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经营婚姻是一门学问,要是非得这样说,那么整个婚礼的筹备过程就相当于学前班,只不过我这个“学生”估计智商较低,才到了学前班就已经不是一般的焦头烂额了。
婚礼——但凡要步入婚姻,大多都得经历这个阶段。之所以说大多,是我始终相信有人是可以不经受这一番折腾的。想当初我也自认是“旅婚”一族,梦想着不办那乱七八糟的婚礼,跟未来的老公两个人浪迹一把天涯,回来群发一堆短信:“已婚”!这个想法让我自傲了很多年,多么的潇洒,多么的简单。结果真是事到临头,就被爹娘毫不犹豫的一掌拍死。于是,我也不得不苦哈哈的开始操持自己的婚礼大事。
身边很多伙伴都说婚礼压力最大是经济,我倒还真不这样看。我跟老公都小有积蓄,再加上有的亲戚红包送得早的,当然双方家长也都“略尽绵力”,装修、仪式等一干事情,七拼八凑也就做下来了。并不感到十分吃力。真正难办的,是人。一旦开始操办,就非得跟各色人等打交道。全然的陌生人倒是好办,难就难在认识的人,因为你不得不尽力考虑他们的想法。
就拿装房子来说,我跟老公原本一致的看法是:简装加宜家。材料除了环保,那还得看着好看,装起来不费时不费力。结果这一方案果然受到了双方老人的一致反对:板材的家具,了得!你们以后不要孩子啦?生病了怎么办啦?他说环保你们还真信啦?布艺沙发?哼~~是不是怕实木的花钱?没关系,我们再给……听到这句话,我和老公是真心给跪了……我们挑的板材也不差,索菲亚的,价钱还真不比实木便宜。爸妈的难对付,在于他们还真心是为你好,看着四个老人闪闪发亮的眼睛,还说什么呢?只能是服从组织安排。最终妥协的结果,是那间客厅按照我们的意思来,所有的卧室,清一色的实木,一走进去,跟走进上海弄堂里的奶奶家似的。爸妈一看,一脸的满意……
爸妈虽然难对付,但是毕竟属于“人民群众内部矛盾”,你要是真拉下脸来不干,他们估计也不会把我们怎么着。那些半认识不认识的人,才是真正的麻烦。
中国的人际关系向来复杂,再加上昆明婚礼的习俗是同事一定要请。这就不是一般的事儿了。我们学院通共将近两百号人,有的人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来。麻烦就麻烦在请同事的时候你还不能单个考虑,得把每一个人放在一个更大的版图上,这就是所谓的“通盘考虑,综合考量”。 跟自己走得近的,必然要请。可是万一这中间有一个因说话太二而在学院人缘儿不好,你就得估计到请她可能会造成了人际“损失”了。为了把该项损失降到最低,只能是把她的“对头”也一并请来,好在该对头跟我关系也不错,于是只能摆出一副我“一碗水端平”的诚恳架势。领导得请,我们学院单是领导就能凑出一桌,这么一来,坐办公室的也只能请,否则人家难免觉得你看人下菜,攀权附贵。办公室里的人凡是有点儿交道的,都得请上,可就这,我请柬还发得心惊胆战。我是跟人家有交道,可是这交道有多深我可说不准。如今婚礼礼金的行情看涨,接到请柬的未必高兴,还觉得是“红色炸弹”,嘴上说着恭喜,心里可是另一番风景:跟你又不熟,犯得着这么广发英雄帖么?!没接到请柬的也并不因为你为他省了钱而高兴,反而是觉得你忽视了他,以后再办事可能就是另一番嘴脸。理那个宾客名单,就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和脑筋,真真是比装修一套房子要累得多。不由得感叹上海真是先进,我听说如今上海早已废除了请同事的旧习,这就为新人省却了不少的烦恼。
婚礼尚未进行,已经是累的人仰马翻,身心俱疲,难怪中国的新人婚礼上鲜少有真正发自肺腑的感动的,都忙到这个份儿上了,大家想的估计都是早点儿把这台事儿了了拉到,回到自己家,就能一身轻松的呼呼大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