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谈学习,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谈学习,鸡飞狗跳,乌嗷乱叫”的氛围中,寒假终于结束了。
从家长们的发言看,家长和孩子一起过寒假,可谓“斗智斗勇”大比拼!我感觉,冲突的原因,主要还是观念上的。
具体体现在对学习、时间、财物的管理上。
对此,我做了一个调查。一,寒假的收获有哪些?二,如何管理这些收获?三,如何生效?
调查表
收获
管理
生效
压岁钱
上缴95%
15%
学习
15%
85%
说明:压岁钱生效,是指已经和父母商量合理使用了一部分的比例。
学习,主要指与课业无关的自主课外活动。比如练习书法,读课外书。学习生效,指有感悟有行动。
练习书法后,认为必须坚持练习才能进步,并坚持着。读课外书,有读书笔记,采用眉批行批和旁批。
总体来看,家长对压岁钱,寒假作业管控比较严,所以压岁钱上缴,寒假作业能完成。而课外的学习,没有管控,因为是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所以生效率较高。
我之所以说家长和孩子的博弈,是观念上的,就是因为对照上面的表格,大部分家长做的可能与此相反。
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是综合能力形成的过程。而综合能力的形成,是通过价值观的塑造,时间管理,阅读能力,运动习惯,情绪管理等来完成的。
是需要家长密切配合才能进行的,而课业的完成,则是孩子自己的责任。
换一种说法:让孩子将来游刃有余的,不是学到的技能,而是综合能力。科技日新月异,你考大学报的热门专业,毕业时可能就是冷门。
马云第一年的高考,数学只有一分,现在却在经营极需数学头脑的互联网。
从家长们的反馈和对这份调查表的分析来看,就存在学习、时间、财物管理上的冲突。
先说学习。家长们关注的是寒假作业,而真正需要引导和管理的,是孩子们的课外自主学习。
有一个孩子练毛笔字。有爷爷进行技能指导就足够了,但真正需要家长引领的是,练毛笔字是如何培养静心能力和毅力的。
你让孩子在不断的练习中和你分享她的体会,帮助她巩固这份体验,就是有效的管理和生效。
如果孩子以后面对任何事,都能静下心来并有毅力坚持下去善始善终,那么孩子的收获仅仅是学会了毛笔字吗?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有时候也包括我自己,面对一篇长文章,不只是不能静下心来,甚至连看完的毅力都没有。
你说,孩子练毛笔字的收获,是何其宝贵。你引导其生效,就是稀缺资源。
还有一个孩子,看课外书,发给我一段视频,是关于她读书笔记的。有眉批,行批和旁批。
我们家长不必去评价她批注的内容,只是要支持和鼓励她的行为。
爱迪生课堂上制作板凳,被老师要求展示,引得全班大笑,但他又拿出前一次的作品,以示大家笑话的板凳还是进步了的。
爱迪生是自我保护了自己的探索精神。观念不对,我们就可能成为了那些笑话爱迪生的后继者。而我们面对的是爱迪生吗?
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是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和技能日新月异,我们每天要筛选海量的信息,没有强有力的阅读能力,如何抓取有用的信息要素?
李昌钰是现在的全球华人破案高手,上次中国女孩在美国遇害,他也亲自出马。是他掌握了最新刑侦技能吗?是因为他有抓取信息的特殊能力。
孩子们现在阅读书籍,将来还要阅人无数。阅读能力何其重要?高考语文分值不断加码,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再说时间管理。这是大家最头疼的。家长的聊天截图很清楚:有的孩子白天不着家,晚上赶作业,有的年前做完,年后天天玩电脑。
时间管理是效率的前提。我们有多少人白天忙得晕头转向,晚上回味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答案是没有。
寒假作业的目的,是需要孩子们把假期切割,渐进式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我们的孩子是怎么管理时间的?家长又是如何帮助孩子管理的?
很多家长只管结果:完成寒假作业。目的和手段颠倒了。
把时间切割,在自己规定的时间段完成规定的内容。时间管理和效率兼顾,这是目的。
作业的正确与否,不是家长重点关注的。你帮助孩子把作业都做正确了,老师就疑惑了:是家长懂了,还是孩子懂了?需要老师辅导的是谁?
能不能完成,是家长的监督责任,是否正确,是孩子的学习责任。各负其责。越俎代庖,只能秩序混乱。
再说财物管理。95%的孩子说自己收获了压岁钱。只有少数人说钱在自己手里,还是极力争取的。
我能理解,没有谁不担心孩子乱用手里的钱。如果严格控制,让孩子没有管理钱财的体验,那么,将来独立了,如何理财?像现在的乱像:一生的积蓄被骗了,再去公安局或者政府门前讨说法?
在教室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某同学的座位下有五块钱;下课了,某同学的课桌上有二十元,路过的同学的风都能把钱带走;有同学把钱夹在书里,找不到了,然后报告老师,钱被偷了,后来在另一本书里找到了。
好在我的班级一直没有出现偷窃的事件。但是随意乱放,遇到顺手牵羊,怎么办?管理不好自己的财物,引诱别人打开潘多拉魔盒?
其实,有一些家长已经建立了孩子的账户,也和孩子有约定,钱财的存和取,家长手机有短信通知。适当的约束和引导,让孩子有这方面的体验,也是为将来慢慢放手作准备。
管理财物品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因为孩子体会到了责任。这份体验比钱财更重要。你花这份钱,买不来孩子担责的意识。
这三个方面的管理,和孩子发生冲突,当然有孩子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孩子试图尝试新鲜事物,我们总是遏制吗?
面对新鲜事物,孩子总会不断犯错。犯错的时候,才是我们家长价值体现的时候。
没有现在的小错,就有将来的大错。
我们殚精竭虑地帮孩子做好了一切,孩子就认为,人生本来应该一帆风顺。将来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怨天尤人。
有时候,我们的努力,是在培养怨男怨女。反思自己:我现在喜欢怨天尤人,是不是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了?身边的人,越养尊处优的人,是不是话语里怨气越重?
我们可不可以适当地科学地松松手?
也许,自己感觉海阔天空,看到的是孩子们鱼跃龙门。
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