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妍妍妈妈
01
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更容易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那么,究竟什么事“延迟满足能力”呢?
其实就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说到延迟满足,就不得不提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了。
1968年,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主持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开始时,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孩子们被告知,他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一会儿(15分钟)再吃,那么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结果,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
十几年后跟踪发现,当年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获得成功。
于是人们兴奋不已,觉得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延迟满足”,未来一定就胜券在握了。
甚至一些“育儿砖家”也借势提倡父母故意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知道想要什么就必须要等待,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拥有“延迟满足”的能力。
这也未免可笑,难道有研究表明成功企业家常常连夜工作,就要训练孩子整夜不睡觉吗?
养育孩子,可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事实上,只有那些常常被及时满足并且深信自己的需求会被满足的孩子,才能真的有延迟满足的能力。
试想想,一个一直被禁止吃糖的孩子,突然给他一堆糖,他能禁得住诱惑?才怪!
02
因为信任,所以能安心等待
西尔斯爷爷说 :“孩子越是小的时候,越要对孩子的需求及时满足,哭了就抱起来,饿了就喂他吃奶,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这样孩子才能拥有安全感,确信他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当孩子对世界充满信任,深信自己的需求能够被合理对待的时候,也就理所当然的能够安心等待最合适的时机了。
提出“哭声免疫法”的美国儿科医生约翰•华生,他自己的几个孩子无一成才,喜欢酗酒、热衷自杀。
更可悲的是,在他这一理论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甚至精神分裂。这一理论也被欧美国家摒弃。
为啥呢?因为“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定点喂母乳”本质上是无视孩子的内在需求,被这样养大的孩子,真的不太容易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很多时候都生活在“得不到”的惶恐中,内心极度匮乏,没有安全感。
所以,哪怕眼前只有一点小小的利,他都迫切的想要得到,或者在他的要求被拒绝的时候就歇斯底里,大发脾气,看起来这个孩子简直不可理喻,事实上,孩子只是很害怕,害怕又一次“得不到”。
做某件事情时,等待其实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
妍妍小时候,每次她哭着要喝奶的时候,我都会和她说等一下哦,然后轻轻的安抚她,接着用最快的速度让她喝上,每次,她都是安安静静的等着。
如果宝宝要喝奶,你却要对着他说:“还没到时间呢,不能喝”,这多扫兴啊?孩子得多难过啊?
一个在婴儿期被及时满足的孩子,通常不到两岁就能够安心等待必要的过程了,TA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你会觉得孩子很好商量,一点儿也不胡搅蛮缠,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妍妍2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带他去一个玩具店,进入店里面,他就跟个小大人一样,左看看又看看,店员就跟着他,给他推荐各种比较昂贵的玩具,结果都被他拒绝了,最后妍妍自己挑了一个价格不贵还很精致的小玩意儿,把一众店员都给惊呆了,真是太少见了!
事实上并不是妍妍有多懂事,只是她知道她此时此刻需要的是什么,她知道她的需求会被满足,所以他不需要急着把所有的东西都收入囊中。
爸爸妈妈也是普通人,也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能满足孩子,假如不能满足的时候,就和孩子说吧,他会明白的 。
记得也是妍妍两岁多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被及时满足的孩子是真的很好协商,并且能够体谅别人。
那天我和她爸爸带她去附近商场的游乐场玩。她想要去一个比较适合大孩子玩的场所,不过她只想玩里面的决明子沙池,我就没同意,因为价格也不算便宜,而其它的她玩起来也不太合适,那个沙池,根据经验,她的兴趣不会持续超过半个小时,我觉得不太划算,就转移注意力带她去了另一个她常去的小宝宝游乐区。
结果她全程都不太开心,玩了一会就说要走,然后我们就带她走了,在回去的路上,她一直闷闷不乐的,趴在我身上无精打采。
我就问妍妍:“是不是妈妈没有让你玩沙沙,你不开心?”小家伙委屈的点了点头,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看得我特别心疼,当即恨不得就让她去玩吧。
我冷静了一下,理了理思绪,然后和妍妍说:“妈妈没有同意你玩,是因为你只想玩那个沙,而其它的也不太适合你玩,妈妈觉得价格有点贵,不太划算,所以就没有同意。妈妈知道你喜欢玩沙沙,妈妈答应你,一定找一个可以痛快地玩沙沙的地方带宝宝去,好不好?”
