了婚,还共同创办了“阳光文化”,杨澜的身价曾一度暴涨到14亿港元。这场婚姻给了她更大的舞台。他们夫妻二人也是恩爱如初。杨澜还写了书《世界很大幸好有你》这本书,其中就说到两个人的爱情,十分地幸福。

    杨澜把家庭和事业,比作是人的左腿和右腿。

    杨澜说:如果问你想要左腿还是右腿,这是没有意义的。

    杨澜说:爱情就是一路狂奔,无所顾忌。整个世界都无关紧要,只要我们能在一起。

    杨澜说:一个人幸福力的觉醒是从对自身的了解开始。

    杨澜说:你只要给我爱情,面包我自己解决。

    杨澜说:当你有能力见识自己的世界的时候,你的爱情才会更纯粹。

    如何成为“可以并肩站立的树”,这也是个问题。杨澜则首先建议女孩们,“用见识去抵抗时间的残酷”。“所谓见识就是先有见,然后才有识。你看见了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更多的思想,才有自己的判断和辨识,才能能做更加明智的选择,而不会待在原地。”

    ~ 7 ~

    如何做女人

    关于品味

    杨澜认为,每一个女人都是特别的,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品位,可能很多女人会觉得品位与时尚或奢侈品是挂钩的,其实不是,品位是一个人去观察事物时的态度,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眼光下会出现不同的版本,物品本身的价值与品位的高低是没有关系的,女人要用自己的心去欣赏一件东西。在某些程度上,一个人的品位与她的气质是相辅相成,品位的高低取决于一个女人在日常生活里对新事物的发现,品位是自己独特的“味道”,每个女人都要有自己的品位,一个廉价的饰品只要戴出了属于它的另类,它也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品位。

    关于读书

     

    杨澜认为,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谈吐与修养是最能征服别人的。一个不喜欢看书的女人,她会是充满智慧的吗?没事的时候,到书店逛逛,认真地挑几本可以提升自己的书籍买回家阅读,不管是名著还是理财方面的或是励志方面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书可以让人们的生活丰富,也可以让人们改变思想,有时选择阅读一本好书,胜过请一个优秀的辅导师。

    喜欢看书的女人,她一定是沉静且有着很好的心态,因为在书籍的海洋里,女人可以大口地吸收营养。喜欢看书的女人,她一定是出口成章且优雅知性的女人。认真地阅读,可以让心情平静,而且书籍里暗藏着很大的乐趣,当遇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时,会发现心情是愉悦的,而且每一本书里都有着很大的智慧,阅读过的书籍都会是女人社交中的资本,相信没有人会喜欢与一个肤浅的女人交往。

    关于交友

    杨澜主张,跟有思想的人交朋友。社会中的人脉非常重要,而你选择加入的朋友圈也会对你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你的朋友都是一些积极向上乐观的人,你也会被他们感染;如果你周围的朋友是一群悲观主义者,整天只知道抱怨生活,却不会脚踏实地的工作,时间久了,你同样会被“同化”的。

    人在选择朋友的时候很重要,不要轻易交朋友,要注意选择跟什么人交朋友。一个好的朋友会让你变得乐观。女人到了二十几岁后,要多一些朋友,自私一点儿地说,要多交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你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东西。但是想交朋友,你就要对他们付出真诚,不要只是为了想利用他们才与他们交往,没有人是傻子,你对别人好与不好,别人也都清楚。要带着自己的真诚与那些有思想的人交朋友。

    ~ 8 ~

    价值观的震撼

     

    1997年,杨澜一整年没有工作,就是生孩子、带孩子。

    1998年,她剪短了头发,去了香港凤凰卫视,开始做《杨澜工作室》。

    通过这档访谈节目,杨澜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体验到了不同人的人生,但这其中让她最震撼的,是对以下两个人的采访。

     

     

    王光美

    她采访的第一个人物就是王光美。无论从节目还是人生层面,她都是一个对杨澜有极大震撼的女性。通过做这期节目,杨澜真正确立了一点——做节目是为了记录人和时代的关系,她希望以采访人物的方式来记录历史。

