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说从眼睛开头,盯着水壶,因为在沙漠里,快渴死了,教授已经死了,把水壶交给我,可是其他四双眼睛都恶狠狠地盯着,就差没抢。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接着文章转入回忆,讲起半月前开始的考察工作,可是他们迷路走进了沙漠。
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
为了节省水,收集起来统一分配,可是教授还是死了,他把水壶交给我,并叮嘱:
“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可是在恶劣环境,大家性情都变了。
“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到了黄昏,
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是绿洲,快跑!”——大伙发疯似地涌向湖边……
终于走出沙漠,看到水源,大家得救了。
我才告诉大家一件事,水壶没水,是沙子。
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这篇小说1988年发表。运用第一人称和侧面描写的手法,现实和回忆相结合,通过回忆,塑造了肇教授的形象非常高大,把自己的水那部分分给大家喝了,在水壶空了的情况下,为了支撑大家信心和勇气,毅力和坚持,用装沙子蒙骗大家,也让我帮忙。同时里面人物也刻画得很好,在恶劣环境人性的显露,与死亡的斗争。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不仅有深度,也有教育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