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体书法的活络流动
隶书时代的后期,即东汉中后期,行书、楷书从草率的隶书中蜕变而出。
早期的行书和楷书,都是隶书的俗写体,剔除了隶书笔画的波挑,结构像隶书那样平正,而后分途发展,形成两种新书体。
行书运笔速度较快,还吸收了一些草书的写法,笔画连带接应,结构比隶书潦草,又比草书易识。
行书是居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最初称为行狎(xia)书。“行狎”二字点明了行书的特征:“行”指笔势流动连属,“狎”是形态不如正体字庄重。行书有两个优势:一是书写简便(相对楷书),二是易于识读(相对草书)。
写行书,用笔活络,体态多变。若要端正清朗,不妨楷法多一些,人称“行楷书”。如果草法多一些, 笔势映带连属,唐人所谓“带草者谓之行草”。行草书又有“半草书”之称,也可以归为草书。
说到行书不得不说一下—书圣—王羲之,还有他书写天下第一的行书《兰亭集序》。真迹不知所踪,今天看到的都是临摹本。而王羲之之所以是“书圣”,是因他把楷、行、草三种书体发展到“今体”阶段,不但进行了革新,而且创造了新的技法系统。也是现在书体“二王”体系的开拓者和领头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96891/d495ae856bca758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