     

    王光美女士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老革命。其实大家不知道,她是我国第一位核物理专业的女硕士。而且现在大家想得到的机会,当时她都有,出国留学、全额奖学金等等。但是作为当时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她有自己的追求,毅然去了延安。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在特殊的年代中。可以想象当时她所经历的压力,那是一种排山倒海一样的,能把个人撕碎和吞噬掉的压力。但她并没有背叛自己的丈夫。她讲到,当时刘少奇被批斗,她也在旁边陪斗。有一次批斗会,刘少奇在一个舞台的中间,被揪打得很厉害。她不顾一切地就跑过去,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挨斗。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最让人感动的还不是她在巨大的灾难中所表现的原则和对自己感情的忠实。而是在特殊的年代过去之后,她讲到:当时她身边有个工作人员,教她小女儿唱打倒她爸爸妈妈的歌谣,并怂恿女儿当着王光美的面唱。可以想象这种设计是非常刻薄和阴毒的。杨澜问她:你后来找到这个人了吗?她说:我不想知道。我要是想知道,这个人会倒霉的。所以我根本不去问,不去调查这件事。

    杨澜说这是给我极大震撼的采访人物,在受到了一个巨大的不公之后,能去宽恕,不去追究,她认为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这些心灵的震撼和撞击,包括对她的人生观,都产生过一些非常大的影响。

     

    崔琦

     

    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是在普林斯顿大学。他讲到:自己出生在河南最贫穷的农村,十几岁前从未读过书,只是在家放猪。这时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出外读书,他母亲把家里仅有的面粉做了几个馒头,给他带上。跟他说:你要出去好好读书,只有这样才有前途。

    当时他还不太愿意出去,就问他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他妈妈说:到秋收,你就能回来看我们了。这样他就和一个远房亲戚走了。可没想到,之后的战乱让他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再也没见到他的父母。

    谈到这里,杨澜问:“如果当年你妈妈不坚持把你送走,今天的崔琦又会怎样呢?其实杨澜的问题是有诱导性的,她想让他说,人如果人不接受教育,会依旧很贫困这类的话。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她的意料:“我其实并不在乎,如果我留在农村,也许我的父母就不会饿死。”因为他的父母是在五十年代末,活活饿死的。他的话给了杨澜很大的震撼。

    诺贝尔奖算不算成功,应该算成功,对许多人都是终生难以企及的。但在亲情和人的伦理面前,相对于人的生命,却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 9 ~

    育儿经

     

    一位心理学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你多么小心,你的孩子都会留下一些心灵创伤。”

    所以杨澜一直告诉自己,做妈妈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对孩子有太多的苛求,很多情况下,父母和孩子是一种最自然的关系,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变好。

    你一定要有成长的意愿。成长和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同:你创造它,你活出它。所以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

     

     

    1.在孩子人生的重要阶段不缺席

     

    杨澜虽然很忙,说她是“空中飞人”一点都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能成为孩子钢琴学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长之一,还能在儿子八岁前陪着他游历了十五个国家,非常难得。杨澜的工作太忙了,为了和孩子多待久点,每次出差她都会安排孩子到机场接送。好不容易回家了,一定要挤出时间专心致志地和孩子交流,认真倾听孩子们说的每一件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们的世界里,孩子们也都理解妈妈,知道妈妈辛苦,是挤时间来陪他们的。

     

     

    2.鼓励表达

     

    杨澜认为,表达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几乎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

    所以她特别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带他们到朋友家时,她会让孩子大大方方的介绍自己。即使孩子生气的时候也会鼓励他们说出来。

    在家时,只要孩子们说了什么好玩幽默的话,杨澜总会不失时机的抱以开心的大笑,同时给以回应和鼓励。

    幽默感的培养,虽然做起来不太容易,但还是值得去努力。她后来发现,和孩子们一起看卡通书或者卡通片是个好方法,能培养和强化幽默感,大家笑做一团时,语言自然而然地变得机敏和幽默。

