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教&养

作者: 茗小月Mom | 来源:发表于2020-07-04 15:23 被阅读0次

从孩童开始,就要培养的七种感知力,这会贯穿我们的一生:

1. 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做什么;

2. 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价值的感知力——大家需要我;

3. 生活中力量和影响的感知力;

4. 内省的感知力,从而理解个人情绪,达到自律及自我控制;

5. 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共情、倾听、协作;

6. 整体把握能力,个人层面的延展包括责任感、适应力、灵活力以及正直的品格;

7. 判断能力;

每个孩子的感知力都很强,但是解读能力差。所以需要家长引导,判断引导方式是否正确,可参照:

1. 和善而坚定;

     无条件的爱孩子但又有边界,这是孩子安全感的源泉;

2. 是否能给孩子建立归属感和价值感;

      每个孩子都喜欢被表扬,这就是在追寻价值感,对于孩子的表格,可以更多的谈及动机和过程,而非结果。而归属感也是个人幸福指数升高的一个原因。无论在班级、工作岗位、家庭,归属感都是不可缺少的;

3. 是否长期有效;

      如果大声训斥能够是孩子停止目前的行为,那么十年之后呢?二十年之后的?如果不可以,说明这种方式不是可持续、不是长久有效。反之,我们试着和孩子一起讨论指定规则,或者十年之后他依旧乐意接收这种方式方法。

4. 有价值的社会、生活技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第一次的生活技能来源于父母。所谓“养不教,父之过“。”

目前普遍最多的四种孩子问题:寻求过度关注/权力感争夺/报复心理/自暴自弃,针对不同的问题,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所有解决问题的普遍试用的根本方法,就是爱,温柔而坚定的爱孩子。

1. 寻求过度关注。

1)给孩子设立特别的任务,让他独立完成,当沉浸在任务本身的时候,能减少对父母的关注依赖;

2)拥抱;

3)固定时间段的特别时光;

4)避免过度辅侍;

2. 权力感争夺。

1)退出争夺,否则意味着权利的丧失;

2)双方平静后想办法,共同制定规则;

3. 报复心理。

1)不还击;

2)友善而平稳;

3)交流的时候多反映孩子的情感,如“我知道你很痛苦,我们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4. 自暴自弃。

1)关注孩子的优点;

2)懂得花时间引导;

所有解决问题的根源都是对孩子的爱,温柔而坚定的爱,如果孩子能感受到爱、学会爱自己、爱别人,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我们和孩子有矛盾的时候,当我们和孩子意见不合的时间,当我们认为孩子特别不听话的时候,当我们总在训斥孩子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是要赢了孩子?还是要赢得孩子?如果矛盾激化,可以试着积极暂停,而后启发式问题。

或许,最好的状态是赢得孩子——他愿意和你分享,愿意用同理心一起思考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 随笔~教&养

    从孩童开始,就要培养的七种感知力,这会贯穿我们的一生: 1. 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做什么; 2. 对自己在重要...

  • 随记

    养儿不教,父母过 教而未养,师之恩

  • 教  养

    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 教。养

    很多时候,总是忽略身边最亲近人的感受,以为那都是理所应当.在说别人的时候,是否能想到自己做的是否妥当?说话...

  • 教·养

    因为会被成功女性的魅力所吸引,所以我喜欢看一些女性传记、作品,起初是好奇心,了解之后就是一种无条件的欣赏。三毛,张...

  • 教   养

    一个人可以不漂亮,可以不美丽,甚至也没多少气质,但是不能没有教养,教养是一种潜在的品质;有...

  • 教 养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夏日。 知了在树上喘着粗气嘶叫,花草的叶片全都耷拉着脸,中巴车把山道上的尘土驱赶得四处飞扬。 车内...

  • 经典诵读(五)

    《三字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注释: ①养:养育,养活。 ②不教:不教导,不教育。 ③过:过错。 ...

  • 豆汁儿咬文——养不教,父之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生而养之,养而教之,这是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做到的事...

  • 养和教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养育小孩的相关话题持续热议。养育,养育,只要小孩出生健康,“养”在当今这个社会还是比较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教&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euqktx.html