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之所以长久以来忽视课后活动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大家简单地将课后活动归类为“玩”,玩物则丧志,“玩”有什么值得被重视呢?这是一种曲解。“玩”包含很多含义,如玩电子游戏、玩琴、玩球、玩弄心思等。如果说“玩”除了浪费大把时间别无他获,那么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玩物丧志;又或者说,孩子们对每一件事都充满兴趣,但每一次都是浅尝辄止,那也是无益的。只有当他们愿意为此克服各种困难、不断突破新的目标,那么“玩”就不仅仅是玩,而是学习和进步。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课后活动有哪些益处:
1.孩子在规划未来时不迷茫
很多少年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方向。他们每天忙碌于书本而没有任何实践,在选择专业时要么听从父母的意见、要么异想天开地选择那些他们自认为适合自己的专业。等他们真的深入去学习这个专业时,才发现不适合。如果一个人先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再选择未来要从事的工作,那么结果就不会那么不尽如人意吧!他们不会迷茫将来要做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将要从事的就是他们现在正在做,也是他们最热爱做的事。未来并不是凭空捏造出的一场盛宴,而是过去点点滴滴的串联。
2.帮助孩子走出思维困境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努力学习的典范是“头悬梁锥刺股”的那两位,我们相信唯有将全部精力投身于一件事,才能将它做好。然而,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卓有建树,在其他方面也非常出色。例如,爱因斯坦不仅是物理学家,他也十分热爱小提琴;丘吉尔是位优秀的政治家,同时他也是作家和演说家。这两者并不矛盾。当人全身心做一件事时,就会陷入自己的思维中盲区中,无法抽身进行思考——方法是否得当?投入和产出比是否是最佳?苏轼有诗句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此时我们放下手中想不到如何解决的问题去做另一件愉悦身心的事,就能让大脑从思维的死胡同中走出来。当我们再回过头看原来的问题,思路会更清晰。
3. 学习事物的本质规律,孩子会更出色
《孙子兵法》有句子“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灵活运用的人具有天地和江海般的能量,《三十六计》中暗度陈仓里提到“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正”指的是常规原则,而“奇”是从“正”中变化而来的。正所谓“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综合这两点,再结合我们之前讨论的话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通过学习某一些具体内容来掌握一些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本质规律,当我们掌握事物的本质后,再去学习其他形式稍有变动的内容就会更容易。例如,孩子们在克服苦难的过程中收获耐心,他们就不会因为一些看起来复杂的数学或其他学科的问题击倒,他们会知道复杂只是表象,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还是可能揭开表象下的真实面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