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考研没过,你还打算考吗?”
——“不了。”
——“为啥?”
——“感觉没劲了。”
去图书馆,我听到了这组对话,这种感觉我挺熟悉的。因为以前,我不敢表达自己,因为比较怯场,所以有什么事我就躲着。
我们习惯给自己织一个茧,这里面有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在茧里呆得越久,我们就越不想出来,可你又没想过,当你破茧之后,你会幻化成美丽的蝴蝶。
你是没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但是由于我会的杂七杂八的东西比较多,有啥事别人也会推荐我,比如有个艺术表演,就有同学问我去吗?我回答不去,感觉没啥意思。
直到有一次,我们系里要求每个宿舍出一个节目,面对这种情况,舍友当然是推我入坑啊。没办法,就硬着头皮去了。初试时我用笛子吹了一首曲子,我看到面试人员惊讶的表情我就知道我表现的还不错,果然层层选拔,我被选到了元旦晚会文艺演出的舞台。
上台之前,我是极其紧张恐惧的。
但是,上台后,我看着面前几百个观众,心里竟然没有一丝紧张,因为我吹奏时吹进去了,就是沉浸在自己吹奏的乐曲中,忘记了周围的环境。
直到下台之后的五分钟,我的手里才开始出冷汗,身体都有点想抖,不知是后怕还是激动。我舍友见了我给我说,知道不?你一吹下面多少迷妹在那儿哇~,都说你有才!的确,我当时的确沉浸在曲子里了,真没注意到,不过那种挑战自己的快感我现在还记得。
有时候,生活就像玩蹦极,你知道没有危险,可就不敢跳,你是怂吗?不是,你只是差别人推一把。
你是没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回来后我就反思自己,曾经有多少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我都表现得很不感兴趣,是不敢兴趣吗?其实我是心里很恐惧。
于是,遇到了挑战,我就会问自己:
你是没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
如今的我早已不怯场,我学会了如何和场务员沟通,学会了和合作者谈论艺术表演的形式,学会了如何租借演出用的服装……
战胜恐惧的方法便是去面对恐惧,你越逃避越害怕。这看起来像是不合逻辑的鸡汤,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真的很有效。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提到恐惧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恐惧事情本身。
第二个层次是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
第三个层次,也就是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比如老师打算让你上课后谈谈对世界经济的看法,你感到很恐惧,这种恐惧的三层次为:第一层是恐惧表达本身,第二层可能是对自己不知说什么而对丢脸的恐惧,第三层恐惧便是你没能力应对丢脸的情况。
古典老师书里面也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决方案:在你进教室前在教室外大喊三遍“fuckyou,我就是这个水平,你们爱听不听。”
你是没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恐惧来自对未来的想象,轻的叫焦虑,严重了就叫杞人忧天。
当你把结果看的不重要,而是把集中注意力专注当下,去享受当下,你会发现连每一吸一口气你都会感觉很快乐。
很多人都不会承认自己的恐惧,他会用没劲了,没意思之类的话来欺骗自己,他们身边也有机会,他们本身也很有能力,只是他们太害怕过程太复杂,结局太悲哀,所以不敢开始。
很多人在开始这条路就死掉了。你有什么可怕的呢?做就行了,成功了得到你要的结果,而失败了你会收获很多新感受,新阅历,新智慧……
人生这条路,专注当下,你才能感觉到活着,你才会明白,活着不是目的,而是单纯的去活着。
最后用一个哲人写的诗结尾:
跳舞,像没有人看着那样;热恋,像从未受伤一样;唱歌,像无人听着那样;活着,就把人间当天堂。
你是没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地投入生活,你会发现能力与乐趣接踵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