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中国书法史(霍宝珍主编《中国书法鉴赏大典》)时,隋唐五代书法的开篇这样写着:
隋唐五代时期,书法艺术迅猛发展,此时的书法已经得到士人的普遍认可,大多数读书人在追求政治上地位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加强自己在书法上的练习,特别是唐代明确把书法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项应试项目,更大地激发了读书人练习书法的积极性。
这里有几个关健词需要注意,一个是读书人,一个是书法,还有一个是科举考试。
古代读书人离不开写字,即现代人所说的书法,因而书法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而唐代,"政府"又将书法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项应试项目,书法必然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和进步。
再者,太宗皇帝李世民酷爱书法(想方设法到不择手段,弄来“兰亭”真迹,最后陪他入土,这还不够酷吗?),写好字的读书人,自然会有一个好的重要的职位,比如虞世南,比如褚遂良。
政府倡导,领导喜欢,读书人必然会在书法上下更大的工夫了。
古往今来,投领导之所好,沾光得利,每一个走仕途的人,甚至是商人,大家的认识几乎惊人的一致。
不说太遥远的古代事,就说说发生在身边或附近的事吧。
乌海市是国家命名的书法城,这得力于这座城市有不少的书法家。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座城市有前后两任市委书记是书法家。民间书法家的影响力固然有所作用,但怎么可以与领导的“引领”同日而语呢?于是,以产煤而建的煤城,多少年后,竟然又以书法之名在塞北放射出了独特耀眼的光芒。
我所生活工作的地区,一直以来,也有很多爱书法的人,其中也不乏成就突出者。其中,有一位是中国书协会员,是这个地区的唯一。一次,这位仁兄与我谈起他有一个构想,通过几年努力,将我们这个旗县也打造成为书法旗。我说,这个构想很宏大,也很美好,但实践起来会有太多太多的困难,单凭一己之力,没有政府和领导的支持,最终恐怕还是费力而讨不到好的。于今,做一件事情,领导的支持与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我说这话是有一定根据的。
先前,有位大领导(当然是我们这个地区的)喜欢打猎,于是下面的干部几乎一起跟着喜欢。有的乡镇领导为了让领导可以打"准″,有所收获,就事先将野兔"活捉",用细线拴在草地中,再领着领导来打,于是领导高兴,下属窃喜,皆大欢喜。这当然是一个笑话,可也绝不是空穴来风。有了这个打猎或为打猎服务的喜好,那个时候,虽然不能人人提拔重用,那也会混个脸熟,有些工作自然也好做了许多。
还有一位领导喜欢打乒乓球,于是下面的干部也是几乎一起跟着喜欢。据说,有位下岗工人球技不错,因为经常陪练,领导体谅他的下岗和辛苦,给予了不少的"照顾″,各得其所。
突然想到了高俅,呵呵,不说古代,太遥远。
有领导喜欢搓麻将,陪在身边的,自然是单位里的红人。
所谓的红人,就是手眼通天,经济政治的光都能沾到,说起话来也格外的硬气。
比较特别够劲儿又特别不够劲儿的是那些喜好饮酒的领导了,这些领导几乎不是所谓重量级的大领导,但手中也掌握着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不说别的,这些领导至少不讨厌喝酒的,甚至可以原谅手下酒后的无德、出格。
扯的远了一些,本来是说书法的嘛。
再回到书法的话题上来。
一个地区,一个时期,将书法作为一项大的事业来发展,或者,在书法方面有一个大的突破,真还离不开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
唐代将书法作为科举的应试项目,我们可不可以制定一些奖励制度之类的东西,进而激发有更多的人参与书法提高书法。
诸如此类,绝不是几个书法家可以做到的事情。
一方面,希望可以多有几个志于书法的领导;另一方面,希望书法家们搞书法培训,首先要将目光投注于领导,争取激发出领导喜好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领导的力量,始终、也绝对不可和不能低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