    3.健康人格和思维是教育的核心

     

    在杨澜看来,作为一位母亲,最大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

    语文,数学这些知识老师会教,但是孩子如何面对挫折,面对嫉妒,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这都需要母亲去教他们。身心健康是最起码的,也是最关键的。让孩子可以没有障碍地和别人交流,对任何事都以快乐活泼的态度处理,这种性格的培养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

    孩子的成长期其实并不长,也就十几二十年,我们父母帮他们打好健康的基础,他以后的人生才不会太差劲。

    儿子小的时候,杨澜给他讲上帝和所罗门的故事,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上帝只能给你一件礼物,你想要什么?”当然,故事里的所罗门要的是智慧,而儿子的回答是:“我希望世界上的所有小朋友都健康。”这回答出乎杨澜的意料。“妈妈觉得你比所罗门还有厉害!”杨澜惊喜万分的夸奖儿子。

    4.回归真实的成长环境

     

    在孩子选择是上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的问题上,杨澜选举了公立学校,她就是想让孩子接触到最真实的生活,也生活在最接近社会现实的环境中,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才是真实可靠和有益的。

     

    5.拿出为人父母的正确做事态度

     

    有一次,杨澜儿子学校要开联欢会,老师事先和她沟通,请她在会上做一个三分钟的演讲。连杨澜自己都没有料到,曾经经历无数大场面的人居然会有些紧张,生怕不能让老师满意,又怕引起家长们反感,丢了儿子的脸。聪明的儿子看出了妈妈的紧张,同时体会到妈妈的认真,在妈妈讲完下来后,儿子给了高度的赞扬。杨澜说:“其实孩子也会非常在乎父母的做事态度。”

     

    6.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有一次,杨澜跟先生发生了非常激烈的冲突,把孩子吓着了。情绪稍微稳定后,杨澜和先生都意识到刚才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他们来到孩子的房间,单腿跪在地上,用完全平视的角度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刚才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我们在你面前那样争吵,而且用了很不雅的语言,我们想跟你说,大人有的时候也会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情,比如刚才我们做的事情就很愚蠢,我们俩真诚地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们。第一,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还是相爱的;第二,我们不想让你受到任何的惊吓和伤害。”

    杨澜回忆说,当时孩子接受了他们俩的道歉。杨澜也由此提醒为人父母者,要尽量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焦虑的妈妈,有的甚至会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咆哮。杨澜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示范”。杨澜说,这样的母亲让自己非常负面的东西完全不加节制地宣泄出来,虽然可能会在当时把孩子暂时压制下去,但孩子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对朋友、同事,还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可能都会陷入一种潜意识的习惯当中。这是一种

    非常可怕的“遗传”。

    杨澜特别强调母亲的情绪管理能力,因为母亲通常和孩子相处时间更长,她的情绪就像空气一样在孩子身边甚至体内!她的紧张、焦虑、暴躁,都最先伤到孩子。“要培养有幸福力的孩子,做母亲的自己先要有幸福力。”

    7.要敬畏孩子的天性

     

    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父母也会面临选择的困惑。

    杨澜坦言自己也犯过错误。儿子5岁的时候,杨澜曾逼他练钢琴。钢琴老师问杨澜的儿子:你为什么要学习钢琴呢?儿子回答:是妈妈让我学的。

    在学琴的4年中,儿子痛苦,杨澜也不愉悦,“为学琴冲他歇斯底里地叫喊过。”终于有一天,儿子说“妈妈我想把钢琴砸了”,杨澜意识到儿子是真的不喜欢弹钢琴,于是终止了儿子的学琴生涯。

    杨澜的女儿却喜欢弹钢琴。杨澜由此感叹,哪怕是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家庭,每个孩子也不尽相同,孩子的天性真的有神秘之处,必须要对此敬畏。

    8.不要求孩子“讨人喜欢”,做自己最重要

     

