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子游历到了卫国边境上的一座叫“仪”的小城市,仪城的县委书记久慕孔子名声,就想尽一下地主之谊,宴请接待孔子团队。
孔子的秘书开始婉拒了县委书记的邀请,说我家先生在生理期很不方便接客,感谢书记好意!
书记说:凡是到我地盘路过的高人,还没有一个是我没有见的呢。
这意思很明显,书记要霸王硬上弓。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非要阻拦,可能连馒头都没有。
秘书的没办法,只好带安排书记和孔先生会面。《论语》这段处理的很妙,没有描述书记与孔子聊了些什么内容,但他从孔子的屋里出来以后,突然改换了一副样貌。
人和人之间如果没有情感认同,就会下意识地用权力和规则与人打交道。开始书记牛逼哄哄的是一种威胁口吻,说来我地盘的人,还没有我见不到的。因为他久在官场,习惯了用社会法则和人谈判。当他见过孔子,进行了沟通后,面目就完全变了。
这一段话我觉得特别美好,孔子如春风化雨般地改变了一个人。
县委书记和孔子扯了几句闲白,走出来时态度和思想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说话也变得有情怀了。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古文当中的“二三子”,就是“诸位”的意思。他说:“诸位何必这么担心?不要觉得自己没有官位,到处流浪是件糟糕的事。其实别担忧,天下乱的时间够长了,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铎就是铃铛中间的舌头,舌头一敲,声音响起来。如果这个铎是木头做的,铃铛一响就是要上文化课了。金属做的舌头一敲,“铛铛铛”地响起来,就是要打仗了。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就是上天要让孔夫子做它的喉舌,要让孔夫子行教布道,向天下传授知识和礼仪。
书记站在高台上对孔子的学生们和围观看热闹的村民们说:诸位不要那么忧虑和失落,孔先生正在做的这件事情,是让天下从“无道”变得“有道”。
通过这一段话,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片刻前还牛逼哄哄的书记被孔子感召了。他虽然是一个芝麻官,有着世俗的手段,但是他的内心依然是向往道和仁义的。他与孔子接触片刻,心中的仁义便立刻被唤醒了。
这段话充满了美好的画面感。孔子在当年应该是大网红,他周游列国,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很多人认识他、知道他。当时没有微信,没有微博,没有报纸,他的名声却传播得那么快,纯粹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传播。
从仪城县委书记见孔子前后几分钟的巨变,更能反映出孔子超常的感化人的能量。
温暖的一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