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总是感叹,什么东西都不是小时候吃过的味道了。我想除了因为记忆会美化很多东西,还因为那时的东西太少,物以稀为贵,而“珍视”是独一无二的美味添加剂,以至于我们会念念不忘。
童年食物最富足的时候是年节,过年就不必说了,被人写得太多太滥,我常常冲动,想在看过的这类文下大笔一挥,来一句留言:臣附议。
小时端午节没有粽子,节日的主打吃食是各种蛋,蛋是节日的快乐源泉。早晨扒开眼皮,跳下炕直奔灶间,看妈妈掀开锅盖后,里面满满一下子烀好的蛋:鸡蛋、鸭蛋、鹅蛋———鸡鸭鹅开张下蛋后不舍得吃,攒着,一直攒着,攒了很久的,这一下全烀了。家里不养鹅,鹅蛋是妈妈用鸡蛋或鸭蛋跟别人家换来的。
然后,妈妈会把这些蛋平均分给我和哥哥姐姐,每年都是鸡蛋最多,每人能分六七个,鸭蛋三四个,鹅蛋则只有一两个或者没有。我那时就长个吃心眼,每次分蛋,都走到院子里,把蛋举在阳光下,眯缝着眼睛仔细瞅———看得到的蛋是不是缺食,气孔大的,回头就要找妈妈,妈妈拿过去我的不满意,在手里倒腾几下,鸡蛋也许就会变出更大的鸭蛋来。大抵是妈妈心疼我长得瘦小,对我多了几分偏爱。
蛋到手了,我们各自装进书包里,提溜着跑出去找小伙伴们比,比谁的多谁的大,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一年一度的顶蛋比赛。
顶蛋比赛不知谁发明的,只在端午时被孩童记起。两两一组,各自拿出一个蛋,用两只小手稳稳地攥紧,只留出尖的小头,往一起用力——技巧在于是顶不是撞,鸡蛋对鸡蛋,鸭蛋对鸭蛋。鹅蛋太少,都舍不得拿出来比。手上忙乎,嘴也不闲着,顶得耳红心跳,方才决出胜负,谁的先碎谁就输了,谁就扒皮儿吃掉,总输的人,蛋早早就没了,好像他就吃了很大的亏。
游戏重要的是守规矩,有的小孩求胜心切,比着比着急眼了,偷偷伸手指头抠对方的蛋,被发现了就免不了一顿吵闹争打,第二天再次聚到一起,早把昨天的事忘了……
没有赌注也没有彩头的游戏,那时却玩得乐此不疲,直到所有分得的鸡、鸭、鹅蛋全部“阵亡”,祭了各自的五脏庙,端午才真正远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