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害怕做一些事情的时候。
背后的原因很多。
对于我来讲,可能是觉得事情太难了,涉及到很多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知识。
或者是需要提升已经掌握的,但不是很熟的技能,而未必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
或者是觉得一个人的能力无法完成。
或者是,怕做得不好会出丑,得不到肯定费力不讨好。
或者是,目前这个状态可以了,我做的也已经够用,非要去“额外”的努力,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吗?
甚至或者就是为了避免麻烦。
……
反正,阻止我去做的原因很多很多,能让我打起精神去做事的理由似乎并不很多。
想想看,更多的时候能让我去做一件事情的理由是:
周围的人都在做啊,所以自己迫不得已不得不去做。
我的工作内容就是这个,做这个事情是个任务。
亲人们希望我这么去做,我顺从地做了,哪怕不是那么情愿。
试想,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出现许许多多上述的做事理由,那完成事务的整个过程似乎就太被动了,也太累心了。
很明显,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意愿去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内心的喜欢去做一件事情,最后往往很难做好一件事情。
所以才那么多人碌碌无为,辛苦但却平庸着。
这是个需要好好思考的事情。
化无聊为有趣念大学的时候,一次跟室友聊天,一个女孩子说她高考数学考了120分,我们都很惊讶。
要知道,那年高考数学题很难,很多平时基础好的尖子生,高考数学成绩也仅仅是中等,而不是高分。
我们就问她是怎么学得这么好的,她说,"自己就是喜欢遇到难题时候思考的那个状态,想问题的那个过程”。
当时我们都发出了“啊?”的一声质疑,随后感叹自己远远没有修炼到这个境界,因为思考数学难题的过程对于我们几个来讲太痛苦的,根本体验不到一丝美好。
沉下心来思考难题,在她看来是种乐趣,是让她的一个兴奋点。
在这个点上,她愿意尝试着调动自己积极性去思考,去挑战未知,去鼓励自己在草稿纸上多做出一些探索。
这个过程让人觉得枯燥,而她觉得“每次通过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利用各种假设、尝试把一道很难的题目解出来,会觉得自己又开拓了看待问题的思路,觉得收获满满。”
所以遇到数学难题多数人知难而退的时候,她能逆流而上,主动探索,因为她觉得有意思。
化无聊为有趣抗拒学习新事物,是大多数人下意识做的事,放弃这种抗拒,并把它看成是自己成长的机会,更不是件轻松的事。
然而,生而为人,我们总是得成长,一味地逃避困难,困难不会因此有一丝一毫地减少。
好的状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读了更多的书,接触了更多的人,变得更加强大,不畏惧生活的跌宕。
下次遇到新事物,先别那么着急抗拒和排斥,先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如果我做了,做出点成绩,能跟过去的生活状态有什么不一样?
这个行业里有几个众所周知的能人,他们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这个行业能让他们兴奋的那个点在哪?
就是这么一个或几个兴奋点,燃起了一些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把一些事情做得深入细致,拉开了与普通人的距离。
而因此,现在努力的你也跟拉开了跟过去那个你的距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