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比王漫妮出国留学还不切实际的,是30岁重新高考

比王漫妮出国留学还不切实际的,是30岁重新高考

作者: 沐小桑 | 来源:发表于2020-08-13 11:59 被阅读0次

    《三十而已》前几天大结局了,(虽然很多人已经提前看了)。

    作为网瘾少女,在微博上刷完了整部剧。

    更新一次就上一次热搜,暑期档爆款剧非它莫属。

    说起《三十而已》的三个女主角,最能够引起社畜共鸣的应该是江疏影扮演的王漫妮

    30岁的年纪,还是个泸漂,当个基层的奢侈品销售,没钱、没房,没车,没结婚甚至连男朋友都没有。

    薪水不高,一半的工资都用来付了房租,需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买一次菜,包顿饺子,要吃上一个星期。

    独自在上海打拼,王漫妮为了工作也是拼尽了全力。

    做个基层销售,为了给公司要回债款,王漫妮能够每天蹲守在别人公司,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和指指点点。

    为了要债,被富家女呼来喝去,随叫随到,深夜了还得替富家女代驾。

    别人在KTV唱歌,她坐在门外啃她的晚饭——方便面。

    她就像漂泊在北上广深的每一个人,吃过生活的苦和职场的心酸。

    网友直呼“太真实了,这就是我。”

    可就算这样一直工作到退休,她还是买不起上海的一套房。


    之前中产阶级的标准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什么样的条件,才算是迈入了中产阶级的门槛?

    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车有房,有点闲钱,旅行自由。

    这是大多数人心中的中产阶级的条件。

    美国的社会学家就将中产阶级分为了老中产和新中产:

    老中产通常拥有个人独立经营的资产,成员主要为自由农场主、小企业家。

    新中产则通常没有个人独立经营的资产,主要从事脑力劳动,通常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大多接受过大学教育。

    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中等偏上,享有较为舒适的生活条件,并且通常追求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方式。

    按照这个条件,你能达到中产阶级的标准吗?

    没房没车也没钱的社畜本人的我,确定是不能的。

    王漫妮自然也是不能的。

    我们都是无产阶级的圣斗士。

    别说她,那么多的北漂、泸漂、深漂,即使工作一辈子,多数人也买不起那座城市的一套房。

    那为什么每年还是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的奔向那几座心中的高山呢?

    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是留在土生土长的老家,还是当个城市的“漂泊者”,奋斗拼搏一把?

    前者,过上了安稳舒适的生活;后者,生活再苦,打碎的牙也要往肚子里咽。

    奋斗,成了实现理想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

    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印象很深。

    “年轻人的奋斗应该被嘲讽吗?”

    当时看到这个标题,我还很诧异,怎么,现在连奋斗都要被嘲了?

    这届年轻人也太难了吧!

    仔细一看,嘲的不是奋斗者,而是奋斗逼。

    啥是奋斗逼呀?

    简单地说就是,天天把奋斗放在嘴边,不管工作做没做完,都要加班到很晚,以显示自己努力工作的样子。

    奋斗跟奋斗逼还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为了实现自己理想和自我价值而奋斗,后者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

    为什么奋斗逼会被嘲?

    因为他破坏了正常的劳工秩序,让劳动力变得更廉价,996也就真的成福报了。

    网上有人举了个例子,生动的解释了奋斗逼带来的负面效应。

    比如你在电影院看电影,前面有个人突然站了起来,你为了能看清楚,所以也不得不站了起来, 最后就是电影院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

    但是结果还是一样的,都是看电影,只不过大家从舒舒服服的坐着看,变成了抻长脖子站着看。

    年轻人要奋斗,但千万不要变成奋斗逼。

    那年轻人的奋斗应该是怎么样的?

    我觉得是,不要被外在所影响、所限制,去想去的城市、见不同的人。

    不惧别人的眼光、做自己想做的事、别画个框框圈住自己。

    王漫妮在30岁的那年,放弃掉熟悉的城市、熟悉的朋友、已经步入正轨的工作,出国留学。

    很勇敢,也很戏剧。

    饰演王漫妮的江疏影在《三十而已》收官时发了条微博:

    “30岁去留学,是一场绚丽的突围。上海代表的生活,不是漫妮生活的终点,人何必被一座城市困住。”

    她坦言,她特别喜欢王漫妮身上的韧气,不怕跌倒,不怕重头再来。

    她跟王漫妮有着相似之处。

    江疏影上戏毕业后,没有马上投身演艺事业,反而出国留学深造,获得了硕士学位。

    在出名要趁早、女演员花期短的娱乐圈,她能够花费几年的时间,去提升自己,很是难得。

    以前,年龄增长、害怕衰老,给她带来很大的恐惧和焦虑。

    但到了30+的阶段,经历多了也就变得坦然多了,年龄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

    同处王漫妮这个年纪,她也能够理解漫妮出国留学的选择。

    “王漫妮的选择看上去不切实际,实则很真实。”

    不被一座城市困住,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怕从头再来,真的很需要勇气。

    格雷厄姆在《市井雄心》里,讲了城市的性格对人的影响和塑造。

    纽约告诉你,你要赚更多的钱;

    剑桥告诉你,你应当更聪明;

    硅谷告诉你,你应该更强大。

    有些人16岁就知道自己一生的目标,但是绝大多数有雄心的年轻人,领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比“天生我才有嘛用”要早一点。

    所以,“除非你已经确定要做什么以及哪里是事业的中心,否则你年轻时最好多挪几次窝。”

    年轻的时候,多尝试,总没有错,大不了,从头再来。

    我有个朋友,90后,也快30了。

    前两天给我发消息说,他要结婚了。

    我给他包了个大大的红包,顺便闲聊会问问他的近况。

    他说现在在复习,准备考试。

    我特别惊讶,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准备考研啊?

    他发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不是的,是高考。

    他工作几年之后,发现自己还是想当个医生。

    就想重新回去上个大学,找回自己以前的梦想。

    年近30的高龄,还回去高考。

    就算如愿考上,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再出来已经“四十不惑”。

    听上去比王漫妮的求学路还不切实际。

    可他不是想想而已。

    买资料买教辅买课程,除了吃喝拉撒,他都关在小黑屋里啃书。

    我很佩服他,至少我没有他那么大的勇气。

    年龄不该困住一个人的求学路。

    30岁又怎样?

    杨澜不也是在年华最好的时候,放弃掉如日中天的主持事业,选择出国留学?

    30岁出国留学,是一种选择,重新高考,也是一种选择。

    人生那么长,又何必被年龄、城市困住。

    做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路,自己不觉得遗憾,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王漫妮出国留学还不切实际的,是30岁重新高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yb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