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根录》里讲王元泽小时候的故事,一日,有客人将一獐一鹿放在同一个笼子里送给他。客人问王元泽“哪个是獐?哪个是鹿?”王元泽其实不识獐鹿,但很机智:“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
王元泽回答很巧妙,既掩盖无知,又避免了尴尬,更挣足了面子。赢得了喝彩,毕竟是个孩子。
可仔细想想,世人有多少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得到的是类似这样的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巧嘴如簧以不知強以为知,再者,这么小的孩子做人就这么不诚实,有何值得称赞的?世上人就是这样嚼舌根的。用这样的例子会教出怎样的孩子?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任何事,无论说什么都有它的道理,是非曲直,高低厚薄,都是相对的。事是两面理,全凭口一张,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说法,孰是孰非,不会有标准答案。要想自己过得快乐,那就要看自己修行了。
做人大度有容量,人前莫争高与低,须知面红耳赤伤和气,绝不信口雌黄败品质。大风吹折梧桐树,远离是非地,不听他人话短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