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文学习想法读书
如何进行阅读?(中)

如何进行阅读?(中)

作者: 晚冬 | 来源:发表于2023-06-30 12:20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今天继续讲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昨天讲到了略读和粗读,这些都是为了精读而做的准备,要记住的就是不要在其中研究过多的内容,遇到不懂的跳过,这两个步骤只是为了让你对这本书有个大概的了解,主要写的是什么,想要表达的观点又是什么。

    其实更多的是让自己有个选择,还要不要继续读下去,更加细致的读。

    实际上大部分的书通过略读和粗读就可以知道的差不多了,就像《被讨厌的勇气》,文体简单易懂,一般看一遍就可以,当然,你有兴趣完全可以多看几遍,对内容会更加熟悉,但是这时候的收获肯定没有第一遍那么多,毕竟这不是一本隐喻式的书籍,并不需要有多大理解力,对于经常看书的你们而言,阅读体验一定很好。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精读的要点非常多,需要的时间也多,需要抽丝剥茧的去进行,要费很大的劲,真的精读下来,一年精读一本书都够了,但是一本书,胜过你去读十本书,并且在过程中的思考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那,究竟要如何精读呢?

    从两个方面下手,整体和细节。

    从一本书的整体去理解,理解它在写什么(属概念)

    一本书一定有很多关键的词汇(种概念),这些词汇指向了整本书真正想要表达的概念(属概念),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些词汇各不相同,但拼凑起来则构成了整体,这也就是有逻辑的地方,从框架上看,会更方便我们去理解书中的内容。

    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的七个习惯就是七个关键的词汇,理解了这七个,整本书的框架也就了解的差不多了。

    分类

    从整体上去理解,第一个步骤,就是我们得先知道这本书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也就是它的分类。

    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

    虚构想象类:比如小说。

    论说类:分为两种,分别是实用型和理论型,都是为了把知识传递出来,把想要表达的事情表达清楚,只是实用型的书籍远远多于理论型的,大都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讲述原因、过程、方法。

    带有评判话语的大概就是实用型的了,理论型的大多是事实。

    实用型(指向性)

    如果一本书是教你怎么做成一件事,那阅读这本书的重点就是方法论、思考的方式、模型等。

    如果一本书在做的是给你塑造新观念,给你洗脑,刷新认知,那你阅读的重点是例子、故事、比喻,要解决的是三观问题。

    具体可以问问自己几个问题——怎么做?做什么?需要什么观念?你做了这件事会怎么样,不会又会怎么样?

    理论型(解释性)

    比如科学、历史、哲学,只是很单纯的给你解释为什么?给你增加知识面,但却无法应用到实际情况中去解决具体某个问题。

    还是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这样?这个东西是什么。

    理论型的书籍是给你知识,提升认知,涉及的大多是事实,而非观点。

    分类的目的:相同种类的书总是在回答一些共同的问题,因此,分类之后,我们对某一类的书读的越多,理解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比如投资类),且只有知道了我们要读的书是什么类型的书时,我们才能做出一个判断,这本书在讲什么。

    比如《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这是一本小说,不看内容的话,我们也能猜到这是一本从无到有,在冒险中的种种收获的故事。而《刻意练习》更加简单直接,主打一个练习,最重要就是其方法论,而不是观点。

    概括

    整体阅读的第二个步骤就是概括。

    也就是其主题,你能不能简单地用语言把整本书的内容讲出来。

    整本书的内容说的是什么?我能三分钟内让别人明白吗?

    其目的是为了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词汇之间的组织能力,要把文章里最重要、最核心、最中心的内容用最简短的语言说出来,且相差不大,这就是概括能力。

    因为当你无法清楚表达一件事(书),那就是你还不明白这件事(书)。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把内容标上,读完再整合提炼出主题,说明白这本书主要讲得内容是什么。

    把这些最核心的段落用五角星标记,它们都在解释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框架

    整体阅读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找出书中的骨架,也就是记录一个结构化笔记(思维导图),这样脑子里就会有整本书的框架,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会更有逻辑,明确主题的时候也能讲的更加清晰和简洁。

    我该怎么记录?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他们的重要和次要篇章是哪些逻辑?

    想明白这些,框架也就清晰了。

    为什么要结构化笔记?

    结构化笔记就是把整本书纲目化,写出它的骨架。有了骨架再去读和没有框架的读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本书,就像一栋房子,每个部分都要很有秩序地排列起来,每个部分都有其一定的独立性。

    结构化笔记的目的是能让你掌握一本书的逻辑:一本书的各个篇章是可以进行整理、归纳和逻辑化的。

    比如幕布。

    该怎么记录?

    ①傻子整理法

    按照顺序归纳,并概括整理,没有进行逻辑化分类。

    ②逻辑整理法

    按顺序结构化之后,再把它按照逻辑重新排列组合。

    比如分出重要篇章和次要篇章,次要篇章围绕着主要篇章,再比如先讲概念、再讲模型或者概念间的联系,最后实践,这个有逻辑分类。

    意图

    至于整体阅读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找到其意图。

    意图指的是这本书想干什么(目的),主题指的是想说明什么(解决问题)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它的意图就是怎么阅读一本书,而主题是要怎么阅读。

    就像是一个问题和回答,只不过这是作者的自问自答。

    那到底要怎么做?

    很简单,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它又是怎么回答的?

    可以标上,最后再进行整合,概括作者的意图。

    这四个步骤下来,就是从整体上去阅读一本书的过程,是不是感觉很复杂,而且这还只是从整体上看,没有从细节入手,这就代表着一本书想要真正的精读,是需要看无数遍的,远远不是翻完就可以了。

    这时候你一定会有困惑,为什么看一本书,还有这么多的歪门邪道,我就想老老实实的看看书,不行吗,当然可以,我在前文中也说过了,精读的过程很细,并不适合大部分的书籍,甚至你一年只读一本就够,所以,大部分的书籍我们只需要通过粗读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了。

    至于如何从细节中去精读一本书,咱们明天接着来,今天就把这些好好消化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进行阅读?(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so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