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说过:再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自己的人片面而已,今天读毛姆读书随笔,同样也看到了意思相同的话,然后再对照毛姆的作品和毛姆本人去看,的的确确是这样的。
在毛姆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对于女人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的鄙视,比如在《月亮与六便士》画家的妻子,想必大部分读者都能感受的到,究其原因,可能跟毛姆本人有同性恋倾向有关系,这丛心理学上是能讲的通的。同样的,福楼拜本人身体不好,在《包法利夫人》中把爱玛写成一个被情欲奴役的人,这是不是作者本人的一种呐喊呢?
这种将现实生活的作者本人的期望和幻想体现在作品中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本人的偏见的体现,那么既然都是一种偏见,那么我们还有必要读这些作品吗?答案是肯定的!
理论上见,每一个人都是偏见的产物,身在环境中一定逃脱不了偏见,每个人都是局内人,没有人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局外人”,一种偏见可能是问题,但如果我们看到了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的偏见,然后把这些偏见柔和到一起,那么理论上讲,就有可能得到一个接近完整的洞见和全面的视角,这可能就是我们要努力读经典的重要意义,即使他们也是偏见,但本质上,这些人的偏见远远高于我们普通人的偏见!
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是有可能看的更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