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友送来一波野生鲫鱼,甚是欣喜。可以好好给自家娃儿补一补营养了。鱼拿到手后,条条都是鲜活的,别看他们只有手掌长,生命力还挺顽强。我们舍不得吃,放在盆里养了起来,孩子守着盆里的鱼儿就像有了新鲜的好友。一直强调“我的小鱼,我的朋友。”要么守着他们要么每隔五分钟要看一次,我们也很高兴小小幼儿有了可亲赖的“朋友”,希望这快乐可以持久些。
第二日早晨,我们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急着看鱼,不出所料三分之二的鱼儿肚皮翻了白,好在还有几只顽强的活着,孩子眼中看来鱼儿还在就行,多少他是没有概念的。
我处理起了那些死掉的鱼,肚皮剖开后尽是鱼籽,不好,我猛然想起那句“劝君莫打三月鲫,万千鱼子在腹中。”剖了好几条,条条都揣着鱼子。一种罪恶感油然而生。随之便生了给鱼儿放生的念头。
小孩子是理解不了我这种一边吃鱼一边放生的矛盾举动,我却觉得带着孩子给鱼儿放生一是全了我这不忍的心,二来也是给孩子增加一种新的体验。
当他听说看不到鱼儿时我要哭了,当他知道送鱼儿回自己家时他又开心同意了。他真的能理解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微风拂过我们的发稍,当阳光照耀我们的脸庞,电瓶车上一问一答的安慰,小河里逃窜似的鱼儿,还有萌生在孩子心中关于想念与离别,朋友与鱼儿自己家的想法那么让人惬意和着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