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同事张金孜要离职了,张金孜做会计,没人接手,公司便安排了远房亲戚。我是做设计,上周四面试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面试那天人事和我也在,看着挺阳光的男孩,上机操作很熟练,思维也很灵活,跟人事一商量,便周一立马让小男孩入职。
相应的,同事那边的接替的老板亲戚也如约上岗。
在接替工作的间隙午餐时,张金孜和我心照不宣的凑在了一起。
“郑姐,真是年龄大了,好像挺多不会的,怎么说呢,我又不好意思当面说她。” 张金孜一次性筷子戳了个撒尿牛丸,咬了小半口悬着空中,又放下。
“快快快,说说,那个小鲜肉怎样,面试那天就看着挺帅的,个子高高的,干净,阳光,有点像那个明星......对对对,我给你看看。”倒是一下子来了兴致,刚刚那个八卦话题还没完,就立马上演娱乐频道,女人的脸就像秋日的天空,虽然美,但是阴晴不定。还好我已经过了年少冲动,对偶像明星不再狂热,眼瞅着自己也快三十了,做设计早无形中定义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去下家公司做个小小的设计经理,职位和薪资都基本满意,只是离家更远,跟老婆商量反复权衡后,就辞呈提上。
“能力应该没问题,我看他的毕业设计确实有张力创意,我再带他出去见见几个重要客户,安排下外包广告公司,网站,公众号这些平台的对接人就可以,小伙子挺上手的。” 毕竟是要走的人了,该肯定的肯定,该表扬的表扬,不说交朋友,就是没必要堵死自己。现在都00后的天下,得好吃,好玩,好话哄着。
“你看,就这,S明星,是不是有三分相似,看来我这离职有点早,留公司多看几天帅哥也是好的,哈哈.....” 女人的思维,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那个郑姐,说是老板亲戚,是不是年龄大了,再说你们财务会计这行,不还是得表格,软件,啥都要会的吗?”
我一个外行也忍不住说几句,毕竟年龄大了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还是对郑姐抱有几分同情。
“这个倒没事,郑姐原来就是财务出身,只是前年公司新进了个系统,得教几天就上手了,没啥的。”同事倒是开始嗦着车仔面,我瞟了一眼,那个浓浓的酱汁搅得碗里都是。她开始盯着手机上开始刷S明星的各种营业照和私生活,分快的滑动着。
我也默默得吃着我的番茄炒蛋。
我是一个设计师,随着电商的兴起,现在哪哪都是加班专业户,加班成狗,是常态。国人的大小节日,就是我们在后台永动机一般的兜售着满屏的流光溢彩。
一周后我跟张金孜都顺利离职,后来在陆陆续续的前同事聊天中,得知实习生因为能力强,而破格提升,工资也加了不少,让我对这00后有点刮目相看,而让我更惊讶的是郑姐。
郑姐住得近,开车15分钟便到公司,有两个儿子,老公也在本市工作,生活极其稳定。
郑姐会在公司做活动时,将家里过节的材料带来公司做手工,偶尔也会带上俩儿子来参加,甚至平时有空,老板同城的快递也会亲自去送。
公司的玻璃大门坏了,也会主动联系物业来修,会跟新来的小助理说些老板的饮食喜好,避免同老板出差好不容易得来的学习机会就因为小小的事情而错失,也会特别用心的请教同事新的电脑功能。
我便一脸疑惑,这远方亲戚,咋感觉像行政,助理,甚至是保姆?
约大半年后,我在实习生的朋友圈里,看到前公司的庆祝会,是庆祝郑姐的离职,而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前老板潘总跟郑姐紧紧拥抱在一大花束向日葵前,图片放大,甚至可以看到两人都是含泪微笑。
我便顺手点了实习生的头像,闲聊起来,几句寒暄后,令我愕然。
“张哥,那是上周五的郑姐离职会,潘总跟郑姐原来是多年的好友,跟自家人一样。”
“我刚来也以为郑姐跟我一样是刚入职,后来大家说郑姐是老板家亲戚,仗着老板家亲戚的名声,对老板当保姆一样服务,明明老板有助理,还自己主动往上凑,真是.....”
我深知实行生刚出社会的一腔热情,一根筋的只想凭实力来征服世界,对所有的私下,暗地里的门道都是一脸鄙夷,无论表面上如何的谦逊,仍藏不住骨子里的高傲。
......
“郑姐对公司每个人都挺好的,我也挺舍不得她走.....”
我在实习生大段大段的文字中,拼凑出一个只见过几面的郑姐。
潘总跟郑姐是初中同桌三年同学,如今都四十多,想来这段友情也三十多年。
潘总家贫,所以异常勤奋,只想出人头地,而家境相对好的郑姐则一直成绩平平。后来,高中同校,高考后,郑姐得知潘总家里不愿供她上大学后,便毅然陪着潘总走了二十多里路,来家里劝说,直到亲眼看着潘总爸妈点头让潘总上大学才离开。郑姐没有考上大学,但家里早早安排进了厂,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便又调到老公的厂区跟着财务学了些,后来随着2个孩子的到来,就搬去了城里。而郑姐,自知学习不如其他人,倒是洗衣,做饭,家务,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把家事都打理的井井有条,认认真真的做着自己的分内事。
潘总是从农村穷苦坑里出来的孩子,在职场上凭能力打拼多年,一直想自己创业开公司,而郑姐一直默默支持着潘总,从潘总初创业开始的小格子间开始,就熨帖的事无巨细,不卑不亢,虽然潘总如今身价远超过郑姐,但两人三十多年默契的友情不是放在金钱的天平上来衡量。
我默默得看着与实习生的对话聊天,慢慢的感叹道:
平平淡淡的人生中,有的人就是TA 人一辈子的光,温润如玉,远胜于璀璨和夺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