过了会儿,妍妍点了点头,说:“好”。然后她就要从我身上下来,我把她放下来之后,她又蹦又跳,还牵着我们俩的手,一边走一边唱,丝毫没了刚才的情绪。原谅我泪点低,差点被孩子感动到哭。
但是如果孩子平常提出一些要求后常常被批评或者刻意延迟满足,那么他成年后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就像填不满的无底洞,欲壑难填,比如那些热衷于拜金的人们。
要么就是个老好人,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知乎有个网友,她说小时候,妈妈很少关注她的感受,她如果不把玩具送给别人,就会挨骂,妈妈甚至说,给你买玩具就是为了让你学会跟人分享。她很难过,可是又觉得自己不应该难过,这是不对的。
长大后,老师让她把奖学金让给家庭困难的同学,她说好;妈妈让她把她自己买的已经升值的房子原价卖给经济困难的舅舅,她说好;男朋友的前女友跑来跟她说,他们在一起时间短,分开也不会太难过,让她把男朋友让出来,她说好。
是不是看着很难过!
03
幸福只属于当下,学会享受吧
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被珍惜。
分享给亲爱的们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农场主为了让羊群吃那些发霉的草,故意把这些草放到栅栏外,结果羊群也不看新鲜的草了,争先恐后把脑袋伸出栅栏外,把发霉的草吃了个精光。
动物,包括人确实是会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要。但是就像这个故里的羊,如果农场主没有把发霉的草放到栅栏外,而是和新鲜的草分别放置在两边,羊儿是肯定不会选择那些发霉的草的。
所以一个孩子如果总是被及时满足,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非常富足的,在面对一些诱惑的时候,他就能够理智的去权衡利弊,而不会被轻易的欺骗。
孩子真的会太容易得到就不去珍惜了吗?
当孩子想要喝奶的时候,妈妈及时送上乳房,孩子边吮吸边享受的那个满足的表情,每一位母乳妈妈一定都记忆犹新吧,孩子真的就是这么容易满足。
而那些定时喂母乳的妈妈,常常会觉得孩子喝奶的时候,真的是豁出命了啊,不吃到撑是绝不会停下来的,甚至还会故意咬伤奶头或者吐奶。你想干啥,别人总拦着你,你是不是也会很愤怒?孩子也一样啊!
孩子常常是活在当下的,即使是一片树叶,他都能开心的玩上半天。他并不会因为玩具多昂贵、多高级,就更加珍惜,也不会因为只是一片树叶,就不珍惜。
以获取物品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珍惜的程度,那只是大人们的想法而已。
很多女孩儿,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总是被父母批评不要用护肤品、不要想着打扮,等到自己有能力去买买买的时候,往往会买一堆,然后又舍不得用,就一直囤到过期。
爱美是女孩儿的天性,当她有能力的时候,内心的匮乏感会让她想要拥有那些护肤品,然而匮乏感又让她觉得自己不应该用这些东西,所以就一直放到过期,最后扔掉,真是太浪费了!
而被及时满足的孩子,他们更容易懂得珍惜和享受当下。
妍妍1岁多会走了以后,我经常会陪着她把一条10分钟的路走成一个小时,这个过程,我并不会过多言语,就只由着她自己去探索,我想给她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她随心所欲,当终于走完全程,妍妍总是一脸的平静和满足。
很多人说我们家妍妍很懂事,我想,大概是因为她真的活在“爱和自由”里吧,爸爸妈妈没有为难过她,她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慢慢成长就好,用不着费尽心思跟我们斗智斗勇。
我们说及时满足,就是在孩子提出自己的需要的时候,如果能满足孩子的,就痛痛快快的去满足。如果确实无法满足孩子的,就诚实地告知孩子无法满足的原因,不要让孩子生出匮乏感,让他觉得自己不配拥有。
比如孩子其实也不爱吃甜食,但是看到喜欢的就要买,可是总是吃了两口就不吃了,每次都这样,自己经济条件也有限,觉得实在不好。
那么,当下一次孩子再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可以如实的跟孩子说出来你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我们不买那么多了,不过口味、颜色你可以自己选。同时还可以和孩子在家里做各种蛋糕,美味可口又健康,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关于物质满足,原则其实也是一样的,能满足就满足,不能满足就说出来。千万别一边满足一边抱怨,让孩子心生愧疚,钱花了不说,还把感情伤了,实在太不划算了。
现在的妍妍,常常让我感动:
跟她商量事情的时候,常常很顺利,不过也有跑偏儿的时候,毕竟是孩子嘛,理解;
看到别的孩子难过的时候,还会各种逗人开心;
遇到不同意见,也会据理力争,绝不委屈自己;
......
所以,及时满足孩子吧,蹲下身来和孩子一起玩耍,尽情享受当下的生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