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影,今年30岁。
到了而立之年,也已成家立业拥有了自己可爱的宝贝,世人眼中的那些 ”人生大事“ 都已成功完成。可坐在我面前的她,依旧紧锁着双眉。
小影说:自己每天5点不到就起床,瑜伽、看书,给家人做早餐......微信上的打卡项目,自己参加了6、7个,每天把自己排得满满的。
在朋友圈里,小影是大家励志的榜样,而她的内心却是崩溃的!
她说:自己就像一个陀螺,一刻都闲不下来。
那种感觉,就好像:
一个在大海里奋力游动的勇士,她的脚上却被绑上了一块石头。只要有片刻的停留,就会被拽入深深的海底,再也浮不起来......
虽然很累,很累,但是:不-能-停-下!
看着阳光中透着阴郁,微笑中透着担忧的她,着实让人心疼!
好孩子们,常常压力山大
相比那些 “平均水平” 的人,跑在队伍前端的人,常常更有压力。
当 “优秀” 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人们的评判标准自然就提高了。
从30名落到31名,不会有人在意,但从第1名掉到第2名,就会被人指手画脚。
他们会害怕:如果哪天自己掉下来了,就会别人视作 :不正常 ,成为别人嘴里的笑话。
不敢平庸,因为怕不被喜欢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是:表现好,我才喜欢你、奖励你。
那么TA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只有优秀的我,才能被大家接受。因为就连我最亲的爸爸妈妈都是这么对待我的。
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受到过心理创伤,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疗愈,而是简单地用不断鼓励的 ”鸡血“ 包扎,那么或许表面看来TA已经”跨“过去了,而且表现得特别坚强和优秀,但却 会在心底里埋下一颗隐隐作痛、不敢懈怠的种子。
就好像火灾受伤之后的 selina ,虽然表现得异常坚强,十分的励志,但身体却不会欺骗人,过分紧绷的她,虽然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如今却已经不能再好好唱歌了。
被接纳、被喜欢,是一个人最最基本的心理安全需要,一旦有这样的担心,当然停不下来了!
奋勇向前,因为不接纳那个放松的自己
一个人的三观,是在童年形成的。它来自于父母,以及其他重要他人。
也就是说:父母的教养,会让孩子慢慢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即便长大了,父母不再限制自己、管着自己了,但依旧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那种 “一偷懒就会被嫌弃” 的感觉,如果不加干预,常常会伴随人的一生,就好像一个“紧箍咒”一样,紧紧地捆绑在一个人的身上。
如果一直紧绷,再坚韧的弦也会被绷断。
人生的成功在于努力,这没有错。
是否允许自己享受轻松,却是一个无法通过努力获得的能力。
只有享受过那种 “被允许” 的爱,才能够培育出来。
允许自己有时候可以偷懒、有时候可以犯错;
允许自己不开心了可以哭;
允许自己不愿意了可以拒绝;
......
内心始终渴望的,就是那一句:没关系,即便由着性子做了这些,您,依旧值得被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