    和大多数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夸“别人家孩子”不同,杨澜喜欢夸自家孩子:“我真为你感到骄傲,太好了!”如果孩子说自己哪点还不够好,杨澜就会说:“这样不完美的搭配很好,要面面俱到就没意思了,还是要留点自己的个性。”不得不称赞杨澜的育儿智慧,不仅维护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还让孩子学会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缺点,恰如一句哲言说的那样:人人都爱十全十美,我却独爱美中不足。

    “我要让他们知道,你并不需要去迎合任何人。很多人在小女孩成长的过程中会说:‘你要乖,你要讨人喜欢’,以至于小女孩从小就要看着别人的脸色决定自己的言行,这是对个性多大的压抑啊。‘讨人喜欢’这个词我就很不喜欢。我特别希望女性去发现自己的生命状态,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嫁自己爱的人,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不用顾忌任何外在的评判标准。”

    9.重视亲子聊天,培养孩子拥有塑造幸福的能力

     

    杨澜虽然工作很忙,但是总会抽出时间陪孩子聊天,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妈妈需要,自己的喜怒哀乐被聆听,被接纳。这种身心的抚慰和抒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幸福并不意味着一直快乐、永远快乐,幸福是说你可以自由地做自己,同时能够与自己的烦恼相处的一种状态,而不是说全然没有烦恼。这其中有很多平衡的方法,让自己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可调式的范围内,别把自己的这根弦太紧绷了。幸福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一个人的幸福力的觉醒是从对自身的了解开始的,最终也是我们自己塑造了自己的幸福。”

    听音乐、看书、旅行、插花、和朋友聊天,这些都是杨澜喜欢的解忧调节方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如何和烦恼相处也是必须的。家长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或者人生,就得让孩子学会了解自身,调节烦恼,自由地做自己,不盲从他人,最终塑造出自己的幸福。

    ~ 10 ~

    “女权主义者”

    偶像是外婆

    杨澜的外婆191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幼年时,按照旧传统,女人必须缠足,为了防止孩子扯掉裹脚布,外婆的母亲甚至用针线把布条和脚上的皮肉缝在一起,因为疼痛,外婆彻夜哀号,终于让有了一些新观念的外婆的父亲无法忍受了。他说:现在已经是民国了,大城市的女孩不再缠足,我看就算了吧。

    就这样,外婆有了一双半大不小的‘解放脚’。而就是这双半大不小的解放脚,让她能够在17岁那年,为了逃离包办婚姻,半夜出逃,一路东躲西藏,风餐露宿,终于来到上海,进入一家手帕工厂做起缝纫工,后来创立家庭作坊。

    她坚持女孩要读书,所以把杨澜的母亲送到了大学……回头想来,一位不识几个大字的乡下女孩,要有怎样的决绝,才能克服恐惧,向一个未知世界迈出自主的脚步?杨澜说,那是生命对自由的渴望。

    天下女人”论坛的一些观点

     

    2005年杨澜开始主持针对中国都市女性观众的大型谈话节目《天下女人》。并由此发展成以电视、网络和教育培训为平台的互动式跨媒体女性社区,以下是论坛中主张的一些观点。

     

    1.男女共休产假

     

    这个看似有点“个人化”的问题,背后却牵系着男女平等的观念,杨澜解释道:“国际经验证明,单方面延长女性产假,反而让企业招聘女性时有更多顾虑,如果男人不休产假,那一个企业雇一个女性的成本就升高了,所以,我们会呼吁公共政策在休产假方面鼓励男性也要休产假。在中国的很多家庭当中都有一个缺位的父亲和一个焦虑的母亲。

    为什么这样?这就是双重的偏见在男性和女性身上不公平的对待。男女共同休产假,让爸爸也有更多育儿责任与乐趣,真正的人生伴侣是双方都更好地平衡事业与家庭,如果在家庭、职场上双方都可以共同分担责任与义务,这样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不必缺位,母亲也不必焦虑。

    2.释放“她力量”

     

    为女性权益呼吁,难免会被冠上“女权主义者”的帽子,杨澜是否喜欢这个“头衔”?

