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即将来临,突如其来的寒流袭击了大半个中国,京城也不例外。
除了感觉天气冷,不少媒体人的心更冷。那份享誉京城,甚至全国,名为《法制晚报》的报纸即将终结曾经的辉煌,消失于茫茫的大江湖。
说心里话,作为新闻人,对于每份报纸的沉沦,我不想做任何的评价。倒想成为局外人,客观冷静的去分析让人伤心的现实。
我与《法制晚报》有着深厚的渊源。弹指挥手间,十多年的光阴已经度过,他的创刊号我依旧珍藏。那时,我还是读者,对报纸与生俱来的钟爱,让我们彼此相连。哪怕,我对成为新闻人只是个梦想。
我很积极的参与报社举办的相关活动,并得到了期盼的关注。那年,我穿着工作服的照片,清楚的悬挂在奔驰的地铁上,成为靓丽的风景。不少朋友看到,说,你丫的挺牛掰啊。
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过了段时间,所有的所有终究恢复如初。有意思的是,成功的参与活动,不单激发了我对新闻行业的固有热情,更成为了座连心桥,让我和新闻行业终究并驾齐驱。
懂行的人都清楚,《法制晚报》是《北京青年报》的子报。可是,值得骄傲的是,他却傲然倔强的抬起头,用不可辩解的事实,彰显出自己的实力。
他的宗旨就是为百姓发声,成为“离你最近的报纸”。当然,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以至于名头和发行量,直接超越了显赫的母报。
成为真正的新闻人后,我与《法制晚报》联系更密切。这里面,有我的同行,更多的是朋友。他们对新闻的热爱和执着,让我这只菜鸟无比的感动。他们告诉我,好的新闻都是跑出来的。
这些年,我的足迹也基本踏遍了祖国的角角落落。高兴的时候,我与朋友分享,失落的时候,朋友给我安慰和鼓励,让我在这条永无尽头的大路上,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法制晚报》昔日的深度部主任朱顺忠是我非常敬佩的同行。别看我平时都称呼他为老朱,实际上,他的年龄比我还小。他当真是个传奇人物,用平淡务实的心,时刻践行着新闻人的本质。
认识老朱的时候,他在《长城月报》担任总编。因为你懂得的原因,蒸蒸日上的杂志同样销声匿迹。老朱很伤感,无奈的转身离开,但还是选择了新闻的行当。
轰动全国的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冤杀案引发举国关注,最终得以平反昭雪。期间的曲折坎坷不需多说,其中也凝聚着朱顺忠的心血。遗憾的是,这段隐情并不是广为人知。
我曾经为他甚感不公,向他提及,他却憨厚的笑着回答,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这个国家,总有那么些仁人志士,胸怀天下。相信,未来的明天会更加的美好。
诚然,从新年的当天开始,《法制晚报》在市面上再无其踪影,但他所带来的影响却毫无疑问的将记录史册。而且,按业内资深人士而言,他并没有死,只是换了种新的活法。
这不,《南方周末》于今日再度刊发了新年贺词,让萧条的纸媒行业欢欣鼓舞,似乎看到了丁点的亮光。因为,大伙都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报纸虽没了,新闻却永在。
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即便互联网的冲击波能弥漫到生活中的犄角旮旯,但是书香之气永不没落。闲暇之余,读书阅报,仍当之无愧的是最美好的享受。报纸,终究会再度腾飞。
就在刚才,《法制晚报》的朋友和我聊天,问及以后的打算,我告诉他,社会在发展,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特质,报纸可以停刊,报社的人却不会停止工作,无非是转变角色而已,我早就转变过来了。(文/孙新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