    杨澜说:“这个‘权’是权利,还是权力?如果是指女人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机会和权利,那么我就是女权主义者,如果是指用对立的态度向男性夺取‘权力’,忽略男女性别差异,我就不能认同。毕竟,我们挑战的是性别歧视的偏见,而不是男性本身。”

    在工作中,如果自己遇到性别歧视,杨澜说自己不会姑息,她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我觉得女性可以重新去定义‘力量’这个词,‘她力量’不是所谓的我能够‘控制’多少人,而是你能够‘成就’多少人。所以,我们并不是要再去玩一遍男人的游戏,而是想重新去界定这个游戏的规则。

    “她力量”是一种尚未充分释放出来的生产力,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推翻“干得好重要,还是嫁得好重要?”的伪命题

     

    中国年轻女性群体中有一种迷茫情绪:“到底是干得好重要,还是嫁得好重要?”

    对此,杨澜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你需要让自己做这道选择题?干得好,是安全与独立,嫁得好是幸福感。二者兼顾不仅是女性的梦想,也是男性的追求。

    杨澜认为只要女性在人格上是独立的,那么无论是女总统还是家庭主妇,同样值得尊重,“有一天,我听到资中筠女士说,在她们年轻的时代,如果有一个富家子弟跟她说‘我们家很有钱,你不用干活了,我养你’。她一定是把它作为极大的侮辱,但是今天很多女性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希望有一个男人跟她说:‘我养你吧’。

    我个人认为家庭主妇就算没有独立的收入,也可以有独立的人格,而很多女性即使有独立的收入,她在精神上也是依附的,或者说她总是要去讨好或者满足别人对她的预期,而不是很自由地活出自己想要的风格。”

    女人不管是女儿、姐妹、妻子、母亲,首先是她自己。没有独立的自我,无人能给她自由;没有完整的自我,无人能使她完整。从小被教导如何乖,讨人喜欢,即使学会了一技之长,但在心理上依附于他人,终究是会失落的。

    在寻找幸福的道路上,最可靠的办法是找到自己,忠实于内心,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

     

    4.亲爱的,来帮帮我

     

    在现今社会,没有人可以单打独斗,男女平等并非意味着男女对立、势如水火,而是基于公共政策、企业文化、家庭人生三个层面的相互协作,这中间恰恰需要有示弱或者是求救。

    一个人是做不了那么多事情的,所以应该跟自己亲爱的人说:‘亲爱的来搭把手’、‘亲爱的我做不来了,来帮我一下’。” 

    在生活中,杨澜的伙伴当然是自己的先生吴征,“像我这样一个经常出差,身不由己的职场女性,如果没有先生的充分理解和支持,那就没有办法坚持。设想如果我要出差,总是觉得很愧疚。或者如果先生总是给我脸色看,那我肯定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所以,我特别感谢先生,二十年如一日地尊重我的理想与追求。” 

    对于曾经一度流行的“撒娇女人最好命”的说法,杨澜笑说撒娇与“男女平等”并不矛盾,“我也撒娇啊,我还跟自己的孩子撒娇呢,我不是要做一个铁肩担道义的、很无趣的女人,我认为女人可以非常有趣,我们可以有非常有趣的人生,绝不是造作的也不是故作强硬的。”

    ~ 11 ~

    小七说

     

    杨澜将自己的一生过的完美无瑕,无疑是让所有女性都望尘莫及,羡慕至极的。因为她活的有尊严,有骨气,有女性的撒娇、委婉,但不乏作为一个新时代女性应有的气势和觉醒。

    很多女强人、女明星,她们也收入颇丰,但却活的艰辛,大概是缺失了许多身为女性应该有的健全、独立的人格,或者是陷入许多女性自身难超越的局限吧。

    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身为人、身为女人的终极目标。而又能以此为事业,为契机,去为同类人发声,更加的放大了人生格局。

    杨澜说: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敢拼、敢闯、善于思考、有决断力、有判断力、能看透世事、又能将思想、精神传递、表达给世人、这无数的美好品质,集结成这样一个奇女子----杨澜,愿她的故事带给我们更多人生的启示,为迷茫的女性指引前路。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lq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